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最有效的學習方法是?解構學習金字塔沒說到的事、費曼技巧應用案例

你明明買了很多書和課程,卻過幾週就忘光光?因為你只是「聽懂」不是「真懂」。怎麼跳出知識焦慮的迴圈裡?分享 3 個具體有效的小方法和我的真實經驗:費曼技巧、學習策略金字塔、學習的底層要素。

📌目錄

💬 為什麼寫這篇文章?(限時公開)

上週發布小金魚的人物採訪 —— 日更創作的目的、關鍵是?寫作只為了自己服務,發現我們生活黑客社群內有超過 5 位蒙友參加了她的日更三十創作營,果然是 學習癡社群 🤣

練習輸出是放大學習成果的關鍵,讓大腦由被動接受轉為主動創造,若能加上外部的回饋和成就感,就能形成幫助你持續學習的正向迴圈。

但我相信不少人的學習習慣是:在海量的資訊中「找資料」和「買知識」,卻忽略了「動手做(行動)」和「練分享(輸出)」,以致於處於一種被動學習、長期知識焦慮的迴圈裡,記不住,也沒有有效累積。

今天我會展開討論,我認為是「刻意練習的核心原則」的「費曼技巧」和「學習策略金字塔」,加上我自己的經驗分享給你。

🗣️ 一個生活觀察:有效學習需要一些「壓力」

過往在演講課程中,常會遇到不少大學生會問我一種問題:「請問要怎麼樣讓自己更自律、有效學習?」

我通常會很直接跟他說:

「《原則》裡頭有一個公式我很喜歡:成長 = 痛苦 + 反思。」
「你會想要自律,因為自律是成長的助力,但你的痛苦不夠,所以很難自律。」
「最有效的方式,是打電話給你爸媽說:『下個月我不跟你們拿學費生活費了。』」
「相信我,你一週之後馬上就懂得自律。」

不過這種自律只是「初啟動」,是一種因為 危機感 而產生的行動,我們該如何在開始行動後,「有效地持續」這是我今天想展開來聊聊的主題。

我猜你會點入這篇文章閱讀,可能是因為買了一堆書、囤了一堆線上課程,但明明開始閱讀、吸收之後,卻找不到好的持續方式,或者沒有一個好的環境能讓你獲得正回饋,持續助推你的學習後的行動。

💪 用行動去學習的方法:費曼技巧

我不是個很聰明的人,記性也差,但我卻在「學習&吸收」上的成效還算不錯,原因是我會刻意讓我學習的東西,有所產出、有所行動

這套作法,被人稱為「費曼技巧」,也叫做「用行動來學習的方法」:

02 費曼技巧
費曼技巧,20 小時的快速學習法。

「透過分享與教學,讓大腦由被動接受轉為主動創造,刺激學習效能(加深記憶,轉換成為內在的知識)。」

從這句話,我延伸出 3 個步驟:

  1. 寫下概念、列出問題:選擇一個你想要理解的概念,拿出一張白紙(或是任何軟體工具)寫上主題,以及想弄懂的項目和問題。如果你發現你很難發想問題,你可以用 ChatGPT 幫你列舉,然後再自行刪減濃縮(參考下圖)。這邊還有另一個重點是專注當下,降低干擾,像我是寫在 Heptabase/Notion 上進行這步驟,寫文章有專屬的文字軟體,絕對不會在瀏覽器上寫,干擾源太多。
  2. 設想場景:假想這些概念和問題的使用場景,先從自己的場景出發,再去思考如果有人要向你學習這門知識,你會怎麼根據他的年齡、背景與場景去提供不同的解讀和適用方式。這能幫你更全面地瞭解這個主題,更能讓你的所學,對他人有所價值
  3. 分享教學:開始向外分享,無論是從解決自身問題出發的經驗和作法,還是這位假想的學生進行教學,你會發現你每一次分享中,會有個人經驗的獨特部分,也有不那麼熟練的部分,針對後者去翻書找資料,並且記錄下來,因為這些是你的「薄弱點」。
ChatGPT 費曼學習法

❓ 怎麼做到「真懂」,而不只是「看懂或聽懂」?

「一個核心」:用自己的語言表達,並且要能有所案例。

如果你不是用自己的語言去表達,只是單純複製貼上他人的話語,你過沒幾週就會忘記,這只是聽懂的假學習。

雖然「輸出」需要花費不少時間,但當我們能放下書本,去實踐,去體驗,反覆找到自己的版本,然後創造產出,才能內化成自己的知識。

書讀的再多,如果不能寫出來,就無法內化成自己的知識。
如果不向別人說出來,就不能得到能更好的回饋,也就無法知道自己處於什麼樣的水平。


⁉️ 一個認知誤區:學習金字塔的盲點

相信你多多少少有聽過「學習金字塔」(Learning Pyramid),這個金字塔模型用數字的形象,說明在不同學習方式下,學習者在兩週後還能記住的內容有多少,是由美國學者艾德加・戴爾(Edgar Dale)1946 年提出,由 National Training Laboratory 再次驗證的研究結果:

「主動學習的效率大於被動學習的效率,學習新知識後,找機會傳授給他人的效率是最高的。」

這個理論模型在教學上非常實用,只不過我覺得它只說了一半,因為它只考慮到學習者自己。


💡 「環境」也是學習者不可忽略的底層要素

學習金字塔在學習的方式上做了很細緻的分類拆解,從純聽講到主動分享教學,但對於「環境的影響力」幾乎沒談到。所以我多提出了一個「學習策略金字塔」讓我一層一層和你說明,能怎麼運用,讓你檢視自己的學習策略。

學習場所 手繪錦囊 1

第一層:環境

好的環境讓我們事半功倍,例如讀書會去圖書館、唱歌就進包廂而不是在捷運上。

在模型裡,我特別用(刮號)標出現狀與目標,也就是在學習之前,你要先弄清楚自己想解決的問題、想升級的能力是什麼?帶著問題去學,往往是最有效的

接著,尋找合適的圈子

這時代很多人選擇走一種佛系人生觀,不願意主動參與良性競爭,選擇安穩甚至糜爛的圈子。短期內雖會讓你平和脫俗,看起來更與世無爭,但人類社會的本質是遵從叢林法則,長期的「佛系」,只會讓你錯失更好的成長機會,我們是要求自己的少數派,就需要跟優秀的人團結起來,向他人學習,砥礪自己,並爭取更大的發展空間!

