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Skip to content

S01E34 :怎麼毀掉一個人的興趣?獎勵的惡果和過度辯證理論

怎麼毀掉一個人的興趣?獎勵的惡果和過度辯證理論
如何讓保持一個興趣?你可能想到「胡蘿蔔與棒子」(獎勵與懲罰),那把問題反過來看:「如何毀掉一個人的興趣?」用故事分享,獎勵的惡果和過度辯證理論(Overjustification Effect),以及如何刻意保養自己的內在動機,不被外在動機給綁架。

📌目錄

怎麼毀掉一個人的興趣?獎勵的惡果和過度辯證理論

即將年底了,可能你正在做年度的覆盤和目標制定,大多數人會接續問自己三個問題:

  1. 如何讓自己去堅持完成的目標?
  2. 如何讓工作團隊夥伴更積極的工作?
  3. 如何保持一個興趣?

針對這些問題,我們最常想到的方法,是用「獎勵和懲罰」的方式,也是俗稱的胡蘿蔔跟棒子(carrot and stick),利用人性裡頭的「趨吉避凶」的本性來強化個體的行為的方式。

但今天我們不去說,如何維持一個興趣,有些問題反過來看更有趣,所以我想和你說而是:

「如何去毀掉一個人的興趣?」

怎麼毀掉一個人的興趣?

前陣子我在臉書上看到一個貼文(一個人的興趣是怎麼被毀掉的),
我把裡頭的故事,稍微修改一下用詞,
最後再加上經驗分享,一起來看看「我們如何去毀掉一個人的興趣」:

假設,有一個非常熱愛畫畫的男孩,他的名字叫做湯姆。
今年 5 歲,跟其他小孩子一樣活潑,喜歡到外面玩,
可是他一到家,就拿起畫筆和彩色筆畫畫,一畫就是 3 個小時,
所以他常跟爸媽說,我的夢想就是成為一個傑出的畫家。

而我們是湯姆旁邊的長輩(一個叔叔或阿姨)
我們的目的是接近他,毀掉他的興趣。

不過有個規定是,我們不能去打、罵他,
但是要在兩個月之內徹底的毀掉,他愛畫畫這個興趣。
我們的興趣是怎麼被毀掉的?談獎勵的惡果

我們可以先用一個有智慧的方式:

「跟湯姆買畫,再慢慢的減少金額。」

這個做法分成三個階段,然後這三個階段會慢慢的發酵。

1. 將內在動機轉為外在動機

動機」這回事,拆開來看,分為內在動機外在動機

湯姆剛開始畫畫是沒有目的的,純粹是覺得好玩,因為畫畫帶給他好的體驗。

他在自己的想像世界裡頭暢遊,所以喜歡上畫畫是的原動力屬於「內在動機」。

不過,一旦我們開始「付錢」給湯姆,他會發現,畫畫可以讓他去買玩具、零食及巧克力;透過畫畫,可以獲得其他物質的東西,畫畫開始轉變成「外在動機」。

2. 針對不同的成果,設定相對的報酬

再來,我們告訴湯姆:「你給出不同的畫,就有不同的報酬」。

建立一個量表,讓他知道,你認為的好畫是什麼?不同的畫作,對應著不同的價格。

這樣一來,湯姆會去思考,怎麼樣用最有效的方式,來獲得最大的報酬。

於是他開始不是享受畫畫的過程,而是為了結果而畫。

3. 逐漸提高門檻,最後抽掉這個獎勵

在過一段時間,我們把「好畫的門檻」提高,但報酬不要加。

相信過沒多久,湯姆開始在畫畫的過程中,感受到結果帶給他的壓力

當報酬表現不如他的預期,他會想:

