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Skip to content

S01E12:疫情停課危機,線上和遠距學習的轉機,學生和教授的角色?

S01E12:疫情停課危機,線上學習的轉機,談學生和教授的角色?
疫情之下,各大學面臨停課危機,但這也是線上學習/遠距遠程教學的轉機?台灣體制內大學教育難以推動遠程遠距教學的三點問題?教授、行政和學生扮演的角色?我們該怎麼辦?

📌目錄

S01E12:疫情停課危機,線上學習的轉機,談學生和教授的角色?

上一篇我們談到了「遠程工作」在台灣的推動困難點,這一篇我們來談談體制內教育,在「遠程學習」上實際面臨的困境。

「遠距學習」的爆發期?

遠距學習並不是什麼新議題,畢竟現在的科技和技術比起 17 年前的 SARS 好上太多了,無論是硬體層面、網路頻寬,還是手機移動端的進步,都使現在的科技能應對絕大部分「遠程學習」的需求。

不過也常聽到有人會說,但實驗課程(只有學校才有器材)該怎麼進行呢?

就好比說,AR 的應用,已經給了我們很好的示範:
舉 iPad Pro 為例,除了能操作實驗器材,甚至能解剖青蛙

(影片已經設定好時間,會直接跳到 AR 部分)

遠端學習,不是因為疫情才出現的,只是在校園內的進展真的比較緩慢。

先舉我自己在求學階段時,曾接觸到遠距學習的例子:

  1. 國高中時期的補習班的「線上影片補課」
  2. 大學之後,靠著清華和交通大學的線上課程平台,預習或複習課程(系上老師的教學真的上不下去哈!)還有國外的 MOOCs,如: Coursera、edX;或者是現在層出不窮的 YouTuber、直播主、Hahow、YOTTA、PressPlay,都是線上學習生態裡的一種內容形式。

※我曾寫過一篇「超過 30 個線上學習網站的整理文」,歡迎你前往看看有沒有適合你的資源。

邀請你也來分享你使用過哪些線上學習工具
0
跟大家分享吧!x

疫情停課危機,線上學習的轉機/危機?

上週開始,台灣各大學也開始提出疫情之下的應對方案:


➡️  台大百人以上課程 4/6起改採遠距數位教學

➡️ 中原大學取消期中、期末考 採遠距教學

➡️ 清大20門課程採遠距教學 連體育課也採視訊

雖然越來越多大學「開始制定」相關的遠程教學辦法和措施,不過我這次想和大家聊聊:

「為什麼大學內很難推動遠距學習?有哪些根本上的障礙要解決?」

本篇根據我的經驗,加上最近和教育圈朋友們的討論,總結了 3 點,台灣高教圈面臨的問題:

1. 自制教材問題

許多大學教授上課用的教材是出版社提供的 PPT(原文書的綱要版本),而大部分的這種 PPT 僅限在實體教室內使用,上了網會有版權疑慮

不自制教材,這是個老(習慣)問題了,但卻是個學習動機上的大問題。

以我自己為例,當初在化工系或者工資管系時,之所以會去其他學校的線上課程平台(交通大學、可汗學院我的愛)看影片,是因為我的老師只是唸過課本,所以我必須去找願意自製教材的老師,或者說,會用課本的另一種說法來詮釋觀念的老師。

這個問題的表面,看似是教材上的問題,但實際上卻影響了很大程度的「學習動機」。

如果上課的內容,全部都和課本一模一樣,老師只是扮演翻譯機的角色,負責幫忙英翻中(可能還沒翻的很到味?),還倒不如自己讀!為什麼要來課堂上呢?

2. 老師不會用電腦或者相關軟體

這點是在各個報導裡都有提出來的,雖然我覺得有點扯。就像第一期的而立人物羊正鈺在他的文章裡也說過:

大學教授理應是第一時間學會「最新的技術或知識」的人,再將其應用在自己的研究、教學上,以造福社會和學生,只不過,事實往往不見得如此。

先不談某些教授真的不太會用一些軟體,其實校方也可以找人來教學、負責安裝和應用。

不過,有些教授會接著說:即便學會了怎麼操作軟體,台下學生大多都沒有在聽課,讓人很不習慣。

然而,這並不是環境的問題,而是教學方法和老師是否給了學生「學習動機」的問題。若老師沒能有效地引導學生,讓學生激起學習動機,就算把學生鎖在課堂裡,大概也只是看著書本放空、看著老師發呆,腦中在想著待會下課要吃啥~

題外話,如果真的要「鎖住學生」,其實運用科技或許是更好的作法(?)

我記得在中國的 K12 教育產業裡,已經有技術可以透過鏡頭和螢幕畫面進行偵測,如果學生發呆,或者一陣子屬於閒置狀態,老師的學生列表介面上,就會出現提示顏色,告訴老師有位同學「疑似離線」了 XD 哈!

