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Skip to content

選擇擅長但犧牲喜歡,這是一個人生陷阱。

喜歡比擅長更重要。ikigai(人生意義)的現實?將你所愛變為擅長的旅程。因為只有熱愛一件事情,我們才有可能做得久,做得久,才有辦法做出差異,做出獨一無二的專業和成就。

📌目錄

「選擇擅長比喜歡更重要」看似合理,但才是真正陷入了「別人定義你的成功&我先賺錢,之後就有時間發展我興趣」的陷阱。

Chief for beef and snake

有個討論1是這樣的:

  • 「你是學甜點專業的,目前做的甜點很受人歡迎,大家說你是甜點專家,但你卻沒有特別喜歡做甜點這件事。」
  • 「你更喜歡的是牛排料理,但在牛排這件事情上,你現在還不這麼擅長。」
  • 「大部分人建議你先忍一忍,先拿做甜點的專業累積人脈和軟技能,最後這些資源會回頭幫助你在喜歡的牛排創作上變得容易成功。」

的確,在現實生活中,很多人因為選擇做自己擅長的事情而取得了成功。但是在現代,我認為這種成功可能是短暫的,也缺乏真正的內在滿足感。

因為只有熱愛才有辦法堅持,能夠堅持,才有辦法把這手藝變得擅長。

以人生的尺度來說,擅長是一種手段,熱愛才是目的2


選擇擅長但犧牲喜歡,這是一個陷阱

你有發現嗎?這情境是不是有點眼熟?🤔

我們過去選科系、選公司好像也是常這麼聽到:「你既然是 OOO 專業的,那就持續發展這專長才能成功。先用 20 年把錢給賺了,最後再退休找自己的熱愛。」

如果一個人只是因為擅長做甜點而放棄了自己已經找到的熱愛(牛排料理),那麼他在甜點事業上的成功或許能帶來短暫的滿足,但長期下來,他可能會感到迷茫和失落。

我相信,有不少人被「擅長但不喜歡」的事情給塞滿生活,整天過的看似光鮮,內在卻很不快樂。

同理,我在「效率的本質3」中提到,真正卓越的人,往往是去思考「我要去做我熱愛、在意的,而且有人需要的事」,以此為目的去找尋有沒有合適的公司和職位加入,讓這件想持續投入的事被放大、更有效益,而不只是去選擇加入一間大家認為的好公司,然後最終被公司的頭銜和光環給綁住。

這個時候,公司跟職位只是一個手段,在意和熱愛才是目的


喜歡比擅長更重要,是現代的禮物

我們每一個人,有一項資源是相對公平的——​擁有的時間總量是差不多的

以前的時代,你只有進到好學校、碰上好老師,才能擁有好的門票和資源去擅長一件事,現在一台電腦、接上網路,全網到處都是你的學習資源和練習場域。

所以,在以前的時代,當我幸運發現了一個可以為生的工作,當然就要把持著不放,因為先填飽肚子為第一上策,所以才有「謀生」是工作的另一種說詞。

隨著科技跟工具的進步,我們有越來越多資源和方法可以去「增強專業」。幾乎所有領域都是可以「靠練習」來獲得專業&擅長,唯一讓我們有所差距的關鍵要素是:能不能做的久。

千里馬不是跑得快,而是跑得最久的那一匹。

Horse Running Illustration

這個人如果真的熱愛煎牛排,雖然一開始生活比較苦,沒人注意到,但因為他足夠熱愛,能持續鑽研練習,最終也能擅長牛排這件事,而達到喜歡又擅長的交集。

也不會把人生的大半時間跟精力放在「我很擅長,但沒這麼喜歡」的事情上消磨。

什麼是「持續練習」的本質要素?是熱愛。

因為只有熱愛一件事情,我們才有可能主動做得久。


先追求擅長,會讓你慢慢喜歡這件事嗎?