💡 關於「環境」,我們社群交流的主要平台是 Discord

只要參與 Notion 訓練營 或加入 Lifehacker Premium 會員都能加入,會員還有專屬頻道。

裡面各行各業有料又願意分享的蒙友,在問答牆能看見各種真實挑戰和具體經驗分享,這樣的良性圈子不僅讓每一個人能看見不同職業、專業、身分下的視野,也能互相共享資源,持續共好。

每個週末有主題小講(黑客聊聊、會員直播策劃會),還有不定期的各種線下活動。

謝謝這些共好的夥伴,實踐了什麼是「所有人支持所有人」。一個健康的生態,來自彼此互助了什麼。

02|Discord 截圖 scaled
點擊圖片可以查看本月社群活動清單(黑客島曆)。

第二層:精力管理

要有穩定的學習,你必須讓身體是有精神的。我必須替夜貓子說句話,因為有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不是每個人都適合早睡早起,像我經過幾次實驗後,發覺自己是早上學習輸入,晚上產出輸出的配置最能有效專注,你也應該尋找自己的有效睡眠跟生產力時段。

延伸閱讀:怎麼成為時間管理高手?別靠自制力,分享 2 個普通人都能會的方法

第三層:計劃、習慣與儀式

當你有了好的環境與精力管理後,接下來就是「學習策略」。

以這個精選文章包(近期將上線,〈知識管理精華文章包〉)為例,我建議你把學到的東西應用在自己的生活觀察中,輸出一份「行動筆記」,把這些概念和策略真實地融入到自己的知識體系裡,這也符合了學習金字塔的主動學習建議。

無論是《生活黑客之路》訂閱服務、每週的《雷蒙週報》,或者開設 Notion 實戰課程和訓練營,都是我在忙碌的生活裡,透過「打造內容產品」的方式,用輸出倒逼我自己持續輸入的真實方法。

這些內容產品並不是我天生就會和擅長,100% 都是我用刻意練習的方式,持續以輸出為學習策略,經過長時間的實踐積累而成,如果沒有真的下去動手做和練習,我不會有現在的累積。

第四層:主動思考

我認為這是原有學習金字塔的「有效」啟動基礎。

因為我們在求學階段有超過 10 年都是從教科書上、從老師的教學裡把傳統的知識地圖做摘要整理,來面對考試,但這都屬於淺層加工的被動思考。如果要做到主動思考:

  1. 你必須在接收資訊時,主動納入自己的生活經驗:這跟我有什麼關?
  2. 時刻思考,在自己生活日常或工作專案上,有哪一處可以運用?
  3. 現在不能的話,未來會在哪處用上?

📝 一個策略應對

最後要給你,如何有效使用我的內容(部落格、電子報、付費內容產品)的最高效建議:

  1. 把你學到的內容轉化成行動,應用於工作和生活中。別太在意短期有沒有回報,學習是件長期主義的事,做時間的朋友
  2. 每次讀完文章時,給自己一個期限(至少在一週內),輸出自己的「行動筆記」,長短不需在意,也不一定要是一個長期計劃,重點是有沒有主動思考,產出屬於自己的觀點、加入自身經驗和故事。
  3. 建議你定期在社群媒體上分享,主動塑造好的環境,讓你的朋友們知道你的行動和好的變化,這能吸引好的連結,也能知道哪些人會成為阻礙,並不適合你想要的圈子,提早遠離;你也可以加入我們的會員社群,和蒙友一起輸出練習。既然我每週寫作,我相信你也可以的。

🥊 總結 / 行動思考題

今天我和你分享了:

  1. 幫助你持續學習的正向迴圈:練習輸出 → 大腦由被動接受轉為主動創造 → 獲得回饋和成就感 → 持續輸出。
  2. 費曼技巧,用行動來學習的方法——寫下概念、列出問題、設想場景、分享教學。
  3. 學習需要一些壓力,選擇好環境、安排計劃與設計儀式感。
  4. 能讓你從被動思考轉為主動產出的,就是最好的學習場所。
  5. 使用我的內容(部落格、電子報、付費內容產品)的最高效建議:把你學到的內容轉化成行動,應用於工作和生活中,並輸出自己的「行動筆記」,定期分享在社群媒體上。

💬 思考題:

你是怎麼選擇好的學習環境(圈子)、安排計劃與設計儀式感,來幫助自己練習輸出呢?
0
Please leave a feedback on thisx

或者你有什麼比較特別(朋友覺得神奇)的學習習慣嗎?是怎麼做的呢?

👋🏼 最後,請記得要有所產出,你才是真正懂了「費曼技巧」和「學習策略金字塔」,不然你這篇文章看了十分鐘,也就真的只是花了十分鐘,什麼也沒留下,這樣太可惜了。

立即分享

關於作者

留言回應

Subscribe
Notify of
guest
0 Comments
Inline Feedbacks
View all comments

你可能也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