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Skip to content

#146 – 人生的苦/AI 翻譯工具/我的業配廣告原則/ ®️雷蒙週報

對於苦味(黑咖啡)感受的變化、抵抗比較和社群上的焦慮感的方法?AI 搜尋工具和翻譯瀏覽器插件推薦?

📌目錄

📸 第 146 期(10/7-10/13)封面照片:2 年後的智能工作宅隨手拍

嗨!這週算是我的休息週?訓練營剛結營,有點提不起勁工作,所以各種進度 Delay 中。

不過有時候的「刻意拖延」也是種休息和補充。像是今天下午拍了夕陽灑進家裡的美麗照片,聽著 Coldplay 的新專輯,還弄了親子丼和柚子一起吃,把腳步放緩,享受片刻一下也挺好。

品味的進化:從黑咖啡到自我探索

看到我們的教學團隊夥伴 Summer 在 IG 分享了一段生活小反思。她說她一直都不愛喝黑咖啡(覺得太苦),所以到咖啡店都是點拿鐵,但這幾天意外又去嘗試,才發現「嗯?怎麼現在的自己,已經不怕黑咖啡的苦了?」

我也有類似的這種 moment!我以前也是覺得,怎麼有黑咖啡這種難喝的飲料?又苦又不解渴。人生已經夠苦了,何必呢?

重點是,那種越貴的黑咖啡越是苦中苦,所以青春時期的我,很不喜歡跟朋友約咖啡廳。如果真的要喝咖啡,我只喜歡超商的「咖啡廣場」(尤其奶香特調),一罐寶特瓶 25 元那種。

後來開始運動、研究身體健康後,發現這種高糖分飲料屬於「超垃圾食物」,就不太喝了 😅

不過,某個時刻開始,我突然開始能喝無糖美式咖啡了,而且還蠻喜歡的。(濃縮的 Espresso 還是不太行,太不解渴了),當時的感受就跟 Summer 很像 —— 這是一種成長嗎?以前很抗拒的,現在能夠接受了。

發現自己對於「特定事物不喜歡」的厭惡感,沒這麼侷限、明顯了,取而代之的是,被另一種品味給拓寬了生活的體驗。這種「以前無法接受,現在可以了」的自我重構,在我進入新環境,或旅行時常出現。

所以我一直很感謝 18 歲的自己,當我啥都沒有、剛踏入大學的寒假,非常魯莽地選擇去印度自助旅行 35 天,那段旅程拓寬了我的很多感受和認知,就像有句話說:

“Some people feel the rain, others just get wet.”
有人體會雨中的美好,有人只是忍受淋雨。

保持感受,保持好奇,保持品味的樂趣。

💡 以後週報的開場,也來個思考題好了?歡迎留言一起交流。

  • 在生活中,你曾有過哪些事物,原本讓你感到排斥,後來卻成為日常的一部分?
  • 這種轉變代表了什麼樣價值觀或內在成長?是這代表你優化了需求,還是突破了限制?

好,小筆記思考到這邊。讓我們進入本週電子報的內容推薦 🙌🏼


📍 這週&即將的重要活動和消息?

  • 第八屆 Notion 訓練營結營啦,我把一些很棒的學員分享都收集在這則臉書的留言裡,如果你想看看這些同學的改變和心得,歡迎直接前往,更真實,更具體。
  • 下週二(10/15)的晚上八點,有場公益回饋講座(報名表單),由臺灣青年永續發展協會舉辦,我會分享關於遠距工作還有個人做自由工作者、一人公司到數位遊牧的一些故事跟經驗,如果你有空,也有興趣,可以來交流 👍🏼

🤝🏼 本期推薦:數位閱讀、學習筆記工作流

上週整理後台時,發現有兩則特別用心的學員評價。

謝謝有這麼認真的同學,看到這些回饋,就讓我覺得,每次分享就會把所有會的盡可能都分享出去,是值得的。

這堂課,主要是幫助你什麼?

  1. 我的數位閱讀流程:我的輸入到輸出,是怎麼被設計的?怎麼篩選聚焦、怎麼管理標籤,怎麼有效管理輸出?
  2. 目前使用的工具搭配:Readwise Reader、Heptabase、Notion 這三款工具的用途和角色是?
  3. 怎麼打造持續進步的學習習慣?

這週,我的輸入和閱讀?

—文章和學習筆記—

❓ 為什麼我很少業配線上課程?

