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Skip to content

《無限賽局》沒告訴你的:社會的內卷化。怎麼脫離有限遊戲?

無限賽局-有限遊戲-無限遊戲-內卷
「有限遊戲的目的在於贏,而無限遊戲是想讓遊戲永遠玩下去。」《無限賽局》是《有限與無限的遊戲》的「白話商業案例版」,真實的人生是,追求無限賽局時,會碰上各種「內卷化」的有限賽局,現代社會就是一場大型的有限遊戲,學習、工作、甚至連婚戀都是如此,我們真的有辦法完全脫離嗎?

📌目錄

無限賽局 有限遊戲 無限遊戲 內卷

昨晚差不多把《無限賽局》看完了,我雖然是 Simon Sinek 的老粉絲,還記得十多年前的高中,蘋果剛以 iPhone 再次影響我們的世界,我就被他的黃金圈(Golden Circle)大所激勵。

這本《無限賽局》從出版後就一直在社群上被狂推,但說實在話,我閱讀起來卻沒有這麼多的啟發和收穫。(但還是值得一看,畢竟這種書每個人看有不同的感觸)

今天用一篇文章,先摘要一些精華內容,講講什麼是有限賽局和無限賽局,但這不是一篇純粹的閱讀筆記,而是再提出幾個思考點,讓我們一起更深度思考這本書,相信在書寫的過程裡,我能有更多收穫,也能給你不太一樣的思路。

「 世界上有兩種遊戲,一種是有限遊戲,一種是無限遊戲。有限遊戲以取勝為目的,無限遊戲以延續遊戲為目的。有限遊戲包括在無限遊戲裡。 」

《有限遊戲與無限遊戲》James Carse

《無限賽局》是白話商業案例版

可能是我之前讀過由 Kevin Kelly 推薦的《有限遊戲與無限遊戲》(Finite and Infinite Game)。這本是由哲學家詹姆斯·卡斯(James Carse)所寫,哲學家寫的書果然不好讀,即便非常薄。

《無限賽局》一開始也有提到賽門對於這裡理論的理解來自於 James Carse,所以可以說是《無限賽局》是《有限與無限的遊戲》的「白話商業案例版」。

而 James 的版本就是概念概念再加上概念,沒什麼案例,所以很薄。

James 說:「有限遊戲的目的在於贏,而無限遊戲卻想讓遊戲永遠玩下去。」

  1. 有限的遊戲有明確的開始和結束,而無限的遊戲沒有開始,沒有結束,甚至沒有贏家,它的目的在於將更多的人帶入遊戲中去,從而延續遊戲。
  2. 有限遊戲是劇本性,按照一定的規則(限制),然後每一個參賽者的目的是去消滅其他想跟你競爭的對手,這是為了消滅不確定性,讓這個遊戲保持在你想要的劇本體系中;無限遊戲則是破壞劇本的傳奇性,也就是拓展遊戲的邊界。另外,要不要參加無限遊戲這是自由的,並沒有資格門檻。
  3. 《有限和無限賽局》中有一句話很有意思,也非常現實和殘酷,我把原話打在這邊,你可以思考一下:「追求有限遊戲的人們,無法生存於其中的生活。」

真實的人生,追求無限賽局裡,會碰上各種有限賽局

很多社群上的推薦文,大致上都寫說:

「這本書推薦給對被生活和職場卡住的人」。

不過我看著表面為「激勵」的這本書,反而覺得它的底色非常悲涼

被職場和生活卡住的人,看完這本書,會不會更被卡住呢?

James 也有說到,一個人不是只能選擇一種遊戲參加,如果一個人的大方向發展是在無限遊戲裡,他在過程中可能也會選擇與面臨著各種有限遊戲。

這讓我想到了 2020 中國大陸最紅的一個詞「內卷」(involution / involve)

內卷,是我們這時代的一種情緒和焦慮

「內卷」,它本來是人類學家解釋爲什麼一個社會或組織既無突變式發展,也無漸進式的增長,只是在一個簡單層次上自我重複的概念發明。

現在則是指「白熱化的競爭」,或者也可以說是「有限賽局下的競爭」。

1960 年,人類學家克利福德·格爾茨(Clifford Geertz)在印度尼西亞生活了一段時間。他在當地研究農耕生活,他發現,當地的原生態農業長期停留在一種簡單重復、 沒有進步的循環狀態。這位學者把這種現象稱為「內卷化」,並出了一本著作《農業的內卷化》。

舉些生活上的例子:

  1. 某間學校裡要求高三學生,每一天至少讀書 14 小時,甚至週六週日都要來補習,這一個策略在短期內提高了這間學校的名校錄取率,以致於讓其他學校紛紛學習,推行類似的制度;但好學校的名額是固定的,所以每一個學校的考分確實普遍性上漲,但各個學校的錄取率跟以往沒有太大差異,於是又有學校開始上調刻苦學習的份量,繼續犧牲學生的素質教育和生活的時間。
  2. 在互聯網行業裡,996 制度也是這樣來的。一開始有公司發現,讓員工工時提高、週末加班,能有更好的市場成績表現,於是越來越多大廠也加入這套管理制度,於是整個中國大陸的超高工作量反而變成「常態」,甚至連員工多付出勞動,卻不能再換取相應的報酬。
  3. 有一段記者到真實陝北採訪一個放羊的男孩,曾經留下一段經典的對話:

