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寫:黃囷旖/編輯:侯智薰/知識導圖製作:張育綺/攝影:林宣妗、陳柏宇
雷蒙三十第一次的個體小聚在上週六(0829)精彩登場,在過程中藉由三個不同背景、不同領域的導讀者分享,並透過深度的交流討論,讓大家在追求一人公司的道路上,可以更有跡可循,而不會像無頭蒼蠅找不到適合的方向。
最後結尾時,甚至邀請到作者本人透過線上方式與現場互動,讓大家驚喜之餘,帶著滿滿收穫回家,也讓大家成為更好的自己。
首場個體讀書會,分為三個部分:
- 導讀人分享《暢完一人公司》精華:一人兩個章節
- 集體智慧時間:分享者結合自身經驗與參與者交流
- Case Study 案例分析
追求財富並保持自由
第一部分由雷蒙作為先鋒導讀,分享第一章節:「如何在追求財富的同時也保持自由」。
個人先於品牌:先打磨好產品,才開始行銷推廣,最後形成品牌信任
其中他補充到,雖然大家常說「個人品牌」,但請注意是「個人」先於「品牌」。
你必須把個人當作產品,透過不斷的打磨,創造出更好的產品(對他人有用),再來才是藉由行銷將產品有效的推廣,形成品牌(信任)。
欲成為專家,先懂得分享
除此之外,知識、產品等其實是種光譜,不用擔心自己懂的那塊是不是不值得分享,欲成為專家,你必須先懂得分享。像有些人專門介紹瑜珈知識,也有些人分享如何製作好的咖啡等等。
我們唯一要做的,就是教授任何所知的一切(書中寫道:teach everything you know),把自己所知道的一切分享出來。這樣一來,別人只是在做事,你則是把做事的足跡累積出來,時間一長,誰有內容誰有品牌,差距就拉開了。
我也認為分享這件事格外重要,在這個知識經濟百花齊放的時代,默默苦幹已不再是唯一。
試著把自己打磨好的商品用好的說故事方法,讓更多人看見自己正在做的事情,被看見後,自然而然會有更多動力完成更優質的作品,並在過程中結交相同領域的夥伴,在這樣的正向循環中,讓自己朝有效的一人公司前進。
創作者的第一步,如何練習產出內容?
接著換到第二位導讀人 Kitty,雖然她還只是個大三學生,卻憑著高度自制力讓自己朝著嚮往的目標前進,也讓在場的大家無不欽佩他的學習心態。
目前也有在經營自媒體的她,透過自己平時的經驗和書中內容,與大家分享他會如何安排創作時間,以及為自己找到創作方向,以下是書中提到可以練習的方向。
- 每天分享點什麼
可以不用太多,但試著讓自己可以一點一點累積,再慢慢調整難度。
- 列出每天要產出的項目
如果只是在腦袋空想,你的產品也就只會活在想像中。透過書寫想要分享的內容,腦中的想像也會越來越清晰,讓自己更有目標,也會讓自己的產出更有品質。
- 讓產出跟輸入的裝置分開
很多時候,當我們打開電腦想要寫些什麼分享時,往往會不小心被其他頁籤所吸引,一晃神,2、3個小時就這樣過了,自然也沒有任何產出。因此在產出內容時可以先透過書寫的方式做好紀錄,或是先將任何干擾的元素抽掉,再輸入時也就不會分心了。
- 專注在一個問題上
有時我們會因為想要分享太多內容,導致整篇文章或分享雜亂無章,因此在產出時,先聚焦在其中一個主題再發想,也可以讓自己更有邏輯的安排內容。
- 重組內容
