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Skip to content

創業路上的「不選擇」?連續創業家的真實生活和底層邏輯?|數字生活圖鑑 #15 —— Lawrence 林宜儒 專訪

在網路圈闖蕩多年的 Lawrence 林宜儒,從 INSIDE 硬塞的網路趨勢觀察、 iCook 愛料理、KumaWash、開課快手……等都是他參與的產品之一,但網路上對於他的採訪都是「商業導向」,讓我們今天來窺探他更生活、更屬於他自己的那一面。

📌目錄

生活在網路科技時代,我們該關注的不是數位工具與科技產品本身,而是個人怎麼運用(或者抵抗)科技與數位的「生活方式」——這才是有血有肉地活在數字時代裡的生活黑客,而不是被困在數字系統裡。

透過這個專欄,我會邀請身旁認真生活的朋友、訂閱會員用文字進行採訪,把他們真實的故事案例寫下來給你參考,讓你與不同領域的生活黑客們連線同步,有意識地升級自己生活的掌握感。

現代人的數字生活圖鑑 #15

本篇原為「Lifehacker Premium」限定文章,目前為限時公開瀏覽

若想獲得更多人物案例故事、加入生活黑客高價值社群,歡迎點此查看會員方案,加入我們。

15 現代人的數字生活圖鑑 Lawrence 林宜儒故事

本週的《現代人的數字生活圖鑑》系列,是開課快手的創辦人 Lawrence。

Lawrence 是我因為工作上的合作認識的朋友,意外發現原來我之前蠻喜歡的公司(INSIDE 硬塞的網路趨勢觀察、愛料理)他都是共同創辦人,剛好他這陣子的創業項目(Teachify)也進入 ProductHunt 的 Product of Day#3,所以我特別邀請他來和你分享,而這次的分享有別於他以往的「商業採訪」,這次的更 Life,也更 Real。包含他連續創業(破解既有框架,打造新的道路)的底層邏輯、選擇與不選擇、怎麼兼顧生活的方式?相信對你會有所啟發。—— 雷蒙


先介紹一下你自己,目前的生活和工作?

我是林宜儒 Lawrence,我是 Teachify 的創辦人,Teachify 想要幫助每一個內容創作者、線上教育者,可以更輕鬆地經營屬於自己的網路事業。我希望每一位創作者在透過自己的專業影響更多人的同時,也可以為自己賺取更多財富。

我目前定居在 Austin, Texas。Austin 人稱矽丘(Silicon Hills),對比於矽谷(Silicon Valley),現在也是許多科技公司、軟體公司的所在地。

Austin 現在是個快速成長中的都市,而且是個充滿活力的城市,像是每年一度的盛事 SXSW、F1 美國賽事,Austin 也是著名的現場音樂之都。

住在 Austin 是希望可以嘗試在北美創業,我記得大學時期開始看 TechCrunch、註冊了 Twitter 開始在網路上親身參與了 web 2.0 的熱潮後,就一直對於矽谷、美國的軟體發展環境有著高度的嚮往,一直到經歷了幾次創業、賣過幾次公司,或是公司被收購出場,我仍然沒有什麼國際經驗,所以我也意識到如果這次再不出發,以後就沒機會了,所以鼓足勇氣、做足準備,買了單程機票,飛到 Austin 開始新的創業旅程。

我目前的工作,比較像是在思考、嘗試如何將過去從台灣起步的軟體服務,拓展到全球,這整個過程本身就是一個巨大的假設:

” 我們從台灣開始發展的軟體,能賣到其他市場嗎?”

目前我還在探索的過程中,不過隨著我在北美的生活經驗增加,我也漸漸體悟到,原本的想法有很多不足之處,甚至可以說是天真了,但相對來說也覺得自己作為一個軟體領域的企業經營者,能在一個全新的環境感受截然的創業氛圍與機會,是非常棒的過程。

在美國生活一陣子之後,我覺得很多想法不知不覺地在轉變,例如大家都知道北美的人力很貴,相對來說很多商品都很便宜,因此開發服務的定價思維、解決問題的方法也很不一樣。

下個階段的目標希望能在北美這樣的環境,探索出一條適合自己的創業經營路線,現在很像是一切從零開始,從沒有使用者,希望一步一步開始能有數百個、數千個使用者,從沒有營收,希望一步一步將公司的營收從零做到 100 萬。

15 01 edited scaled
Lawrence :「從小的夢想就是在世界舞台揮灑自己的熱情,在當了父親之後,決心實踐自己的夢想,毅然決然帶著妻小到美國闖闖,就算失敗了,也希望孩子能記得,他們的父母勇於行動、自我突破,希望他們也能感受到這樣的精神,面對未來。」

是什麼契機,讓你覺得自己應出來創業,而不是上班?

