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Skip to content

用速度來談寫作好壞的都是魔鬼、日更的陷阱?

雖然說網路寫作是發展個人事業、精進個人職業道路的最好策略,但為什麼我不建議個人創作者日更?和你分享三個日更案例、他們能持續日更的本質。從日更的認知誤區,迷思破解,到養成寫作習慣的應對策略,以及個人品牌寫作關鍵公式。

📌目錄

💬 為什麼寫這篇文章?

延續 總結寫作十年的 7 個技術:怎麼保持寫作習慣?避免拖延? ,這篇來聊聊「為什麼我不建議創作者日更」

日更是現在創作者們常常推崇的一種創作形式和策略,但我卻持反面觀點。對於想開始寫作、記錄生活的人,日更是個很好自己對話的方式,但不是個創作者,可持續寫作的策略。


等等,寫作跟我有啥關係?

大部分人對於「寫作」這件事沒啥興致,甚至看到這篇文的標題會遲疑一下:「寫作離我有點遠阿?」

先恭喜你還是點進來看看。

因為我是個內容創作者,目前的商業模式也是以內容產品和服務為主,像是線上課程、訓練營,還有廠商合作,所以你可能會認為:只有靠內容產品、自媒體的經營者,才適合「寫作」這條賽道?

不不不,我認為網路寫作是發展個人事業、精進個人職業道路的最好策略

我不敢說一定會成功,但提升你成功的概率是最大的,因為這件事不看你的出生背景、不看你的年齡性別、也不看你的資歷深淺,現在每一個人都能透過數位工具簡易且系統地記錄、透過網路自由分享自己的經驗和專業,把想法連結給全世界的用戶。

網路的普及化,使得傳統的成就機制正在改變,十幾年前脫離大組織的個體被認為是不太可能有所成就的,現在則是個體崛起的時代。

比方說過往一定要找到出版社你才能出書,找到有足夠規模的媒體你才有曝光度。不過現在國外已經有非常多靠自行出版電子書的個人成功案例(類似我今年推出的精選文章包),而你也能透過社群網站,經營自媒體獲得比擬傳統媒體的影響力。甚至越來越多工作機會是你在求職網站上根本找不到,只因為你在互聯網世界裡有留下「數位足跡」,讓有需要你的人直接敲門拜訪,促成一個合作。(我過去的工作經驗,都是被找上門,就連去得到 APP 演講,也是創辦人看到我在網路上的文章來詢問我的意願的)

因為網路解放了僱傭關係和媒體的權威,把供需市場和資訊流通擴大,讓我們可以直接對到每一個有需求、需要我們的消費者和讀者,而不用透過其他組織的轉介,所以寫作這門技術能讓你在你的專業領域上的發展被加速,累積信任、建立會員名單,最終獲得持續變現的正向循環。


認知誤區:用速度來談寫作好壞的都是魔鬼

我看過很多坊間的工作坊或課程,打著快速產出一篇文的訴求,來傳授你一套框架和模版,或者教你用 AI 工具如 ChatGPT 幫助你不到半小時就能產出千字長文。不過如果你的工作不是產出農場文,或者記者、編輯或寫手,而是想經營個人事業,那請你三思而後行。

因為寫作是比氣長、比品質穩定,而不是短時間高產量的衝刺型選手。寫作不求快,任何用速度而非品質跟你談寫作好壞的都是魔鬼。

追求速度的寫作,往往是因為這些職業是被公司在短時間內逼出大量的稿,用廣投的方式來灑文章,這些傳統媒體是流量思維,認為越多文章、寫得越快、越吸晴越好,這是這種職業的生存法則。畢竟如果你在這種環境裡慢慢磨,你的老闆可沒那個耐心等你耕耘出自己的特色,他們也不希望你有太明顯的個人特色,因為你是為公司寫,而不是為自己寫。

日更的陷阱?

