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Skip to content

下班後怎麼經營個人品牌? 4 年的寫作到受邀出書?|數字生活圖鑑 #20 —— 朱騏專訪

朱騏是怎麼在下班時間持續發展個人品牌和副業事業?用 4 年的持續寫作,吸引出版社邀約出書的策略和方法?獨自一人開課,販售數位內容產品?卡片盒筆記術與 Obsidian 筆記軟體傳教士的生活挑戰和工作策略訪談

📌目錄

生活在網路科技時代,我們該關注的不是數位工具與科技產品本身,而是個人怎麼運用(或者抵抗)科技與數位的「生活方式」——這才是有血有肉地活在數字時代裡的生活黑客,而不是被困在數字系統裡。

透過這個專欄,我會邀請身旁認真生活的朋友、訂閱會員用文字進行採訪,把他們真實的故事案例寫下來給你參考,讓你與不同領域的生活黑客們連線同步,有意識地升級自己生活的掌握感。

現代人的數字生活圖鑑 #20
朱騏人物故事訪談 個人品牌 Obsidian 卡片筆記術

🔍 前言:為什麼要訪談、進一步瞭解朱騏?

我在 2021 年因為研究 Obsidian 筆記工具,向他請教相關的工作流而認識朱騏。雖然我後續沒繼續使用 Obsidian 轉向 Heptabase,但在交流的當下,以及這 2 年透過他的電子報或者社群媒體的分享,我認為他應對生活的挑戰和個人品牌的策略與工作流,都很值得讓我們深入瞭解。

更重要的是,比起直接裸辭離開現有職場生活,更多人應該會傾向保守一點,「在上班之餘發展個人專業」。那麼他的故事、挑戰和選擇,就很值得你參考。另外,我的長期讀者會知道我其實比較少談「個人品牌」這四個字,因為我常常講「個人品牌只是結果,不是目標;目標是持續找到自己的差異和定位。」

所以怎麼找到呢?你要持續做那些和真實的你,有關的事。

朱騏就是在分享自己每天在做、喜歡的事情上,找到了自己的品牌定位,或者說「別人需要他」、「印象最深刻」的地方,出發點也不是「我要當 10 萬追蹤的網紅」,而是「分享所投入、愛好的事」。基於這種和我們相似的價值觀,在不同道路上奮鬥的人,我必須要來挖掘下他的生產力策略和自我優化技巧給你 🤘🏼

—— 雷蒙(侯智薰)

先介紹一下你自己,目前的生活和工作?

Hi~ 大家好我是朱騏 👋,10 秒鐘自我介紹:

  • 職位:一位軟體技術文件寫手(Software Technical Writer),也是有 6 年經驗的 SaaS 產品經理
  • 喜好:數位工具控,喜歡使用各種軟體工具、思考使用流程,來提升產出效率
  • 愛好:Obsidian 筆記軟體傳教士,推廣 Obsidian 幫助更多知識工作者梳理自己的知識脈絡

💡 Technical Writer 大家可能比較不熟悉,就是寫「產品說明書」的人,讓你看著說明書就能自己使用產品囉。

也因為雙子座的特質…所以有超級多的興趣。主要有 3 個:

  • 玩魔術:從大學到現在,已經超過 10 年
  • 泡手沖咖啡:從研究所到現在,已經超過 8 年
  • 攝影:從 2021 年自學,主要拍家人跟風景為主

這兩年主要在衝刺自媒體,因此只剩下在泡沖泡咖啡 ☕ 。

20

在正職工作外,持續經營個人品牌 4 年是什麼樣的一種體驗?

2019 年:很隨性,沒有刻意經營

2019 年我在 Medium 上申請帳號,當時心中也沒有計畫什麼,就只是隨心所欲的把工作中學習到的內容記錄下來。 不過時間一長,我發現這些文章有愈來愈多人回應,甚至還出現了小小的演講邀約,我好像看到另一條可能的路,這是我之前完全沒想過的。

2020-2021 年:開始購買線上課程,學習跟寫作與個人品牌有關的內容

隨著自己的文章表現的愈來愈好,我也開始認真思考:「自己是不是該認真的去練一下寫作這個技能?」於是我買了李柏鋒(鋒哥)在 Hahow 上開設的寫作課程,開始透過「大量的寫」來練習。 至於個人品牌,則是 2021 年有朋友推坑我于為暢(暢哥)的完全訂閱制電子報,我一看就著迷了。後來才發現,原來這樣經營自己的模式在國外已經風行一陣子,叫做 Solopreneur(一人創業)。於是我在 Amazon 上用這個關鍵字搜尋一些書,就這樣邊做邊學起來了。

我發現這是一個蠻好的正向循環:

分享自己學到的新知 → 自己的印象加深,同時網友也會給予我回應 → 為了了解更多,我又再去看更多新知

經營個人品牌讓我認知到:這可以是一個同時提升自己的學習成果、同時當成一份事業經營的商業模式。

2022 年:做太猛了,開始筋疲力盡(Burnout)

2022 年我為了更加進步,還報名了孫治華老師的「陪伴式講師訓」,希望可以提升自己的商業與教學能力。 雖然我很認真的在經營,但我發現有點 too much 了,我開始感到心裡有一股非常大的負擔、常常感到要窒息的感覺。於是我在去年刻意放慢腳步 1 個月讓自己恢復,現在有比較找到自己的 Tempo 了。

回到問題:在保有正職工作的情況下,經營個人品牌 4 年是什麼樣的一種體驗?