大四的時候在台灣微軟實習,覺得畢業後若有機會就應該到像是 Google、Microsoft 這樣的一流企業工作,當時其實還沒想過要創業。當年我對進入外商工作有一種莫名的嚮往,現在回想起來,也許是環境使然,身邊的很多同學在畢業後都是到外商工作,所以讓我覺得我大概也就這麼做吧!

不過就在微軟實習將近尾聲的時候,我也開始想著接下來要做點什麼才好,當時因為要繼續讀研究所,說真的時間滿充裕的,所以也開始投入時間做些自己感興趣的事,誤打誤撞做了一個網站,每個月可以賺到 5 萬至 7 萬,當時我就想,我是不是可以不用去上班了?如果我可以做出 100 個這樣的網站,那應該滿酷的?後來也誤打誤撞,賣掉了這個網站,有了這個被收購的網站,漸漸理解了很多事情,開始認真思考加入別人創業、自行創業的選項。

我覺得意識到「我可以用我的創意跟執行力來賺錢」的那一刻,像是啟發了我一種新的可能性,但若要說創業的話,從小我就很喜歡想各種創業點子,接著我會試著去實現看看,就算失敗我還是會持續嘗試,這點更像是從小就累積的習慣與興趣,到現在也還是依然如此,總是在不斷探索、實現更多可能性。

你的創業領域跨度挺大,都是嗅到市場方向嗎?還是你自己有個底層邏輯是我們沒注意到的?

我認為我的創業之路的領域跨度不算大,如果仔細觀察的話,就是我喜歡跟自己欣賞的朋友們一起做點什麼,我參與過網路媒體、食譜網站、洗衣服務創新、私廚經營、自創保養品牌、電子商務,這些都是我的好朋友找我一起,我覺得好玩、有意義、對社會有些正面的價值,我就參與了。

不過我自己的創業之路說起來還挺複雜的,我自己擁有很多一人啟動、一人經營的專案,這每個案子對我而言都像是一個小小的創業,若說是這些小小的專案,其實每個都是圍繞在跟軟體、網路有關的點子。

換句話說,若是只考慮我自己的角度,其實我從小到大喜歡的就是跟網路、軟體以及 web 技術有關的一切,這點從我小學 4 年級擁有了人生第一台電腦後,就再也沒變過。我到現在還記得,小學五年級的時候,我就跟當時的同學說,以後畢業了,你上網用蕃薯藤搜尋我的名字,就能找到我的網站,現在回想起來挺不可思議的,當時我就在講 SEO 了。

運用軟體的力量,為世界帶來一點改變,就是我的底層邏輯。

這不僅是我擅長的事情,也是我充滿熱情、覺得一切充滿樂趣的領域。

像是這次經營 Teachify 開課快手,算是結合了我對軟體的熱情以及對於商業的理解,還有對於內容創作者領域的認同與想要付諸行動、覺得自己可以做點什麼的初衷,就一路做到現在了。

連續創業的過程裡,哪些「不選擇」對你的幫助最深刻?

感性面來說,我幾乎不跟不熟的人合夥、共同創辦公司,我覺得經商、賺錢可以失敗,但是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若選擇了一起走一段路,商業上的結果就算失敗了,友情仍然在,有了這種革命情感,就算失敗,人生也多了更多的歷練與故事。

至於怎麼判斷熟不熟,我覺得還滿難說有個標準答案的,隨著年紀增長,確實可能也有不同指標,但簡單來說就是我會想一些彼此合作的優點跟缺點,光是能想出這些優點跟缺點大概就知道夠不夠熟了,另外我還會思考如果合作過程吵架、意見不合,雙方可能會怎麼面對衝突、會怎麼解決問題,以及萬一創業失敗或是拆夥了,還能不能當一輩子的兄弟、一輩子的朋友,對我來說,能跟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相信什麼、一起改變點什麼,本身就是一件很值得努力、投入的事情。

另外,就連續創業而言,漸漸地我也理解到(可能太晚理解到了?),盡量不做不理解的領域,也不要做自己沒熱情的領域。

創業的過程中,你曾做過最艱難的決定是什麼?是如何解決的?