每次看到有人「亂做」課程,或打著「線上實戰訓練營」招牌,卻只是大拜拜直播講座,我都會異常憤怒。 ​ 因為這正在「消耗、打擊」這些學生,對線上學習、這工具或主題的信心。(臉書貼文版本,可以看到一些很棒的課程和老師被推薦)

所以現在對於書籍、線上課程……等教學類內容產品,我一律都是讓廠商平台,先讓我看完內容,如果我真的覺得有幫助,適合我的讀者,我再自行安排時間推薦。不需要一起在初期站隊互捧,值得分享的,我自然會找時間推薦、寫心得分享的。

📕 關於寫作,為什麼我當初從流量滿滿的 Medium 搬家?

寫作的一開始,練的是持續,最害怕蠅頭小利。讓寫作的門檻大幅降低,讓筆記直接能發佈,無論是社群媒體、Notion 可能都是最適合的工具,不要被什麼「寫在 Medium 上能賺點小錢」這種給引誘,反而浪費了自己最寶貴的專注力。

💬 抵抗比較和焦慮的最好方法:找事給自己做

看到這則觀察,完全說中,我這一年的生活寫照。抵抗別人散播焦慮感的最佳方法 —— 找事給自己做。讓自己專注在有效的輸出和輸入。

數位工具和 AI 應用

🔎 Felo:AI 搜尋工具應用,為什麼可以取代 Google 了?

上週週報介紹到,蠻多人覺得好用,我就寫成一篇完整的圖文教學了。如果你看到這邊,這裡有個福利!🎁

因為這週收到官方的聯繫,可以送出 3 組 Pro 方案一個月兌換碼給我的讀者

公開到社群媒體分享&推薦雷蒙週報任一期(記得 Tag 標記我,我才能紀錄),我會在下次週報發佈時,公布得獎者 👍🏼

✍🏼 沉浸式翻譯:我是怎麼用 AI 翻譯工具的?

現在 AI 翻譯工具這麼多,該用哪款?🤔 ​ 我在《雷蒙週報 102 期》分享過沉浸式翻譯,一年多過去了,我還在使用,值得寫個完整文章。

🆎 文字比對工具

上傳文檔或複製貼上文字,就會直接用「好看的高亮」方式,顯示出哪邊有差異,甚至能一鍵刪除空行或重複行。有時候想快速、簡潔地比較文章編輯,或者資料是否有差異時,挺好用的。

—影片—

🗣️ 如何停止別人對你的言語霸凌?

這做法確實有效,但需要被霸凌者有強大的內在能量,也是一種真正的智慧。

🖨️ 我 3D 打印了一個金箍棒

又看到一個 3D 打印的影片。有一幕尤其打動我:「讓來到我家的朋友,隨便選一個小禮物帶回家。」我決定,明年一定要買一台來玩!

這種能個人化的工具都好吸引我,智能家庭、Notion 都是這個底層邏輯。

目前台灣好像只有這一家廠商(三帝瑪)代理拓竹,可以開發票的?否則只能從淘寶進了(但不能開發票)。

🏔️ 我來到了世界上最北的城市 北極的斯瓦爾巴群島

我跟柚子又多了一個清單。好喜歡這種真實的,旅行紀錄影片,完全捨不得快轉,每一個畫面、音樂,都值得細細品味和感受。

回顧・這一週思考和啟發

「怎麼毀掉一個人的興趣?」

「金錢的獎勵,對於短期的效果是非常好的。 」
「但除非源源不斷地提供,如果之後一部分中止或抽掉的時候,反而對破壞了原本的預期。」

人們,對於損失的感受,大於獲得的感受
當我們獲得 10,000 元的時候,損失 10,000 元的痛苦感,會大於獲得的快樂感。

所以,當我們把原本這興趣的熱情來源,完全轉向去獲取外在酬勞的時候,
就破壞了我們原本的內在動機。

……(前往全文&分享這段話


🤝🏼 如果你喜歡〈雷蒙週報〉並願意幫助我繼續分享下去
〈雷蒙週報〉是繁體中文圈 Top 的數位工具應用、科技產品的電子報品牌,提供現代人如何聰明工作、提升生活品質的方法。訂閱者超過 17,000 人,開信率 > 60%;為了讓這電子報長久經營,我可以協助你推廣好的產品、服務或活動被更多人看見點此進一步瞭解如何跟我合作 🔗



本期週報相關的本站文章

分享按鈕

關於作者

留言回應

訂閱
接收通知
guest
0 留言
最新的留言
最舊的留言 Most Voted
Inline Feedbacks
View all comments

領取高效生產力的秘訣!

Free 免費 NT$ ?????
免費入門課&電子書&精華文章一次帶走
  • 聰明工作者的 6 堂入門課
  • 現代人必備的 25+ 款數位工具
  • 每年複利成長的復盤技巧
……更多你需要的現代人精進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