經營個人品牌就像是把自己當作一間公司經營,我們必須去了解經營一家公司所需要的所有面向,包含銷售、行銷、產品、客服、財務,這些事情必須都懂一些,不能只專注在自己的強項上。

在時間有限的情況下,你怎麼培養穩定寫作的習慣?

我認為自己 做對 了 ✅:

  1. 把寫作與學習綁在一起:用寫作來加強學習效果,用學習來提供寫作的素材。
  2. 先寫短,再寫長:寫作要先寫小,我不喜歡一上來就寫長文。寫小可以幫助我的寫作壓力變小,讓我每天都願意做這件事情。
  3. 不要創造,記錄為主:這個觀念來自於 Gary V。一開始寫作的時候,不用刻意去想要寫什麼主題,而是記錄自己今天學習到什麼事情就好。

我選擇 不做 什麼 ❌:

  1. 不做文字之外的創作:例如影片、Podcast、圖卡(雖然最近在嘗試),因為那會分散創作能力與注意力,如果時間有限,選擇一個通路做到最好就好。
  2. 不一開始就設定超大的目標,而是建立習慣:例如不設定「一年要寫出 365 篇文章」,而是「一天都寫一篇文章」,這兩件事情雖然結果是一樣的,但心態上完全不同。前者會讓我覺得在過著數饅頭的生活,後者是一種習慣的建立。

你是怎麼把「輸入到輸出」的過程整理得有系統的?

先講輸入和輸出:

  1. 從輸出倒推輸入:我會先看我需要輸出什麼,然後倒推我需要多少「次要輸入」。所謂的「次要輸入」,是指零碎、無系統、但方便分享的資訊。例如我現在一週的輸出量是 5 篇短文、 2 篇電子報,我會去閱讀我想要看的內容,這些內容只要刺激我能夠寫完輸出的量,我就會停止次要輸入。
  2. 用「母題」引導自己的專注方向:「母題」是我在中國 Flomo 產品經理 – 少楠的文章中學到的觀念,簡單說就是我要關注的大方向。這兩年我的母題是「用寫作建立個人品牌」,因此我看了大量跟內容寫作、寫文案、個人品牌有關的書籍,這些書籍沒有設定一定要看多少量,但只要我一週的輸出量完成後,有閒時間就會去看這些主要輸入。

再講處理:我採用卡片盒筆記法,簡單說就是 寫卡片存卡片、與 用卡片

下面我簡單介紹:

  • 寫卡片:我使用 3 種不同寫卡片的方式,包含 Jamie Miles 的 HQ&A 筆記法、Tiago Forte 的 Progressive Summary、Scott Scheper 的 Luhmannian bibliographical Card,來紀錄學習到的資訊。
  • 存卡片:我使用 Obsidian YouTube-Nick Milo 的 ACCESS 資料夾,幫助使用 Obsidian 使用者可以在筆記軟體中建立一套管理結構,可以同時兼容「Zettelkasten」和「數位筆記管理」。
  • 用卡片:我使用了 Nick Milo 提出的 MOC 概念,並結合自己寫作經驗,將卡片依序寫出社群媒體貼文、部落格文章、系列文章、書籍。

※ 詳細可以去購買我的《卡片盒筆記法的數位實戰指南》有更詳細的教學 😆

20 02 1

在寫作過程中,你曾遇過最難突破的問題是?後來怎麼解決的?

最難突破的問題其實有兩個:

  1. 我不確定自己要專注於哪個主題
  2. 我的品牌名稱到底要用什麼
加入 Lifehacker Premium 訂閱會員則可閱讀隱藏內容。
bnr 解鎖隱藏內容 Lifehacker Premium

工作充實之餘,你怎麼維持你的生活品質?

說實話,這個是我現在做的最不好的事情。

我現在平日下班後的晚上時間,就是弄自媒體的事情,常常從 8 點一弄就弄到 11 點睡覺前。

禮拜二跟四會穿插運動時間,但運動完回來後繼續用。假日才會和家人出去走走。

目前我想到的辦法是,直接把打電動、看漫畫這些休閒的事情排入工作的待辦事項中,我必須主動替「休息」安排個位置才可以。

平時還會使用哪些應用/產品/工具?

請參考這篇文章:《我如何使用 30 個數位工具,串連起學習、寫作、個人品牌經營》

過去一年內,哪個 5,000 元以下的花費,對生活帶來最多正面影響?