3. 作弊問題

第三點,是關於遠程教學的考試問題,一些教授表示一旦實施遠程教學,考試上的作弊將會難以防範。

然而,我認為在這資訊時代,我們更要訓練的是學生的「搜尋能力」和「思考重組能力」,而不是「背誦能力」。

我一直期望著一種考試形式:能用手機查得到的事情,都不應該列入考題。

只可惜,在我大學的六年裡,只有不到兩隻手能數出來的課程做到了這件事,而那幾堂課也是我在大學裡學習和收穫最多的課程。

舉個讓我最難過的「管理學」這門課為例。

我起初認為,管理這門學問,更看重的應該是將「複雜資訊重組」,甚至說,比起回答答案,更看重的是如何問問題。

我以為管理學是門沒有固定答案的學問,考驗的是同學們對於問題的解構、重組和成本觀念,但當我修習管理的相關課程時,考題卻常常是:

五力分析是哪五力?是誰提出的?請說明 STP 的三個字母分別代表的是?請解釋創造力和創新之間的關係?

如果叫我們拿五力分析來分析一個產業,或者請學生提出問題,關於五力分析在現在環境下的缺失?探討模型的缺漏面,我認為這種問題更加有趣,更適合同學們更深入活用管理學。


問題的本質:教授扮演的角色是?

我瞭解大學教授是人類知識邊界拓展的關鍵人物,他們在各種領域的專業研究絕對是功不可沒。不過,他們除了要負責最重要的研究項目之外,還要負擔在大學部的教學責任,實在難為他們了。

如果,我們的教育能做到「專業分工」,讓教授們放在研究上的重心比例提高,把教學的任務多一些賦能給「教學助理 TA」,或「研究助理 RA」的話,我想我們無論在研究或者教學上,會有更好的成果。

這是一種比較利益原則,也對學生們更好,畢竟 TA, RA 也與學生更近,更知道他們需要什麼樣的教學方法。

只不過,各大學在招募教學助理時,可能是受限於法規問題,大多還是拿著香蕉請猴子(下圖以我的母校為例,急徵「數位教學助理」):

成大徵儲備「數位教學助理」

那,身為學生可以做些什麼?

看到這裡,你可能會覺得我太偏頗了,怎麼都在講教授、體制上的問題?教育是以老師、政策和學生組成的,難道學生就都是正確、無辜的嗎?

當然不是。

即便我一直強調也相信著,教育的核心用戶是「學生」,我們應該以「激發學生們的學習熱情和動機」為教育的一切出發點。(這也是我在討論斜槓和跨領域一文中提到的。)

無論是遠距工作還是遠距學習,而遠距有個本質是一樣的:

「需要更加參與、而非逃離。」

當教授無法負荷研究和教學的雙重壓力的時候,學生們是否能主動提出學習方案並實際執行,而不只是用嘴講著站著說話不腰疼的抱怨?

當教育的模式要發生轉型改變的時候,行政x教授x學生,三方一定要有人去引導整個模式的推動。我認為這不應該是由教授或行政方主導,如果教育的核心用戶是學生,那未嘗不是學生來說說:「你們現在想要怎麼樣的學習模式?」

什麼能稱為高自主性的學生?

我認為就是在這一波疫情的影響之下,願意主動提出一些可參考可執行的學習方案給老師、給學校,為了建構更好的學習氛圍的學生。

我很慶幸的是,在大學的最後幾年,成大真的有接收到我們部分學生的聲音和行動,開辦了首屆大一到大四,以問題導向學習為主的不分系學士學程。

當土壤已經鬆開、不再是硬化的狀態時,是最適合你們開始播種耕耘的時候了。

如同我一直強調和相信的,教育的本質在於「學生」,而且現行的體制下,行政端和教授端的包袱和責任也更重。如果學生能引導實驗、驗證一些有效方案,我想這次疫情之下的危機,真的能讓我們看到教育之下的轉機。

運用科技,找到自主性

最後,我想說,科技的出現,或許是出自於人類的懶惰天性,但網路的生態和開源的本質也讓絕大多數人,享受了過往不可能有的資源。

我的出身背景並不富裕,曾經以為我的未來出路就是很窄的一條,能直接看到終點的那一種,但透過網路,我發現了 edX 國外課程平台,我也能不花一塊錢修到哈佛大學的 CS50 和哲學思辯課;透過語言 App,我能與英語母語人士交流學習,即便我人在台灣;透過社群網路,我能和不同城市的網友,一起舉辦讀書會,共同學習。

我希望疫情趕快過去,但也希望遠程學習和工作,這種強調自主性和信任的協作模式,能在這次疫情的影響下,能成功成為人們的思維和行為模式之一。


另外…你知道遠程工作 WFH(Work form Home)
或者遠程學習的共同敵人是誰嗎?

giphy

媽媽:「來吃點水果喔!」
爸爸:「我要去銀行,你載我一下。」
老婆/老公:「幫我收拾一下這東西可以嗎?」
小孩:「念故事給我聽~」
你:「……。」

(我們最可怕的敵人,其實是家人 XD。)

立即分享

關於作者

📌 目錄

留言回應

訂閱
接收通知
guest
1 留言
最新的留言
最舊的留言 Most Voted
Inline Feedbacks
View all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