重組在於讓你的產出可以透過不同性質呈現,像有一些 Youtuber 在錄製節目時,也可以搭配成 Podcast,一次上到兩個平台,與不同觀眾互動。或是原本就是文字呈現的文章,可以轉成電子書或實體書,讓你的內容可以接觸到更多不同面像的族群。
- 確定方向
寫文章時如果沒有先確定自己想要努力的方向,這週寫健身,下週寫家電,不只寫的人會沒有方向,也會讓看的人不清楚你的核心價值是什麼。
- 設立目標並壓上時間
這裡點目標比較像是量而非質。如果是文章,可以思考我要完成多少篇,以及確定要完成的日期。這邊 Kitty 也補充自己平時會如何透過時間管理,讓自己更好的達到目標。
用緊急/不緊急、重要/不重要,四個象限排定優先順序,也才不會讓自己因為拖延症而影響後續安排。(Kitty 也有在雷蒙三十社團分享過,她是怎麼運用這個緊急/重要象限來決定他生活中的優先順序的,歡迎你加入社團查看「燈塔計劃」單元)
找到正確的 TA,優化你的產品,才是品牌經營的關鍵
第三位導讀者則是由小羊擔任,結合他之前的工作經驗,加上詼諧有趣的互動,讓大家得以一窺書中奧妙。
書中也提到,關於創意三元素其實各有各的觀點,有些人說是要「有用」、「有趣」、「與眾不同」,《羅輯思維》的羅振宇也詮釋得更簡短有力,做內容必須要有料、有趣以及有種。
創意三劍:娛樂性、教育性、啟發性
而對作者來說,他也規劃了自己的創意三劍——娛樂性、教育性與啟發性。
像育聖老師的「每天來點負能量」就同時包含了這幾項。但事實上,要同時能夠達到這三項其實是很難的一件事,小羊也以關鍵評論網為舉例,雖然具有啟發性跟教育性,卻少了一點娛樂性。值得一提的是,雖然我們無法一時之間把所有的武器都用上,但至少要先把握其中一項,才能慢慢打造出更好的產品。
此外,我們也要拿出自己「最好」的產品,畢竟現在的人時間有限,人人都想成為鎂光燈下的焦點,獲得他人注意力。身旁也充斥著大量有料豐富的知識商品,因此,唯一會得到別人目光的方法,就是讓你的產出比別人好看「9 倍」以上。
內容創作的九個目標,每一項都比別人厲害一點。 標題、圖片、引言、時效、關鍵字、排版、平台、呈現方式、TA
專家訪談:替自己背書、充實自己
作者也提到一個可以一舉數得的方法——專家訪談。這種方法不僅可以作為個人品牌哄抬,增加流量外,也可以充實自已。
記得自己以前實習時,也會安排每個月一次的專家訪談,其中有創投專家、資深公關、甚至是平常較少接觸過的地政士。透過這個方法可以更快的認知到其他職業重要的核心,也了解這個社會上沒有一項工作是不被需要的,也透過邀請對方分享完成的文章,讓夠多有相同背景的人可以了解到自己組織,讓更多人願意分享自己的故事。
而到了分享打造致勝關鍵的部分時,小羊也透過先詢問大家「這位紅嗎?」讓大家思考「紅的意義」是什麼。並以「張志祺(志祺七七)」、「國位議員賴品妤」以及雷蒙作為舉例(講到雷蒙時全場也爆出大笑,必須說雷蒙還是有一定的影響力的啦。)
其中我最有印象的是賴品妤的例子,大家所認定的他的爆紅,無非是從選立委,麥克風卡頭的事件所了解的,但其實在更早前,她以透過 COS 圈以及太陽花學運,讓她的名字被許多人所知。
怎麼判斷紅不紅?看他在他的目標族群裡有沒有影響力
因此所謂的紅,應該要看的是,你紅的目的是什麼?以及你的 TA 是誰?
