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Skip to content

電腦玩物站長 10 年寫作的背後機制?工作之餘的放鬆法,生活專案化?|數字生活圖鑑 #19 —— Esor 專訪

透過閱讀 Esor 在線上的文字,讓我相信自己如果往這個領域發展應該也能獨樹一格,至今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好像也有了一些些累積。 那麼,今天就讓幸運的我,替所有讀者邀請 Esor 來分享他的數位生活模式、怎麼持續寫作創作?以及那些他沒寫出來的幕後故事。

📌目錄

生活在網路科技時代,我們該關注的不是數位工具與科技產品本身,而是個人怎麼運用(或者抵抗)科技與數位的「生活方式」——這才是有血有肉地活在數字時代裡的生活黑客,而不是被困在數字系統裡。

透過這個專欄,我會邀請身旁認真生活的朋友、訂閱會員用文字進行採訪,把他們真實的故事案例寫下來給你參考,讓你與不同領域的生活黑客們連線同步,有意識地升級自己生活的掌握感。

現代人的數字生活圖鑑 #19

🔏 本篇為「Lifehacker Premium」會員限定文章

想獲得更多人物案例故事、自我管理和升級工作效能與生活品質的方法?

加入生活黑客高價值會員社群,點此查看會員方案,加入我們 👋🏼。

收聽 Podcast 前,可以先看過文章訪談(或者搭配閱讀),更能認識 Esor 哦 🙌🏼

我是電腦玩物 10+ 年的讀者,還記得當年大一發現這個部落格後,立刻把這寶藏網站加入 RSS 的那種興奮感。因為在這裡不只是讓我意識到「原來有這些數位工具,能賦予我們更多可能性(生產力)」,而是這個人所分享的內容,幾乎都是來自於「自己的生活和工作應用」,這能讓我更好的用類比推演的方式,去思考我自己身上有什麼東西也適合這套工具和方法。

所以特別感謝在繁體中文的網路世界裡有 Esor 這位巨人,雖然我還沒有和他有過實體的見面交流,但透過閱讀他在線上的文字,就讓我相信自己,如果往這個領域發展也能獨樹一格,至今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好像也有了一些些累積。

那麼,今天就讓幸運的我,替所有讀者邀請 Esor 來分享他的數位生活模式,以及那些他沒寫出來的故事。

—— 雷蒙

先介紹一下你自己,目前的生活和工作?

Hello 大家好,我是電腦玩物的站長 Esor,我自己一天的流程常常在很多的身份之中切換。

首先,我其實有一個在出版社的正職工作。每天在辦公室或者會議的現場,要處理許多工作流程的大大小小雜事。但是同一時間。我又已經持續了十幾年,在電腦玩物這個部落格上撰寫文章,每天我會利用通勤,或者午餐,或者個人有空檔的時間,進行各種跟生產力有關的題目思考、工具測試與文章撰寫。

因為這樣的累積,所以我目前也有非常多的課程邀約,我需要利用僅剩的零碎時間,經常在高鐵往來的上課、下課路上,去處理可能是正職工作、可能是部落格寫作、可能是課程準備的事宜。不過,我還是希望每天回到家裡之後,我能夠有足夠的時間去陪伴自己的老婆與小孩,並且在家庭生活中,也能夠創造出足夠的目標樂趣。

19 01

你從 2007 年至今不間斷地持續分享「數位工作方法」,這背後的動力、信仰或價值觀是?

我覺得最關鍵的一點可能是生活改變,優先於數位工作的工具思維及方法。雖然從我的部落格文章當中看到的大多是我介紹的工具,以及工具的應用方式。但是在寫成這篇文章之前,最關鍵的前提其實是我在工作跟生活中想要解決的問題,想要創造的改變。

我都是先從這樣的問題意識出發。才開始去研究可以用什麼工具?應該如何利用這些工具?或許因為是這樣,所以我的文章與方法有時候能夠跳脫工具本身的功能限制。也因為這樣,既然我要解決的是我真實的工作與生活的問題。而工作與生活的問題本來就是一直在持續發生。

所以我一直堅持的其實不是文章的寫作,而只是一個持續解決生活與工作問題的流程而已。

從多年創作和分享的歷程中,你認為自己獨特的創作風格和價值觀是什麼?