「為什麼要放羊?」

「為了賣錢。」

「賣錢做什麼?」

「娶媳婦。」

「娶媳婦做什麼呢?」

「生孩子。」

「為什麼想生孩子?」

「放羊。」

搞笑你說什麼了

以上都是現實中,有限遊戲的真實寫照,至於為什麼內卷這個詞,還是《無限賽局》這本書,讓這麼多人有所共鳴,這是因為現代社會無不充斥著「內卷化的有限賽局」。

現代社會就是一場大型的有限遊戲,不僅是學習、工作、甚至連婚戀都是如此,都在內卷。

「在內卷化的世界中,競爭成了拼命,我們都願意用盡最後一絲力氣去換取只可以毫釐計的競爭優勢:寧可餓死自己,也要累死對手。在這種環境下,人人都很累,但人人收效甚微且彼此怨懟。」

趙英男

賭局是莊家開局、有限遊戲的規則是贏家制定

為什麼我看《無限賽局》的時候,會有一陣一陣的悲涼感向我襲來?

因為社會的總資源是有限的,人追求更好的本能也是不變的,這兩者的交互影響下,要脫離有限遊戲又要生存的簡單對策就是不斷「擴大系統」。

這種系統的擴張,配合現在資本主義為主的市場,我們就會發現生活中裡充斥著冪律分布——常見的 80/20 法則的原型,前 20 % 的人拿著整體社會 80% 的資源,甚至是前 4% 的人,佔據了 96% 的資源。

冪律.001

回到一開始的那句令人省思的話:

「追求有限遊戲的人們,無法生存於其中的生活。」

我想 James 要講的是,絕大部分的人無法脫離社會的框架和限制,在有限賽局裡,如果你要生活(擺脫 996 的高工時、擺脫考試制度、擺脫飲食控制不在乎健康),就無法生存;如冪律分布的少部分的頭部單位或人物,他們能透過不斷將系統擴張而達到生存和生活——美國市場不夠,那我就擴張到東南亞,過一陣子東南亞又不夠,那我再擴張到中東。(但對於大部分人來說,資源是不斷被佔據)

我們一般人又能怎麼離開有限遊戲呢?這非常困難,因為你要付出極大的代價,要先能打破社會給你的默認規則,才能生活。

誰能脫離有限賽局的內卷化效應?

只有更少部分破解規則、創造制度的人,才能脫離現存的有限賽局。

別太入局,站在旁邊,創造制度

「每一個無限遊戲者都是現行有限遊戲的旁觀者。」

這種人明白,要讓無限的遊戲繼續,規則勢必要有所變化

當全球手機品牌都在追求「功能機」時,Steve Jobs 沒有這麼入局,走了一條「智能機」的路,所以在當時創造了一個新的賽局,脫離劇本性,成為傳奇性。

大學校園講座.001
想到我 2017 年在大學的新生訓練講座的分享,其中一張投影片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玩起人生

無論是在虛擬的遊戲世界,還是真實的社會裡,高手在面對焦慮和不確定性時,他們往往是自信且鬆弛的狀態,放鬆但不忘記目標,他們理解這一局即便不如意,但能從中學習到經驗,寫下點攻略,下次會更好的。

遊戲副本可以重來,人生很長,很多當下覺得掙扎的事,回頭來看只是一丁點的起伏。

將「輸贏」放下,對身旁的每一個夥伴友善一些,遇到真的不可控的事,主動去尋找替代方案、把半可控的學習掌握、把可控的事情成為自己的標準化能力,把人生玩起來。

當現有劇本的配角,還是當自己傳奇的主角

我很喜歡 James Carse 用「劇本性」來形容「有限遊戲」,用「傳奇性」來形容「無限遊戲」。

因為當我們出生、受教育、受到這社會的期待和規範的時候,都是活在一個現代社會的劇本裡,但一個劇本就只有幾位主角,大多數人都只是配角。

所以,誰說我們不能一邊配合著劇本演出,一邊作自己傳奇的主角?

James Carse 說:「無限遊戲是沒有資格論的,你可以隨時進入與離開。」

所以我和老婆柚子,在上一個社會上所定義的人生高峰(高薪、大公司、好職位)中離開,選擇一起做雷蒙三十,我們希望重建現有的工作和生活想像,寫下我們自己的劇本,這是我們當初的願景,現在還在努力前行中:

我們相信,工業時代下的「僱傭關係」將逐漸消失,我們的生活,不只是朝九晚五,還有另一種打開的方式——每個人能根據自己的能力以及資源,與不同的自由人合作,達到身心合一,自我實現價值。

———

最後,我認為的殘酷真相是,無論破解制度還是創造制度,只是一個人從 A 的有限賽局中,創造了另一個 B 的有限賽局,只是這個人從玩家變成了莊家,而莊家的目的是讓這遊戲無限地延續下去。畢竟,人類社會的成形,已經從歷史告訴我們,就是我們自己不斷去制定規則、改變規則,然後把一群又一群的人給限制住。

好了,這個太真實了,在這邊打住就好。

現實很殘酷,但我們心中還是要懷抱著渴望

祝福看到這的你,在新的一年裡能找到自己的服務的目標、自己的規則、自己的傳奇劇本。

本書最後問了一句:「在生命的無限賽局裡,你只能有一個選擇(服務的目標),你的會是什麼?」
0
留言給我,我們一起交流(下方留言區可以臉書登入)x

———

※參考文獻:

  1. 大陸新網路流行語 你今天「內卷」了嗎?
  2. 你爲什麼總是原地踏步?也許是陷入了“內卷化效應”!

立即分享

關於作者

留言回應

Subscribe
Notify of
guest
2 Comments
Newest
Oldest Most Voted
Inline Feedbacks
View all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