「以前這樣的成果應該有 1,000 元,為什麼現在只給我 800 元?」

因為與他的預期有了落差,壓力開始出現,
之前平均一週一幅畫,但是最近就需要熬夜趕出來。 

這些壓力讓他感覺到意外、驚訝,原來畫畫帶給他痛苦了。

也讓他的靈感開始受限,表現開始越來越差,進入惡性循環。

而我們也因為他的表現越來越差,慢慢地減少報酬,
直到完全不給任何報酬。

這個時候,湯姆只要一想到畫畫,就會想到不好的成果,
漸漸忘記剛開始畫畫帶給他的單純快樂,甚至會討厭畫畫這件事。

沒錯,湯姆畫畫的興趣,已經被我們徹底的消滅了。


厭惡損失 與 過度辯證理論

這個故事裡面的理論,很類似《獎勵的惡果》這一本書中提到的:

「金錢的獎勵,對於短期的效果是非常好的。 」
「但除非源源不斷地提供,如果之後一部分中止或抽掉的時候,反而對破壞了原本的預期。」

人們,對於損失的感受,大於獲得的感受
當我們獲得 10,000 元的時候,損失 10,000 元的痛苦感,會大於獲得的快樂感。

所以,當我們把原本這興趣的熱情來源,完全轉向去獲取外在酬勞的時候,
就破壞了我們原本的內在動機。

這個時候就出現所謂的「過度辯證理論」。

過度辯證理論(Overjustification Effect)

是一種認知理論,由雷波(M.R. Lepper)和格林尼(D. Greene)所提出。這種理論認為兒童在參與某種行為之後,會把該行為加以合理化,即在對行為的原因作解釋時,傾向於過分重視外在動機而忽略內在動機的歸因。內在動機是指為了活動本身的緣故才從事該活動的動機,即使除了你以外沒有人知道也願意去做

當這個社會已經逐漸被物質成果,或者是名利成就給限制,所以吞食了我們的內在動機。
好像做事就要拿出「被認可的成果」,就要追逐名跟利。

也因此,我們隨著年紀越大,越社會化,越感受不到以前做事的熱情跟快樂。

我們逐漸喪失去去感受做這件事的過程,只在乎做這件事的結果。

為什麼湯姆的興趣會被對市場跟物質的社會給吞噬,但有些人就不會?

因為他記得,他的內在動機是什麼。


怎麼刻意保養你的內在動機?

其實當你懂的「獎勵的陷阱」這套遊戲規則後,我們也可以透過刻意保養內在動機,保持原本的熱情。

(畢竟身為生活黑客,就是要去瞭解系統,然後破解它,是吧?)

刻意保養就像是皮膚,需要經常保養,以維持良好的皮膚狀態。

為什麼湯姆很難去破解這套遊戲規則?
因為他還是小孩子,還沒有比較成熟的心智去「控制」誘惑,所以會被人性自帶的規則給控制。

但是我們長大了,我們可以慢慢去掌控我們自己的選擇
這並不是年齡決定論,
而是人長大之後,對於認知這個世界的方法跟維度會不一樣

先和你分享我自己的一個類似的故事。

我也曾被外在動機給傷害

我會開始作為一名內容創作者,不管寫作還是錄 Podcast,起初只是自己想紀錄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學習及生活上的觀察,所以後來才開始有演講及課程的邀約。

侯智薰演講講座授課照片
剛開始演講和講課的時候,
我開始享受到,原來把我自己喜歡的事情,精心準備然後分享,
能夠賺錢,而且能讓我為自己的生活負責(學費和生活費)
加上那也是我第一次品嚐到,吃飯不僅能點個便當,還能加點滷味小菜的快樂;

所以,我在 2018 那一年,光是答應邀約的課程就超過 70 場,
然而,一年只有 52 週,
新年及連假時,不太可能講課,也就是說,平均一週會講個 2~3 場,
但當時我還是學生身份,白天還要在學校上課跟考試,
於是,把自己給累壞了、健康跟身體也弄糟了。

那個時候的我,就是跟湯姆的後半段一樣,追逐著物質成果跟名利成就,
讓原本讓我很開心的分享,變沒有這麼開心了。 


甚至讓自己的身心靈都變得挺混亂的。

所以,當我們做一件事情,開始面臨市場的時候,
這個時候請絕對,時時提醒/察覺自己的內在動機。

我們到底是享受這個過程裡面的什麼?
這個答案大家都不一樣,要自己去思考。

調整目的、設計反饋點

那具體怎麼「刻意保養」我們的內在動機呢?