最艱難的決定,很多事情真的都很困難。

直覺來說,因為自己經營不當,得要資遣自己共事的夥伴,這是最困難也最難過的,明明是自己沒把事情做好,卻要讓自己以外的人承擔,我總是很不喜歡這種感覺。

創業經營者可以面對很多挫折,但是曾經因為信任我而加入團隊的夥伴,必須受迫離開,可能影響了職涯也影響了短期的生活步調,這是我自己覺得最糟糕也最困難的。

創業本身就是一段漫長的旅程,我覺得真正難的就是走上這條路而不放棄,當然我也相信,很多人走上這條路之後就愛到不行,會一路走下去、沒想過放棄。

創業有其樂趣,創業本身就是創業者的人生寫照,就如同人生本來就會遇到許多挫折一樣,我想只要秉持著樂觀、堅強的信念,堅持下去,就能克服許多問題。

工作充實之餘,你怎麼維持你的生活品質?

我幾乎醒著的時候,都在工作,加上當了爸爸之後,就很習慣晚上工作,所以通常一整天的工作結束時,也就是不得不去睡覺了。如果早上可以不用送小孩上學的話,我應該會做到更晚才是,捨不得睡覺。

維持生活品質,不太像是我的個性會思考或是我腦袋中有的概念,不過隨著年紀漸長,我開始意識到這應該是個重要的議題,所以我也有些刻意的作為來維持所謂的生活品質。

我的生活品質,可能先從睡眠品質跟工作品質本身談起,因為這能確保我的睡眠以及部分的身體健康。首先是一張好的床,以及一張好的椅子,因為這能確保睡眠時對於身體的支撐、久坐時對身體的支撐。

無論我的工作時間有多長,都得睡覺,換了一張好床之後,我才意識到原來床墊真的影響睡眠品質;好的椅子就更不用說了,我在 10 年前就被挖坑買了 Herman Miller Aeron Chair,這絕對是必須坐著工作的人的最佳投資。(我另外還有電動升降桌,以及放在桌子底下、邊走路邊工作的走路機 → 速度比較慢的跑步機)

雷蒙:

真不愧是 Lifehacker,具備三寶:人體工學滑鼠、人體工學椅子、電動升降桌。

我是不是也該入手個走路機幫助自己站立工作時更有活動 😆

其次,我會保留時間給家人

比起自己的生活品質,成家之後,與另一半和小孩的整體生活體驗,真的還滿重要的,尤其像我是受比較傳統的教育長大,我這一代的家長或多或少應該都會希望自己有能力的話,別讓自己這代的不幸、不快樂,帶到下一代,所以我應該算是更重視家人們整體的品質,雖然說我花了好多時間在工作,有時候也擔心犧牲了小孩的童年,但這大概就是我最需要取捨和平衡的部分了。

最後是一些放空休閒或家庭活動,比如跟愛人一起看看電影、看劇、看看 YouTube 上各種增廣見聞的內容,或是沖泡咖啡、提升廚藝、偶爾品酒、維持閱讀,或是我自己這一年來也開始學習園藝、居家修繕,或是開始試著開露營車帶家人去露營等,我覺得都算是生活中滿重要的體驗,有些活動小孩也能參與,讓我感到很幸福。

15 02
一家四口開著巨大的露營車,親近自然,希望他們不只是理解現代都市生活的樣貌,也能體驗大自然給予我們的美好。

平時還會使用哪些應用/產品/工具?

  • Logseq
  • 一隻順手的鋼筆 + 好寫的筆記本 → The 5 year memory book
  • Readwise + Readwise Reader
  • Kindle + Kobo
  • 行事曆:Cron
  • 待辦事項:NotePlan
  • 快速啟動和操作:Raycast
  • 截圖:Cleanshot X
  • 螢幕錄影:Loom
  • 無廣告、重視隱私的郵件:Protonmail
  • 密碼管理:1password
  • Arc 新型態瀏覽器
  • ChatGPT

過去一年內,哪個 5,000 元以下的花費,對生活帶來最多正面影響?

