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滑到一支影片《我為什麼不做 AI 影片了?》1,是一位原本主題為「如何用 AI 賺錢」的創作者,選擇放棄流量與收入,重新開始的故事。
她原本靠 AI 內容賺錢的創作者,卻選擇放棄流量與收入,重新開始,因為她說:
- 「我其實沒有享受分享 AI 的過程,更多的是假裝成為一個專家。」
- 「我在做 AI 的那段時間, 會覺得我的生活完全被這個東西佔據了。」


這幾年,看到一些人因風口入場,但明明沒熱情,卻得硬撐著,戴上面具演給大眾看。
久了,不只創作變成壓力,連對生活的掌控感都一點一滴消耗掉。
她還說:
如果一個方向,既然已經透過不喜歡,證明了不適合你,那麼你繼續走下去,只會離你想要的人生越來越遠。
聽到這句,非常有共鳴。
於是透過這篇文章沉澱我的一些想法,給正在懷疑「自己是不是走錯方向」的你 ⬇️
當流量成為枷鎖:創作者的困境
在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每個人都被推著要快速建立個人品牌,要有專業、形象,要在某個領域有所影響力。
於是,很多「抄短線」的課程和內容開始,教人用一些行銷話術包裝自己,或是直接複製、搬運他人的內容來「快速成功」。
不是說「假裝成為 OOO」不好,先模仿已經成功的人,是有效的學習方式。但怎麼在過程中長出自己的樣子,才是能走遠的關鍵!
我見過太多創作者,一時發現某種內容呈現的方式,能帶來可觀流量,或者變現的機會時,就不斷複製同樣地模式,最終成為了流量的奴隸。
最可怕的是,這種狀態會慢慢侵蝕你對「創作」的熱情2。
每天醒來想的不是「今天我想分享什麼」,而是「今天我該發什麼才能維持流量」時,創作就不再是表達,而變成了一種表演。
當你習慣了戴著面具生活,你會開始害怕摘下它。
摘下面具後,還會不會被人喜歡,會不會有價值?
這位靠 AI 內容賺錢的創作者大米,說她的生活完全被 AI 佔據,我想她指的不只是時間上的佔據,更是心理上的。
因為當你的身份完全建立在某個外在的標籤上時,你就失去了內在的自由。
在這種狀態下的創作,缺乏真正的深度和溫度,因為它不是你的真實生活,只是為了迎合市場需求而製造的虛假內容3。
觀眾可能一時被吸引,但很難建立真正的連結。
當開始迎合別人的期待而創作時,你就已經失去了最珍貴的東西:真誠。
每一次重新開始,都是嚴重的迷惘和自我懷疑
說到「重新開始」,我可能我算是這方面的「專家」?
從外面來看,我看似很勇敢做出了不一樣的選擇,但其實我怕的要死!
大學時,我讀的是化工系,是一個大家普遍覺得「安全」的選擇,畢業後能有穩定、薪水也不錯的工作機會。
再撐一年就有社會光環和不錯收入,卻在大三升大四的關鍵期,跳到啥也講不清的「不分系」。
但現在回頭看,那次轉系是我人生中最重要的決定之一。
在不分系,我開始接觸到各種不同的領域,開始思考什麼是我真正感興趣的東西。
更重要的是,我學會了一件事:聽從自己內心的聲音,即使那個聲音很微弱,即使周圍的人都不理解。
不分系對於我們這群學生的期許,我認為是:「異才」。不只是偏才,而是特異的異。因為只有一種專長,不足以未來面對變化極快,多工協作的世界。—— 來自我的成功大學不分系畢業演講
畢業後,拼死拼活爬到年薪百萬的穩定職場後,卻又選擇放棄穩定收入、重頭開始,負債 100 萬的一人事業之路。
我發現每一次的重新開始,都讓我向「更真實的自己」邁進了一大步。
不需要戴面具、可以誠實面對自己喜歡/不喜歡什麼,願意為了內心的聲音承擔風險。
覺得自己挺慶幸的,在很年輕的時候,各種撞牆、迷惘過,反覆地歸零再出發,才知道自己要的是什麼!
📍 我的人生價值觀、做事原則
走出自由之路:長期主義的力量
之前寫的《獨立創作者,不到一萬粉絲,怎麼年營收 960 萬?》文章最後有一段話:
你可能不快、內容不多、不寫聳動的標題,但只要專注做好那些砸大錢的人不想做的事,控制慾望和支出,也能慢慢走出一條自由、有掌控感的路。
這句話,是我這幾年來最深刻的體悟。
在這個快節奏的時代,每個人都在追求快速成功。我們看到一夜爆紅的網紅,看到短時間內就賺到大錢的創業者,很多人會羨慕,想要複製他們的成功模式。
「快錢」與「慢錢」,兩種完全不同的人生哲學
快錢的邏輯是:找到市場的熱點快速切入,大量生產內容搶佔流量和注意力,快速變現。
這種模式的好處是:見效快,收入可能很可觀。
但問題是,你很容易被市場的變化,拉著頭皮走。
你永遠在追趕、學習新的東西,但你很難在任何一個領域真正深耕。
更重要的是,你會發現自己越來越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什麼?