像 AV 女優也是,他們的紅是來自於慰藉了許多生理上需要協助的人,成為大多數人心中的女神,這的確也是紅的一種,完全端看你想成為什麼樣的角色,以及在你設定的 TA 中,你希望成為的角色是什麼。
也就是說看你把自己「當什麼」,可以是網美網帥、知識型KOL、娛樂丑角、專業人士等等,這些角色出發的方向不同,經營的方式自然也不同。因此先設定目標,確認你想成為什麼樣的角色,再根據這個角色規劃下一步,對正確的目標族群發揮影響力。
找到你的鐵粉,重質不重量
在導讀的最後,則是由目前經營雷蒙三十社群的雷蒙再次跳出來與大家分享,他藉由自己經營社群的例子,跟大家分享關於鐵粉經營這件事。
其中有一個十分重要的要點:
為內容而來,為社群而待,為信任而買。
因此,做社群的首要指標是「成長大於流失」。雷蒙也以電商最常使用的公式 AARRR 作為舉例,找到鐵粉的過程是一層一層轉換下來的,從實際接觸到最後買單,在過程中都會有人不斷流失,舉例來說:跟 1 萬人互動,但最後只有 100 個買單,與 1000 人互動,最後有 100 個人買單,這兩者看似都是 100 人買單,但本質上是差非常多的,我們應該追求的是後者,重質而非重量。
科技教父凱文.凱利也曾提出1000個鐵粉理論,由於鐵粉對創作者本身就具有強烈的認同感,因此不論創作者的任何作品,他們都會願意付費購買。而養成鐵粉的必要因素就是要和讀者製造情感的交流,並透過高度互動,讓對方感到「人味」。
以雷蒙三十的社群來說,在這裡不只分享一些帶得走用的上的知識,更重要的是透過與雷蒙和柚子的「人性」互動,像是每月月會、慶生貼文等等,都讓社團中的人感到被受到重視,也因此透過社群的力量,讓鐵粉拉鐵粉(Referral),慢慢的,就不止是1000 個鐵粉這麼簡單了。
集體智慧|內化經驗交流時間
在問題討論時,大家也十分踴躍提出自己的問題以及個人看法,在一來一往的互動中,也讓大家提出更多個人的看法。其中我最有感的是「如果變成一人公司,沒有大公司的話會發生什麼事情」這個問題。
其實一人公司的興起不代表大公司的沒落,反而會因為「個體的盛行」,而讓遠端、外包、個人的重要性逐漸提高。像這樣的趨勢也隨著疫情而加快速度,不再是被一間公司所綁著,甚至在未來,大公司也會更傾向透過外包合作的方式,節省成本時間更自由,也將有更多的合作機會。
但務必要記得,獲得合作機會的前提是,你必須擁有至少一個隨時帶得走的工作技能,先有價值先對他人有用。你才能談不被僱傭關係綑綁,而是成為有體系的「一人公司」,與其他公司做更多「商業上的合作」。
除了問題討論,活動中也安排微型的真實 Case Study,讓大家分組討論,關於個人品牌的相關應用,案例像是「經營學習筆記有可能變個人品牌嗎?」、「需求/問題:圖卡筆記如何跨平台經營/吸粉?」等,讓大家不只是聽,也可以結合真實發生在我們身旁的例子,透過觀察細節,找出好與不好的地方,將好的學習內容內化,並一起想辦法優化需要加強的地方。
彩蛋:作者于為暢,遠距出現分享
在活動的最後,雷蒙也邀請到作者于為暢,跟大家空中相會。
除了給每組 Case Study 討論內容回饋外,也勉勵大家如何朝著一人公司前進,親身去嘗試,聽取自己內心的聲音,讓自己在生活與工作間,以全融式的方式,活出最好版本的自己。
小太陽的後記心得
這場活動結束後,內心是滿滿的富足,透過三位來自不同領域的導讀人分享,讓與會者對於此書有更不同的見解,過程中腦袋不斷運轉著,在接受新知的過程中,也同時思考自己的見解會如何交融,而碰撞出新的知識架構,這個過程是極度痛快的一件事。
在問題交流與案例分享時,讓大家可以在快速的過程中稍稍沈澱,也不同與以往只有針對書中提問,在與導讀者交流的過程中,也讓自己可以跟對方有更深的連結。讓大家不只是聽,也讓大家可以真正有收穫,並能夠在日常生活中實際應用。
或許在個體小聚後,無法立即轉成厲害的一人公司,但跟著身旁願意一起努力的夥伴,勇於踏出未知的那一步,不論成功與否,都將成為生命中無法被取代的珍貴回憶。
—
▍延伸閱讀(其他蒙友的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