這則社群貼文發佈後,​有臉友回應說:「格局放大一點看,這其實是要尋找 ikigai4 的四重交點,擅長的事與熱愛的事不一定全然沒有交集,要從哪邊走向哪邊,只是戰略問題。」

但我認為很多人的情況應該是「完全沒交集,所以才焦慮

的確,「往哪個方向走」這是策略問題,那我們就來沙盤推演一下。

  1. 我們會希望牛排往熱情走(向專業靠攏,越做越擅長)
  2. 但你已經擅長的甜點,往往只會越往「別人會付錢請你做的事」走。
Facebook photo 1

因為當你越來越專業,已被其他人定義為「甜點專家」後,往往因為你的頭銜和成功,來了一堆甜點相關的需求、訂單和合作,最後你只好慢慢把自己跟「甜點綁在一塊」,畢竟有了品牌、有了資源,最後因為稟賦效應(人很難捨去已經擁有的,認為成本更高),你根本無法割捨。會去催眠自己這件事是我的職業身分下的必然和義務,更沒有時間去做自己喜歡的事。

把不喜歡的東西變成喜歡(的成本)比起讓喜歡的東西變擅長,難上許多許多。

回到小標題:「先追求擅長,會讓你慢慢喜歡這件事嗎?」這個是不是也很耳熟?

「你先學嘛,先選了這科系,拿到好工作後,你就會喜歡上了。」

「你現在不喜歡是你還不懂,繼續練琴、努力一點練舞,你會享受的。」

嗯,懂得都懂。

至於在台灣很多人會說:「擅長了,自然就喜歡了。」這句話有夠可怕。代表著,一件事情本來不喜歡,但認為你只要擅長了,就會喜歡了。我是不會把這句話跟我在意的朋友、家人或孩子說的。

打個比方,像是對著一對明明不愛彼此的人,告訴他們「婚先結了,生活久了,習慣了,就喜歡了」;換到工作場景,就像是一個不去瞭解你的老闆指著你說:「這活你做習慣了,就喜歡了,你只是現在太菜,還感受不到這工作帶來的榮耀!」


ikigai(人生意義)的真實集合分佈圖

​我知道人生最完美的就是找到「我喜歡、又擅長、別人還需要、世界需要的事」這四大交集的使命。

但理論模型往往是簡單的,真實世界是複雜的。

既然這張是文氏圖,表示是一種「集合」,但真實世界裡,不可能每一個部分都是等比例的對稱圖形(你享受、別人需要、你擅長、世界需要的事情數量一樣)。

我猜現實應該是:

ikigai new jpg

所以我今天想分享我的看法,以及為什麼我先把「世界需要的事」先精簡省略掉 —— 「要改變世界,先讓自己變得更好」這是我的人生哲學之一。

💡 ​真實世界的圖應該如下:

  1. 你享受的事,能感到快樂的事情不會太少。(怎麼找到熱情?不是享受,而是你會為此創造、付出代價。)
  2. 擅長的事情稍最少,因為沒人出生就很會 OOOO,往往是靠投入了多少時間練習(天才是絕對少數)
  3. ​至於市場上的需求,其實一大堆,因為有了網路,你做生意根本不需要侷限在物理空間和時間限制,只是你有沒有去探索去碰上。
  4. 至於「世界需要的事5」去哪了?因為普通人如我,更相信要讓世界變好的前提是,讓自己先變得更好。所以考慮這一點之前,往往是先等到把上面三個交集找到後,再去思考這一部分的。
  5. 至於真的能找到 ikigai 的人,除了運氣之外,一定有著不斷實踐熱情,強化擅長,且懂得發現需求的洞察力。

💬 補充說明:我故意把「快樂」的圓超大,但是「熱情」很小的原因是?

因為很多事情都是短暫爽感,例如許多休閒娛樂,都是很快樂、不討厭、沒壓力,但真正能發展成專業的,往往是那種「願意為此創造的事」。

例如我去大學演講常常會說到這一段:

常常遇到有人面試時會說:「我來面試社群經理,因為我喜歡行銷。」

我會怎麼確認?

只要多問一句:「那你為了行銷、為了你的喜歡,做過什麼?

答不出來的人,就可以直接走人了。

很多人的「喜歡」只是「興趣」,只是喜歡看,看人分析,看人討論,但不曾自己做出行動和創造,你說你喜歡行銷,那就至少開個粉專、IG 個人帳號來發佈些東西,測試驗證自己的想法。