加入 Lifehacker Premium 訂閱會員則可閱讀隱藏內容。
bnr 解鎖隱藏內容 Lifehacker Premium
19 02

科技快速發展,數位應用工具越來越多,你怎麼判斷哪些趨勢和工具是值得關注和深入研究的?怎麼評估哪些要用、要寫成文章分享?

我其實不太喜歡去分析所謂的科技工具的趨勢,或者它們到底未來會變成怎麼樣。

我更專注在它到底是不是對我自己在解決真實的工作跟生活中具體的問題上有用,或者他可以幫助我身邊的朋友在解決某個具體的問題上有用。如果有用,我就會去更深入的研究它。如果沒有用,就算他是現在最熱門的話題。我也覺得不是我需要特別去關注的內容。

但我也認為正是因為我這種從真實工作生活與問題的解決出發的原則,讓我反而不太會迷失在層出不窮的科技趨勢與工具當中,而且我也不用花太多的時間去做很複雜的篩選。

我的想法是這樣子的:

不論我跟上或沒跟上什麼趨勢,或者用了哪一個最新的工具,還是沒有用哪一個最新的工具,但只要我的方法能夠解決一個非常迫切的工作與生活的具體問題,產出價值,這不就已經足夠了嗎?

基於前面的邏輯,我不太會遇到那種先掌握了工具的功能,使用後卻無法達到預期的生活改變的情況。因為一開始我就不會憑空地去研究一個工具的功能。

就像前兩三年很流行的 Heptabase,我在研究的時候並不是先去窮究這個工具到底有哪些特殊的功能,而是我先設定了一個非常具體的問題:就是我需要畫出一個自己接下來防彈筆記書籍企劃案與想法整理的流程圖。我從這個具體的問題出發,去看看這個工具有哪些功能可以配合我的需求,甚至有時候我不會照著工具預設的功能情境去使用那個功能,而是照著我自己想要的問題解決方法去改變那個功能的使用方式。

所以對我來說,「生活的改變」就是使用所有工具一開始最重要的前提。

如果說。我從生活改變出發,嘗試了一個工具,發現真的想不出解決我的問題的方法,我就會放下這個工具。而不會憑空的還想要刻意去追究這個工具的所有功能。

雷蒙:

這點也是我對於評估數位工具的作法,深感共鳴。就像最近 AI 工具爆發,有人問我:「你焦不焦慮?」當然焦慮阿,這可是我的專業領域。

不過坦白說也不太焦慮,因為我的內容創作習慣一直都不是搶快,而是找到我自己真的能用上的部分,然後發現某工具能有效優化既有的工作和生活流,再分享出來。

我常講的「既有的工作和生活流」,是指「那些本來就在你工作生活中會發生的問題和挑戰」,不是某個工具應用很酷很炫砲,所以必須得用,反而讓我們多了一個原本不存在的需求要去照顧。所以我特別喜歡智能家居和 Notion 的原因就是這樣,他們不是創造了我原本不存在的需求,而是我把原本每天會接觸到的問題和麻煩事,放進這些工具,用更簡單的方式處理。

至於 AI 工具,我完全不會強迫自己一直泡在那個資訊海裡,而是當我有一個問題,例如做封面、產品圖的時候,我會去思考:「現在這個任務用 AI 能更有效、更好的解決嗎?」如果有,我帶著這個問題去用 AI 尋找更好的解決方案來優化我的工作流程。

工作充實之餘,你怎麼維持你的生活品質?

對我來說,維持生活品質最好的方法,就是讓生活中有跟工作一樣重要的專案與任務。例如,我會為自己的親子溝通設定專案目標,我會用目標概念來設計我和孩子之間要玩的遊戲,我也會對生活中的理財、休閒娛樂設定各式各樣不同的專案目標。

這樣一來,就像工作上的專案我們會想要達到一定的產值。生活中的專案,就是讓我們去確保我們生活品質最好的方法。讓生活當中也有一些非常有價值,而且明確的產出。這些產出會讓我覺得生活的時間可以過得很充實,會讓我去達到工作跟生活中彼此都更有價值的平衡。

當我不會覺得生活中不滿足的時候,我覺得就是我在生活中放鬆最好的方式

19 03 1 edited 1 scaled

雷蒙:

這部分分享讓我也很有共鳴。我常說,現代人需要的不是一直躺平睡覺的「靜態休息」,而是讓你大腦能夠「動態休息」的機制。因為我們大多數人不是幹體力活,不是運動員,往往疲勞的是大腦和精神壓力,所以讓自己高強度思考輸出一段時間後,要換個大腦使用情境,看看影片、看看書,玩遊戲都是很好的轉換,而不是倒頭就睡,多半會越睡越累。

平時還會使用哪些應用/產品/工具?