慢錢則是,找到自己真正感興趣的領域,深入研究、持續創作、建立信任,自然而然地產生商業價值。
這種模式的好處是可持續,而且你會越做越有成就感。但它需要時間,更需要耐心,而且初期可能看不到明顯的回報!
四年前,當我選擇做 Notion 相關的內容時,有太多人告訴我這個市場太小、又沒啥人聽過 Notion 和意識到生產力需要升級,但我還是想幫助人,更好地組織自己的生活,提升工作品質,於是我開始寫文章、做影片,分享我的使用心得。
一開始,我的內容確實沒什麼人看,後來才慢慢有人留言說我的內容對他們有幫助,接著建立生活黑客會員社群,做了自己的線上課程。
這個過程花了我好幾年時間。
如果我當初選擇追熱點,可能早就賺到錢了,但那樣並走不久。
所以,我很慶幸我選擇了這條慢路,因為它讓我找到了真正屬於自己的位置。
💡 雷蒙三十的價值觀之一:「長期主義」,有人把長期主義理解為「堅持」,這只說對了一半。
其實長期主義的本質是「持續地不被誘惑」,做追求可疊加的進步4。
- 以【Notion 訓練營】來說,賦能給學員持續發展網狀學習的生態,不為了凸顯自己的權威而斷掉同學之間的關係,第一目標關注的是個體的改變,而非數字。
- 以【電子報寫作】來說,第一目標為培養和用戶的信任關係,不為了某廠商的利益說與事實不符的事。
- 以【一人公司經營】來說,單次收入不能成為決定性指標,能否獲得用戶對下一次活動的期待才是關鍵,不為了單次銷量和觀看數損害用戶信任。
以前我也很雞婆,看到朋友「戴著面具」,沉浸在快錢的快感中,都會忍不住勸個幾句。
現在我發現,其實不用去苦口婆心,因為這種狀態需要自己狠狠地撞個牆,才能穩步走出來。
我能做的,就是持續貫徹自己的信念、分享真實經驗,讓那些正在迷惘的人知道,還有另一種可能性。
創作者自我檢視:三個核心問題
如果你現在正在讀這篇文章,而且心裡有個聲音在問:「我是不是走錯方向了?」
這問題,是一個很好的開始。
因為只有當你開始質疑現狀,你才有可能做出巨大改變。
就像我在 最孤獨小酒館 Podcast 訪談精華 裡說到,我很喜歡米蘭昆德拉(Milan Kundera)講過的一句話:
當我們沒有方向的時候,往哪裡走,都是往前走。
分享 3 個檢視方法,幫助你釐清自己的狀況:
一、你享受創作的過程嗎?
除了流量、收入、按讚數之外,你享受創作本身的過程嗎?當你坐下來創作時,你是興奮的,還是疲憊的?當你完成一個作品時,你是滿足的,還是鬆了一口氣?
如果你發現自己更多時候是在「完成任務」,而不是在「表達自己的真實感受」,你需要停下來想想。
二、你是在解決真實的問題嗎?
真正有價值的創作,通常都是在解決某個真實存在的問題。
這個問題可能是你自己遇到過的,也可能是你身邊的人遇到過的。
如果你發現自己的創作只是在迎合演算法、追逐流量,而沒有寫下你真正解決問題的故事、路徑和方法時,你可能需要重新思考方向。
三、你能夠誠實地面對自己「不知道」嗎?
真專家和假專家之間,最大的差別不是知識的多寡,而是對無知的態度。
如果你發現自己總要裝作什麼都懂,刻意維持一個「專家」的形象,你可能已經被這個形象綁架了。
我欣賞的專家,經常會承認自己的不知道,並保持開放的心、持續學習。
重新開始,並非否定過去的自己
我始終覺得「自媒體」的起步,其實沒這麼多套路,就是做真正的「你自己」。
其他的技巧、工具,都是商業價值出現後的放大器。
但好像不少人走反了,大部分先想怎麼變現,卻忘了保持真實的自己。
如果你現在正在迷惘,如果你正在懷疑自己是不是走錯了方向,給自己一些時間,去思考什麼是你真正想要的,不要害怕重新開始。
雖然過程可能很痛苦,但與其繼續假裝,成為別人期待的樣子,不如成為自己喜歡的樣子。
這個世界已經有太多相似的聲音了,它需要的是你獨特的聲音。

🔗 本文的臉書原始 Post;擴寫也不是件容易事阿…居然從 800 字寫到 3500 字。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也歡迎分享出去、留言給我,保持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