日更是一個策略/工具,而當這個策略的目標不是和自己對話(記錄),也不是讀者(分享),而是演算法和產量,通常會造成反效果。

所以接下來,我想和你分析「每日更新」的這套策略,並以我身邊的創作者來分析,希望藉此能讓你「判斷自己適不適合做日更型的內容創作者」。

老慣例,結論先行,我的看法是:

對於想開始寫作的人,日更是個很好自己對話的方式,但不是個創作者,可持續寫作的策略。

同樣的觀點,大人學的張國洋老師也曾經說過。 張國洋老師拿寫作和重訓來比喻說:

「寫作跟肌肉訓練這類事情完全不同。你做重訓、你練跑,你每天固定做,你肌肉練強了確實會越來越輕鬆。但寫作是相反的東西。寫作是往內掏、往心裡掏空的過程。除非你已經積累了數十年的功夫,否則你會迅速空掉,無話可說、無觀點可寫了。」 

我也認同要養成寫作習慣,或者剛開始練習產出的時候,千萬不要用逼自己的方式

多數人只看到了形式卻沒搞清楚「日更的本質」,認為只要用力去做就會有回報,但往往把自己的興趣和品牌都賠掉了。

至於什麼是「日更的本質」,這我待會再來和你解構,我想先丟個問題問問你:「想到日更,你會想到誰?」

我猜有人想想到「志祺七七」,因為他們頻道的標語是「365 天不斷更的時事議題評論型頻道」,不過你有沒有發現一個本質上的差異?人家是有一個完整的團隊在經營,而是你是個人單槍匹馬。

加上他們日更的主要對象是我剛剛講的「演算法」,所以他們日更的作法是有效的,因為他們是在 YouTube 平台上做影片內容,按照 YouTube 的演算法推薦機制,你做日更除了能餵更多資料給平台算法,讓平台替你的推薦更準,也能讓平台把你標記為積極生產者,給你更多的推薦權重。

因為 YouTube 是個靠廣告和流量賺錢的平台,它巴不得你生產更多內容才能透過你賺錢。而且再加上他們的內容主題是「時事議題」為主,要搶時間才能抓到風口流量,加上內容本身是來自各方觀點,不太需要你個人的獨特觀點,人生閱歷或者實戰經驗就能產出,所以只要團隊掌握一套高效的協作模式,有人負責找內容、有人負責寫稿,有人負責設計後製,每個人各司其職就能做到穩定產出。

不過,如果你是個人經營,我敢說大部分的人無法一次幹這麼多事,甚至如果你真的要一次幹這麼多事,其他的事情也會把你的專注力稀釋掉,最慘的後果是每件環節都做不太好,寫作習慣沒養成,更別說有份量的作品了。


那誰適合日更?三個人物案例

訂閱會員限定內容:「三個日更型文章創作者案例分析(電腦玩物、于為暢、小金魚)」、「日更的關鍵」、「寫作的具體策略和個人品牌關鍵公式」。 加入會員社群,一起進步。
bnr 解鎖隱藏內容 Lifehacker Premium

🔏 本篇為「Lifehacker Premium」限定文章

想獲得更多人物案例故事?能立即用上的自我管理、工作效能與生活品質升級方法?

👉🏼 加入生活黑客高價值會員社群,一起成為更好的自己。

🥊 總結 / 行動思考題

  1. 寫作不只是內容創作者的專利,也是你升級自己職業道路的利器。
  2. 對於想開始寫作的人,日更是個很好自己對話的方式,但不是個創作者,可持續寫作的策略。
  3. 創作自由度:你寫作的對象必須先是自己,才是讀者,最後才是演算法,你才能寫的久。
  4. 個人品牌寫作的目標公式 = 標籤明 x 品質穩 x 時間長

💬 思考題:

你有過自己的寫作計劃嗎?
0
Please leave a feedback on thisx

現在如何了?有遇過什麼困難嗎?怎麼處理/放棄的?


立即分享

關於作者

留言回應

Subscribe
Notify of
guest
0 Comments
Inline Feedbacks
View all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