  • 個人筆記與知識庫:Evernote
  • 專案協作:Notion
  • 文件協作:Google Drive
  • 時間協作:Google 日曆

過去一年內,哪個 5,000 元以下的花費,對生活帶來最多正面影響?

我每個月起碼買一本 跟生產力有關的方法論書籍 來看。我是一個很喜歡學方法論的人,當我要解決具體的工作跟生活問題的時候,我更喜歡從方法論下手。所以我平均每個月會購買一本以上我還沒看過的跟生產力有關的方法論書籍,看看裡面會不會刺激我關於正在發生的工作跟生活問題的想法。

平時有什麼與眾不同的習慣,或者朋友覺得很荒謬的愛好?

我覺得我最與眾不同的習慣,而且很多人看到的時候會覺得有點荒謬,可能就是我非常熱愛寫經驗筆記。例如我會把自己玩遊戲的過程發生的關鍵經驗,和這一次遊戲後產生的可以玩得更好的技巧,寫進那個遊戲的經驗筆記。我也會把跟孩子相處過程中不同的問題情況寫成不同的經驗筆記,在上面記錄某一種問題每一次的解決辦法。

19 04

生活和工作中,最能呈現出「Lifehacker」思維的一件事?

我第一時間想到的是自己養成運動習慣的筆記,在這個筆記中,我並非是設計出什麼記錄習慣過程的系統工具。而是不斷在筆記中反思運動的目標設定是什麼,在一直改變的外在環境中如何持續運動的問題解決方法,原本設計的行動如果做不到時可用的替代方案。

但後來我發現,正是我自己對於這一件事情不斷的復盤、修正,才讓這個習慣一直持續了多年。

19 05 2

給正在職場努力精進自己、渴望被看見的工作者,一點建議?

對於正在職場努力的朋友,我建議的一個思考方式是:

先從自己目前正在做的事情,如何產出更有價值的成果開始。

無論是做專案,還是做雜事,都多一層思考,是關於怎麼做出之前沒有的更好的成果。因為只有產出,是我們可以為自己做的最好累積,而有效的產出,就是讓自己被看見,或是讓自己更有餘裕去發展目標,跨出更多不同領域的基礎。

如果想要更了解你的話,可以在哪找到你?


🔏 本篇原為「Lifehacker Premium」限定文章,目前為限時公開瀏覽

想獲得更多人物案例故事、自我管理和升級工作效能與生活品質的方法?

加入生活黑客高價值會員社群,點此查看會員方案,加入我們 👋🏼。

🥊 總結 / 行動思考題

今天和你分享了,Esor 是怎麼持續創作和分享的背後機制和動力:

  1. 從真實工作和生活中的問題解決出發,我們才不太會在層出不窮的科技趨勢與工具當中迷思和焦慮。
  2. 官方寫的工具預設的功能情境是參考用,回到我們使用者的角度,須照著自己想要的「生活改變」出發,這是使用工具、終身學習的最重要前提。
  3. 如果發現一個工具沒辦法解決自己的問題,即便炫砲潮流,那也不是屬於現在的你,請放下。
  4. 維持生活品質最好的方法,就是把生活的要事,用和工作一樣專案和任務用心對待。
  5. 怎麼避免焦慮,持續行動?從自己正在做事出發,思考如何產出更有價值的成果開始。

▍思考題:

你有想問問 Esor 什麼問題嗎?或者什麼地方引發了你的共鳴?

歡迎直接到會員專屬 Discord 頻道交流,若有更具體的問題想展開聚焦討論,也可以到最新設立的【島民蒙友問答牆】的論壇貼文頻道發佈唷!

立即分享

關於作者

留言回應

Subscribe
Notify of
guest
0 Comments
Inline Feedbacks
View all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