朱騏子彈筆記

買一本自己喜歡的筆記本,用手寫的方式記錄想法,以及管理工作中的任務。

這是我 5 月才開始培養的新習慣 – 使用「子彈筆記法(Bullet Journal)」並用實體筆記本實作。才短短 2 個月,我就可以篤定的說:這是我近 1 年來做過最划算的投資。

因為我們現在的生活太快了,尤其像生產力工具阿宅(aka 我)根本把自己搞到快累死。因此刻意用「寫」的方式,讓自己的速度慢下來反而是一種享受。

我們需要多一點離線時間,我發現單純的把手機放在另一個房間也沒什麼用,但用手寫的方式來寫想法、做記錄,反而讓自己真的有一種可以跟內心對話的感覺。

平時有什麼與眾不同的習慣,或者朋友覺得很荒謬的愛好?

我對「每天寫作」有股莫名的堅持,我想這個對多數人來說應該蠻荒謬的。

生活和工作中,最能呈現出「Lifehacker」思維的一件事?

一人獨立製作線上課程。

多數人認為「開課」必須等待平台邀約才能開始做。但我認為如果自己已經有一套可以分享的方法論,為什麼不嘗試自己去做做看呢?勇敢嘗試任何一件腦中想做的事情,抱持實驗的精神先去做看看。

一開始不需要太完美,只要透過不斷改進就可以了。

所以我的第一堂線上課程 — Obsidian 學習包,教學影片是放在 YouTube 上、學習文件是放在 Google Drive 中,但這樣的低配版本其實已經可以直接開始賣課了。

給正在職場努力精進自己、渴望被看見的工作者,一點建議?

每個人都可以也應該將自己的專業寫出來、講出來、拍出來跟大家分享。

經營自媒體是一種技能,可以加速自己的職涯進程,這個世界只有「你」最關心你自己的職涯,因此要勇敢的把自己曾經做過的事情、犯過的錯誤跟其他人分享。在這個過程中,你不但可以幫助到別人、收到別人的感謝交到新朋友,甚至可以讓自己變得更厲害。

分享的力量 侯智薰 TEDxTKU 年會演講
《分享的力量:四種成長思維》 TEDxTKU 演講稿|朋友的模型|侯智薰
用文字重新紀錄 TEDxTKU 年會的 18 分鐘演講,與你討論分享的力量與成長思維。我們為什麼害怕分享?分享對我們有什麼好處?不必花大量的錢出國,從分享做起,察覺自己知識的缺口,用社群激勵自己的行動,尋找長期夥伴,最後找到生活中的意義感!
彩色 純 Logo 400raymondhouch.com

如果想要更了解你的話,可以在哪找到你?

可以在以下通路找到我:

如果大家要即時看到我的最新想法,可以追蹤我的 Facebook。

如果不想每天聽我囉唆,可以看電子報就好。


🔏 本篇為「Lifehacker Premium」限定文章

想獲得更多人物案例故事?能立即用上的自我管理、工作效能與生活品質升級方法?

加入生活黑客高價值會員社群,點此查看會員方案,一起成為更好的自己 👋🏼。

🥊 總結 / 行動思考題

今天和你分享了,朱騏在正職工作的下班時間,是怎麼持續發展、經營個人品牌的歷程:

  1. 經營個人品牌的正向循環:分享自己學到的新知 → 印象加深,同時網友也會給予回應 → 為了了解更多,又再去看更多新知。這可以是一個同時提升自己的學習成果、同時當成一份事業經營的商業模式。
  2. 讓朱騏穩定寫作的關鍵是:把寫作與學習綁在一起、先寫短文再寫長文,以及以記錄為主的方式進行寫作。
  3. 把輸入到輸出的過程整理得有系統的方法,包括從輸出倒推輸入,以及用一個母題引導自己的專注方向。再採用卡片盒筆記法,寫卡片、存卡片、與用卡片。
  4. 在寫作過程中,朱騏遇到最難突破的問題是:「不確定要專注於哪個主題」和「選擇品牌名稱」。解決方法是不斷嘗試寫作,並關注寫作的流量和反饋,找到自己感興趣且受歡迎的主題,並以自己的名字作為品牌名稱。
  5. 刻意用「寫」的方式,讓自己的速度慢下來反而是一種享受。我們需要多一點離線時間,用手寫的方式來寫想法、做記錄,反而讓自己真的有一種可以跟內心對話的感覺。

💬 思考題:

你有什麼問題想具體問問朱騏嗎?或者什麼地方引發了你的共鳴?

歡迎直接到會員專屬 Discord 頻道交流,或者底下留言,若未來我進一步跟朱騏訪談聊聊的時候,我會記得把你的問題帶上的!

立即分享

關於作者

📌 目錄

留言回應

訂閱
接收通知
guest
0 留言
最新的留言
最舊的留言 Most Voted
Inline Feedbacks
View all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