為了更好地認識自己,也讓你知道如何與我合作,所以我寫下這份「個人使用說明書」,方便你更好地使用我。
把個人當作產品經營,是我認為現代人的生存策略,而一個好產品1,一定有明確的邊界。
—
以下是我的簡易 Wiki,包含我的產品、工作價值觀,每年重要紀事、能幫上忙的地方。
※ 每年更新,也讓我藉此察覺,每個改變背後的考量和過程。
“To be good tools for one another”(成為彼此成長的助力,發揮各自的最大價值)—— 《全球概覽》(Whole Earth Catalog)
一、把自己當作產品,從作品認識我
我是侯智薰(雷蒙),21 歲做為自由講師和遠距工作者跑跳、26 歲離開職場成為自僱者,和老婆柚子,以一人公司的模式經營著「雷蒙三十」&「柚智夫妻」品牌。
- 主要產品有:最多學員的 Notion 中文線上課程2&線上學習 3.0 模式的實戰訓練營、個人生產力升級的工作術、還有打造長久共同進步的付費會員社群。
- 業餘經營 YouTube 頻道:2022 年,把中古屋翻修成智能工作宅,將裝潢全過程紀錄成影片。
- 寫作 10+ 年,從 2014 年開始將各類學習心得寫在社群媒體上,後來發現 Facebook 的內容太難保留,只是稍縱即逝的喧囂,不能稱得上紀錄;2017 年開始在 Medium 上寫作,從零散的分享,開始有了更聚焦的主題和週報,也寫到 Top Writer in Productivity;不過後來有其它考量,所以在 2020 年搬家到自架的 WordPress 至今。
為什麼我會持續寫部落格(博客)和電子報?
- 我是理科腦,文字很粗糙,也沒啥文采,大部分都是想寫啥就寫啥,寫數位工具應用、寫個人事業紀錄、寫學習和教學內容……等,但因為獨立創作,所以產量不高,也很少有爆款文。
- 還記得看到 Derek Sivers 在《Anything you want》寫到:「我遇到的所有最酷的人,都是透過我寫的東西找到我的。」共鳴滿點,我的經驗也是如此。所以即便影音內容滿天飛的現代,我還是希望自己能持續寫作,也認為這是讓我能靜下來,品嚐經驗和成長的一種沉澱方式。
- 我在 30 歲的回顧文寫到,我對寫作的態度,很像村上春樹對於跑步的態度:”Pain is inevitable but suffering is optional.”(痛苦是必然的,而磨難是可選擇的。)
今年 30 歲的目標
- 將自動化工作流程更新
- 將智能工作宅的 Home Assistance 升級,並將學習過程紀錄
- 能在忙碌的日子裡,多閱讀,保持運動習慣,持續寫作
我的年度記事&工作和專案經歷
二、我怎麼工作?
以下的工作儀式和協作方式,會讓我有最好的工作成效。
- 工作時間:先預約保護行事曆,讓自己知道這段時間專注做些什麼。
- 文檔先行:我習慣把思維需求轉成文本請求,用文字來理解需求也更有效率、更好追蹤。
- 協作溝通:80% 非同步協作,文字上無法有效共識的,才語音和實體會面。
- 儀式習慣:戴上降噪耳機就是專注中,勿打擾,請等我這個 Session(50 分鐘)結束。
- 目的驅動:任何事情先問目的,目的不清晰的行動,只是自嗨。
- 建立系統:所有需求先用人工運營、實驗找到最短路徑解法;再去研究有沒有任務能透過自動化、支持系統來釋放精力,把專注力花在享受、有挑戰的任務上。
- 會議原則:不喜歡長時間的會議,會議不是用來商量的(這是文檔的環節),而是用來推進行動和決策的。
關於合作邀約,以下文檔提供參考
- 產品或工具服務的推廣合作:電子報版位的合作說明
- Notion 和數位工作術的課程邀約:Notion 講師團的邀約說明
- 信件通常 2 個工作日內會回覆,如果沒收到回覆,除了漏信、檔信的技術問題,就是最近合作內容沒辦法讓我們覺得合適或快樂,我得把注意力留給重要的事情上。
三、一般人對我的誤解
- 第一:說我是一個成功的創業者。我更喜歡說自己是個內容創作者。創作的初衷,是為了幫助自己,不過現在知道這些紀錄也能夠幫上需要的人,甚至能賺點錢也是開心的事,但賺錢只是結果,快樂的創作才是目的,價值排序很重要;如果寫了 3 篇文章,有 1 篇的作法被你喜歡、實踐後讓你的生活更好,那就是我最快樂的時候了。
- 第二:說我是個天真樂觀沒有苦惱的人。我更喜歡說自己是理性的樂觀主義者。我有一種會自然忘記不快樂事情的體質,畢竟過去的事已過去,一直纏繞現在的自己有何意義?我更偏好把過往的痛楚,變成下一次行動的養分。你看見每天笑的燦爛的人,並不代表他背後沒有傷疤,只是希望帶給這混亂的世界,多一些熱愛和能量。
- 第三:搞不清楚我到底是個外向仔、內向工作者?這問題其實很簡單,看人。如果是頻率對的、熟人場合,我可以像個瘋孩子一樣,但反之就還是讓我好好專注在我的小空間裡吧。
- 比起形容詞標籤,我喜歡用身分標籤,來驅動自己的理想3,去實踐想要的生活。在 2024 年的現在,我是個寫作者、經營者、教育者、創造者、遠距工作者、數位遊牧、遊戲玩家和一個體貼的人生同行者。
我的哲學、人生、價值觀
- 關於自由:注意力自由 > 時間自由 > 財富自由。(概念來自《通往財富自由之路》)
- 關於工作:工作是一種自我修練,而非枷鎖,是實現自我價值的途徑和工具,而非逃避生活的藉口。
- 關於學習:學習是自我重塑的過程,獲取知識並非為了掌握真理,而是為了開拓新的可能性。
- 關於人生:專注於當下&自己可控的事情上,對於不可控的事,盡可能保持平靜,或者忽略它。
- 關於時間:是長期主義的朋友,是留給自己喜歡的人事物,還有能賺錢的。
- 我的人生哲學觀導師(也是我在 AI 日記助手的 mentor):Sartre、Stoicism、Kevin Kelly、Tim Ferris、萬為綱。
四、找到、聯繫我的方式
- 精華的內容策展、學習紀錄,不定期透過雷蒙週報,和你分享。
- 社群媒體:臉書、IG、Threads、推特、LINE 社群
- Telegram 頻道:未來會設定自動化,自動發送我正在閱讀的好內容
- 個人諮詢顧問服務(按小時計費)
過往合作品牌和採訪
- 累積上百場演講&工作坊授課經驗(線上、實體皆有)
- 過往合作的品牌,已陸續更新至關於我頁面。
今年,我正在做什麼
- 更新頻率最快,請至我的數字小島 Notion 頁面(持續更新)。
- 還在思考,是不是更新在這就好 🤔,先去吃個飯晚點再來想。
- 我寫過一篇文章《好的產品像是策展,五條原則確立邊界》 ↩︎
- 比起產品目前的成就,我更希望你可以瞭解背後的故事和歷程:《這不只是一堂線上課程?》 ↩︎
- 概念來自《Remove Label》,提到可以透過身分標籤的方式,正向驅動自己,因為大腦會想避免認知失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