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集和你談到了學生的思維,和學生進到職場會遇到的問題。
今天延伸談談:「內向者」有哪些職場優勢?
雖然目前時代推崇著外向的性格,有想法就該舉手發言,不該錯過任何表現自己的機會。
但其實保守穩健才是人類原始的本性。為什麼?
如果以人類有了文字,開始有所謂的文明來看,也才是這幾千年的事,佔整個人類史不到百分之一。而現在,正因為我們人類的生存環境越來越穩定安全,才會衍生出「積極進取」這樣的成功思維(以前的叢林草原裡,你衝動就是找死),其實只佔人類史千或萬分之一。
白話一點來說,「外向進取」是挺反人性的。
所以今天我想與你聊聊:內向者在職場上有哪些優勢呢?
什麼是內向者?外向者的定義?
首先,我們要先定義什麼是內向,才能一一和你分享,怎麼將內向者的職場優勢,轉換成行動方案。
聽到有些人說什麼話很多、愛發表意見,精力旺盛就是外向,我覺得都沒這麼到位……。
我目前認為最符合的是 MBTI 那一套(E & I),以「個人內心的能量消耗與補給是否來自於社交」,來判斷你是一名內向者或是外向者!
也就是說,當你跟他人相處、交流時,能從中獲得源源不絕的能量,那麼你是一名外向者(Extrovert)。
相反的,當你與其他人相處、交際時,會感到能量的消耗,那也許你就是個內向者(Introvert)。
接下來,和你分享三個內向者可以操作的行動方案,相信透過練習,你也可以更了解內向者的優勢與思維,讓你在往後的職場生活、經營個人品牌的過程中,更有信心、更踏實。
一、先強化長板,再填補短板
每一個人一定會有其長處和短處,優點缺點是一體兩面的。
有些你以為的缺點在不同場景下就成了優勢;反過來說,有些別人認為的優點,在某些場景就是劣勢。
例如:我說你大方善良,但在陌生的商場裡,可能就會被利用然後受傷害;你說我自大狂妄,但在需要勇氣出擊的場合裡,眾人卻不的時候,我能夠展開行動。
專業工作者的底層能力:覺察場景
所以,在職場中的專業,不是讓自己沒有缺點,而是察覺目前的場合需要哪種長處來運用,並且最大化本身固有的長處,再來才是彌補短處。
不過我無法用一篇文章列出各種場景,然後告訴你要培養哪些長處,我想先拉出一個關鍵的「思考誤區」針對外向者與內向者和你分享。
當你問有過工作經驗的人:「哪三項是在職場發展的關鍵能力?」
大多數人都會包含這兩項:關係及能力。
這個時候,你可能會覺得,外向者比較善於表達,所以他的人際關係就會經營的比較好,這是外向者的優勢。
但我想跟你說的是:
對於專業工作者,培養能力才是在職場發展長久關係的本質。
人際關係和能力都很重要沒錯,但這是有個先後順序的。
因為關係的長久本質,是來自於信任。
當外向人拼命培養關係,內向人專注在能力的增長
而長久信任是源於你的能力,是否能幫助到別人,解決他人的難題,如果只透過人際關係的操作,短期確實可以維持得還不錯,但長久下來,這個泡泡就容易被戳破。
打個比方來說,有一個人(小明),你跟他互動聊天的過程是快樂的,但是每當你有問題或者需求時,他一次又一次地無法協助你;另一方面,有另一個人(小王),雖然比較少和你互動,但他總是能一而再地協助你的問題,你會比較信任誰?
所以,關係是職場裡頭的關鍵加分項,但長久還是要靠「能力」來維持的!
剛好,內向的人在外向的人花精力培養關係時,更能專注地發展能力。
二、大膽地表示你的「內向性格」
在職場,我們該學習如何建立「心理邊界」,也就是事先建構對方對你的行為的預期。
也許在某些情況不太擅於表達內心的真實想法、感受,或是不太會交際應酬。
這時,你可以先跟其他人說:
「不好意思,我是個內向者,所以在某些部分,我可能做的沒有那麼好。」
這一舉動,也降低對方對你的不合理期待。
但可不能只說自己不能,我們應該接著補充說:
「可是,我在哪個部分,做的比較好、比較擅長!」
我們不該把能力差怪罪在個性上,你該做的是建立他人對你的信任、他人對你的心理邊界,並表明:哪些地方我可能做的沒有那麼好,但其他部分我會更細心、更雕琢的做好準備。
我覺得這才是內向者該有的行事準則。
三、文字和寫作能力的強準備
「寫作」絕對是內向者必備訓練的技能。
也許你不太會溝通,不太擅長透過說話的方式表達,但你可以透過寫作,清晰表達你的想法。
讓別人發覺,雖然無法直接用言語與你溝通,但是透過閱讀你撰寫的文字,就能了解你的思維、邏輯,以及你真正在意之處。
而在職場中,如果你的職位不屬於業務崗位的話,文字能力絕對是個值得的長期投資!
這為什麼我覺得自己在職場中,更像是個內向者。
因為在過去的工作中,我其實很不喜歡與人交流、見面,甚至通話,更不用說是視訊了,都是在消耗我的能量與專注力,但是我對於文件紀錄、提案報告,我都會非常細心的事先作好強準備。
內向者時代:文字協作、事前準備
隨著這次疫情加速了線上轉型,帶來的其實是「內向者時代」的來臨。
未來的我們,勢必會更大量地使用雲端協作和線上會議,而線上的討論品質,絕對不是來自於參與者的發言頻率,而是能否事先備齊會議資料,並在會議中得到共識,記錄過程與展開行動。
舉先前在韓國公司,兩年遠距工作者的經驗為例。
在工作的過程中,雖然經常透過遠距的方式開會,但唯有在開會前事先強準備(閱讀足夠的文檔或提出清晰的行動方案),你在會議中才能進行有品質的討論,並在最後提煉出可執行的行動方案。
絕對不是會議上的拼命發言,因為這樣往往會造成一場會議的失焦。
一個專業的工作者,不該認為自己擁有外向的性格,所以在開會現場就能快速獲取信息,只要勇於發表意見,就能與大家取得共識,這樣的會議往往只是悲劇。
會議和寫作的具體技巧,我日後會額外特別開系列來分享。
在這裡先與你分享三點,當時在韓國外商公司,遠距過程中的總歸納!
- 事前準備、思路,是否足夠嚴謹
- 提出的執行方案,是否夠清晰、好理解
- 方案驗收後的覆盤,是否能發現他人未發掘的洞見、經驗點
就我所接觸過的外向者工作者,容易會把重心放在與人的交際上,而忘記培養文字跟沈澱的能力。
相反的,內向者的精力也許不在人際關係上,但他們往往更擅長寫作、整理文件思路及其他思考的脈絡。
總結:外向者沒有幸運,內向者沒有詛咒
最後,簡單總結一下今天分享的三點內向者行動方案:
- 先強化長板,再填補短板
- 大膽表示你的內向,建立合理的心理邊界,並且展示優勢
- 加強準備文字和寫作能力
請讓我再說一次,我認為個性沒有好壞之分。
畢竟,在世界上一定存在著這樣的外向人,話很多又愛社交,可能說什麼話都惹人煩;相反的,也存在另一種內向人,不擅於交際,話很少,但講出來的每句話都讓你覺得擲地有聲、條理分明,令人信服。
所以,我也不相信外向者更吃香這樣的祝福,也不相信內向的人就會混不好的詛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