你喜歡電影,超立方也喜歡電影;但你那個只是休閒娛樂興趣,人家可是熱愛。


結論:人生意義,將你所愛變為擅長的旅程

  1. 時代在變化,當你發現了一件喜歡又能堅持下去做的工作,請你堅持下去練習把這件事情變成擅長和專業。
  2. 因為讓不喜歡的東西變成喜歡(的成本),比起讓喜歡的東西變擅長,難上許多許多。你想想你明明很討厭榴槤的味道,要你喜歡上,這多難。
  3. 什麼是「練習」的本質要素?是熱愛。因為只有熱愛一件事情,我們才有可能做得久。千里馬是跑得最久的那一匹,不是最快的。
  4. 雖然真實模型往往是複雜的,簡化才能讓更多大眾理解這是必經之路。我們學習認識到一個模型後,要試著破解&個人化,思考我能從中獲得什麼、產生什麼下一步行動。
  5. 雖然說能不能碰上「喜歡又擅長,還有人需要」是需要靠一些運氣的,但如果沒有行動去嘗試去實驗,只是用想的,一輩子都碰不到。就像你如果想中發票頭獎,沒消費,只靠地上撿,怎麼可能。
  6. 這三大圓圈,在我們 Notion 訓練營變成了三套可執行、可追蹤、可分享的數位系統 —— 「享受的事:回顧系統,怎麼透過有效回顧的機制尋找熱愛,持續進步」、「擅長的事:知識系統,怎麼讓日常的行動和任務的經驗和知識被有效萃取和累積?」、「別人需要的:關係系統,怎麼展示成果,讓別人知道你的價值,產生連結建立歸屬?」
人生管理系統 Notion 實戰訓練營 scaled

😆 ​​最後,讓我簡單工商一下。

用這 3 個集合發展出一套數位人生系統,打造一套「個人化」的人生管理流程——如何有效找到熱愛、萃取知識成個人專業,以及發展有價值的關係,剛好是我們 Notion 線上實戰訓練營的課程主軸設計

如果你有興趣的話,可以搜尋「Notion 線上訓練營」,正開放報名中 🚀。還有,跟一群認真的人,不僅僅是把 Notion(數位工具)學好,更多去探索我們自己,以及能做到些什麼。

💬 至於整個情境的「成功」是啥?

是社會主流定義的?還是那個當事人定義的呢?如果是後者,那他應該會選牛排(熱愛)才是成功;如果是前者,為何我們要一直追求別人所定義的成功(名與利)呢,這就是另一個討論了 😆

💬 如果把題目更具體些,換成「高薪不喜歡、低薪很喜歡」的工作,怎麼選?

可以直接看 2018 年我特別喜歡的一段來自奇葩說的討論(影片點此

高薪可以買我的人,買不到心。

是喜歡,帶來創造,創造最終累積成財富;

最理想的工作不是做一個被挑選的人,而是去實現被需要感


※ 0502 補:為什麼我不喜歡「擅長了,就會喜歡了」這句話?(全文見臉書

從語意來感受,用「就會」,表示現在當下不喜歡。

這不就是台灣教育的無奈和可怕風氣嗎?一個學生成績不錯,就被爸媽和社會推去讀特定科系?不會去瞭解這孩子的其它可能性和個人意願,而是一句「你讀這個這麼厲害,久了就喜歡了啦」。

當你有一個非常親近的家人、朋友,或者你的小孩跟你說:「我發現我很喜歡 OOO,但我畢業以來的工作都是做 ___,怎麼辦?」至少,我自己是不會跟我在意的人說:「擅長了,你就喜歡了。」


  1. 本文重新編輯自 2024 年初的個人社群媒體貼文,當時這兩則超過 500 分享,覺得應該是未來會常拿出做為延伸閱讀,或者分享我的個人工作價值觀的參考文章,因此重新編輯整理後,發佈在部落格;謝謝所有有留言一起交流的朋友們 👍🏼。 ↩︎
  2. ​可以搭配這則「工具只是手段,別錯把手段當成了目的↩︎
  3. 效率的本質:做對的事,而不是把事情做對。找工作也是同理,不是成為某個大公司的員工,而是找到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然後剛好有一個適合的位置能讓我發揮。(全文點此↩︎
  4. 出自茂木健一郎的書《IKIGAI 生之意義》 ↩︎
  5. 如果把這件事當作「價值觀」可能會更好接受、更好實現一些,例如:工作上保持誠信、遵守承諾,讓正向的關係持續循環,待人接物和善、在商言商,都是世界需要的事。(謝謝阿毛的留言補充) ↩︎
立即分享

關於作者

📌 目錄

留言回應

訂閱
接收通知
guest
0 留言
最新的留言
最舊的留言 Most Voted
Inline Feedbacks
View all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