首先,你要「調整目的」,我一直在講的是:

賺錢不應該是種目的,而是種結果,個人品牌也是。

在做 Podcast 的時候,我很享受一週裡頭,用一段時間,梳理這一週的生活體驗和獲得的啟發,還能說說話練習表達——我感受到自己很喜歡做 Podcast。

不為了什麼,是因為我知道我要去梳理,我才可以產出。
所以柚子跟我會好好把這週的啟發點紀錄下來,然後用聲音的形式,一起分享給你。

就像是這一集,是我在臉書上看到的一篇很棒的貼文,
這就是我這一週獲得的啟發點,因為湯姆的故事實在太有既視感,
既然我也走過這段路,那我想和你分享。

這是一種調整目的。

而且透過 Podcast,我可以每一個月,至少深度認識一名而立人物
我可以通過這個機會,更深度的認識一些身邊的朋友。

這是一種在過程中,不斷找到能讓自己滿足的反饋點。

雷蒙三十的社群,也是另一種反饋點設計

《雷蒙三十》的經營理念,不是先大肆地做宣傳和行銷,
但也不是不做推廣,而是我們的推廣一定要有目標原則。

我們把心力放在精準的用戶身上,
讓這些真的跟我們節目的品牌價值觀,跟我和柚子,真正合拍的人,認識、參與到這品牌之中。

我們希望來到這的聽眾,或是我們的社群的朋友的夥伴們,
都是覺得這個節目和這個社群是真的對他們有所幫助


培養一個興趣,專注在過程裡

我知道現在社會,
絕大部分的人都深陷於工作跟生存之中,
每天固定的起床,上班或上學,然後就下班休息,
就這樣日復一日的生活,很機械式,
好像找不到自己的價值,找不到自己的熱情跟快樂。

所以大家可以開始試著在工作之外,
培養一個興趣,一個就好了。

這個興趣不要被外在的酬勞跟獎勵給綁架。

專注在這個過程裡面,然後察覺自己的熱情跟價值。

不要為其他人,就為自己。
想想看年輕的時候,
你做一件事,那個快樂的感覺是什麼樣子的?

每天或每週,自己一小段時間,保養自己的熱情跟興趣。

就像雷蒙社群裡,蒙友們的各種嘗試:

  1. 100 杯咖啡換 100 個故事
  2. 在下班的時候學會架網站
  3. 把自己日常的學習、烹飪或是健身紀錄,記錄在 Instagram 或部落格
  4. 每週日保持出遊的習慣
  5. 爬山騎車
  6. 做志工活動

各種嘗試都很棒,只要願意開始找尋自己的興趣。

讓自己在生活中,去找到另外的成就跟另外的熱情感,
不只是在工作上就做每件事情就是為了錢或利,像機器一樣就喪失自己的靈魂。

我們也知道一個人培養興趣是這樣辛苦的,
如果有一群人可以跟你一起分享,
這個熱情是可以疊加的,比較不容易被外在的因素給蠱惑了,


今日思考題:還記得當初純粹的興趣嗎?

想問問你,除了工作之外,你想要培養的小興趣會是什麼呢?或者目前已經有再刻意保養的是?
0
留言給我,我們一起討論。x

歡迎到臉書社團搜尋雷蒙三十或者 Instagram #雷蒙三十 @yuiraymond 分享給我們,一起討論交流一下。

立即分享

關於作者

留言回應

Subscribe
Notify of
guest
0 Comments
Inline Feedbacks
View all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