數位相框:可以用手機 app 將照片、影片傳進相框,讓美好的時刻隨時在相框裡呈現,這樣可以讓我隨時回顧許多歡笑、幸福的回憶。

15 03
每天家裡的數位相框都會顯示一些家庭照片,有些有趣、感人或是搞笑的時刻,總會不經意出現在每天的日常。

分享自己愛讀的書/音樂/電影,為什麼喜歡?

我喜歡看書 → 不過這幾個月忙過頭了,看的書好少哈!

我喜歡看別人的經驗談,也喜歡看歷史書。看電影我也喜歡看紀錄片或是劇情片,就彷彿可以參與別人的人生、觀賞(觀察)別人是怎麼思考的,覺得很有意思。當然有些時候不見得是要成長,就單純是喜歡、好奇,想要多認識世界、認識過去,這應該比較像是單純的欣賞。

如果是看一些稍微有點人生課題的內容,確實就會從一些想法、經驗得到一些啟發,我特別喜歡研究一些人物的「起點」、「過程」,通常我們很容易看到人們現在很成功、為世界帶來很多改變,但我更想去了解他在哪裡成長、家裡怎麼教育、學生時代幹過什麼好事(壞事),是什麼造就今天的他?

研究這些故事對我來說滿有意思的,有時候也會發現一些比較不為眾人知曉的小事,覺得很好玩。

想推薦的書很多,若要推薦最酷的應該是 Tim Ferriss 的書,我第一次聽到這個人應該是大學的時候,當初的印象就是這個人也太酷了吧!跳脫框架的想法、異於常人的高度執行力,讓我不僅很欣賞也很嚮往,覺得自己也能跟他學習。

你認為自己生活和工作中,最能呈現出「Lifehacker」思維的一件事?

我的生活與工作中充滿了 Lifehacker 思維與具體行動,我喜歡研究各種生產力工具、自動化流程,同時也喜歡量化許多事物,力求可以透過 Lifehack 讓自己的生活更輕鬆且高效

通常如果跟人聊到我的生活中,能呈現出 Lifehacker 思維的一件事大概就是我很早以前就用家裡的網路、紅外線發射裝置搭配手機裡的 Ifttt,在我回家前就事先將家裡的冷氣開好,像我很怕熱,天氣一熱就無法專注思考,對我來說,如果到家就已經有冷氣了,我很快就可以轉換心情、進入下一個狀態,這應該是一個跟生活比較貼近的案例。

雷蒙:

無論是 Tim Ferriss 還是自動化和智能生活,都是我過去推薦&現今實踐的生活方式,果然是同路人。

對追求更好生活品質的自由職業者跟創業家,有什麼建議?另外,你聽過最糟糕的建議是?

由於目前工作協助了滿多自由職業者跟創業家,觀察了許多特別成功的案例後,從他們的身上學到許多寶貴的經驗,其中滿多成功的特質,像是

  • 紀律:持續產出、持續完成人們的期待
  • 熱情:持續克服各種挑戰、即使遇到的問題不知道怎麼解決也會想盡辦法
  • 專業:不斷強化自身專業,並且懂得與專業合作、協作,一起成長、一起成功

尤其在變化越來越快的年代(AI 時代來臨),未來人類的經濟活動,勢必有與今天截然不同的樣貌,建立自己可以持續保有適應力、競爭力的心態與技能組合,相信一定可以過得越來越好。

我聽過很多很糟糕的建議,但實在想不出最糟糕的哈哈!很多建議都很糟糕,因此我覺得相信自己真的是最重要的。

如果想要更了解你的話,可以在哪找到你?

我的個人網站:林宜儒 https://linyiru.com/

(年久失修,應該來改版一下了)

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yiru.lin


本篇原為「Lifehacker Premium」限定文章,目前為限時公開瀏覽

若想獲得更多人物案例故事、加入生活黑客高價值社群,歡迎點此查看會員方案,加入我們。

立即分享

關於作者

留言回應

Subscribe
Notify of
guest
0 Comments
Inline Feedbacks
View all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