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Skip to content

不是把興趣變成工作,創作和實踐才能帶來商業價值|數字生活圖鑑 #13 —— 瓦基專訪

從瓦基的荒謬愛好、一個好物推薦、數位工具使用,來認識另一個面向的閱讀前哨站長。很多人會好奇和擔心把興趣跟工作整合的問題,你可以在這篇文章中,看看瓦基怎麼應對這件事。

📌目錄

生活在網路科技時代,我們該關注的不是數位工具與科技產品本身,而是個人怎麼運用(或者抵抗)科技與數位的「生活方式」——這才是有血有肉地活在數字時代裡的生活黑客,而不是被困在數字系統裡。

透過這系列專欄,我會邀請身旁認真生活的朋友、訂閱會員用文字採訪,把他們真實的故事案例寫下來給你參考,讓你與不同領域的生活黑客們連線同步,有意識地升級自己生活的掌握感。

現代人的數字生活圖鑑 #13

本篇原為「Lifehacker Premium」限定文章,目前為限時公開瀏覽

若想獲得更多人物案例故事、加入生活黑客高價值社群,歡迎點此查看會員方案,加入我們。

13c 瓦基故事專訪

雷蒙:

瓦基在 2019 年開始經營 閱讀前哨站 網站,我是 2020 年回到台灣開始經營雷蒙三十 Podcast(雖然停更中,預計 2023 年中復出)。

我們算是同期的起跑者,更巧的是,我們經過的重大里程碑也很相似:

  1. 自己用 WordPress 架部落格網站,把 Medium 轉移
  2. 寫電子報、開 Podcast 節目
  3. 開線上課程
  4. 收到出版社出書邀約(但我沒寫完…屬於暫緩計劃)……等

正是因為在個人事業打造的路徑&對工作態度和生活想法上非常相似,所以他一直是我的學習對象。

今天邀請到瓦基來分享他的《數字生活圖鑑》,如果你有獲得任何啟發,歡迎留言或留下提問,我會找機會把你的問題親自問問瓦基,說不定會在我們復出的 Podcast 節目上出現哦~ 🙌🏼


先介紹一下你自己,目前的生活和工作?

哈囉!大家好,我是瓦基。

我深信閱讀可以改變生命(無論是自己或別人的),心中一直有股愛書成癡的創作魂。基於對閱讀的信念,我創立了「閱讀前哨站」書評部落格和「下一本讀什麼」說書 Podcast,並且在 35 歲時離開了工作十年的台積電,轉換跑道投入說書事業。

現在的我以一人公司的模式在過生活。平日我閱讀感興趣的書籍,撰寫成心得文章,錄製成 Podcast 說書音檔,偶爾上社群媒體跟讀者們互動,去年追的美劇比大部分人還多很多。今年計畫空出更多時間來撰寫新書、拍攝說書影片。

13 01

從「為別人工作」到「為自己的人生做主」,是什麼樣的體驗?

「自己做主的」的工作型態給予我高度的自由,讓我擁有充分的貢獻感,以及不亞於以往「為別人工作」的總薪酬。但伴隨而來的,是更嚴苛的自律要求、做出決定的壓力,還有不像以前穩定的收入金流。

以前的我不需要擔心工作的時程,公司會幫我安排好上下班時間。現在的我要對自己的時程負責,我需要遵循自律的生活,持續維繫創作和休息的平衡。

以前的我不需要擔心任務的抉擇,公司會要求我執行重要的任務。現在的我要對自己的抉擇負責,我得自己決定哪些任務重要、哪些合作夥伴值得信賴。

以前的我不需要擔心財務的收支,公司會穩定支付我可觀的薪酬。現在的我要對自己的收支負責,我必須管控自己的開銷、選擇賺哪些錢、不賺哪些錢。

現在的我不一定比較輕鬆,但是能做出自由的選擇,就令我感到心滿意足。如果我們想尋求更多的自由,長期來說最可靠的方法,就是承擔更多責任。對自己的人生負起完全的責任。

你認為「做什麼」最能代表你的「生活品質」和證明自己活著?

拒絕。

拒絕 3C 產品的動態和通知。

拒絕不想接受的合作和邀約。

拒絕不想讀的書和不想出席的場合。

拒絕不想吃的食物和不想與之交談的人。

拒絕接受別人對自己抱持不切實際的期待或要求(情緒勒索有時候也算是這種)。

知道自己擁有拒絕的權力和能力,是活出好的生活品質的證明。

有時候,不做什麼,遠比做什麼來得重要。

p.s. 還有一說,當你的能力和成就愈高,你要拒絕的事情就會變得愈難。這是好事。

當把自己的興趣變成工作之後,發生哪些好的、壞的改變呢?

從我身邊親友或讀者的視角來看,會認為我「把興趣(閱讀)變成工作(說書)」,總會問我這個問題的各種變化型。

其實「閱讀」這件事情的本身並不會帶來任何外在利益,因為儘管我再怎麼讀,都只是停留在自己腦內。不會因為一個人的閱讀量很大而賺到很多錢。所以閱讀這件事情的本身,跟工作能創造的價值「沒有」直接的關係。真正具有工作性質、能產生價值的動作,其實是「創作」和「實踐」。這兩件事情對我而言就是寫作、錄影音,以及經營自媒體。

首先談「創作」。創作對我自己有利,因為創作的過程會精進我的思想和能力,創作的結果會累積成數位資產,進而轉換成知識複利(詳見我寫《知識複利》這本書的心得);創作也對別人有利,因為公開分享的資訊,必定會幫助到無數的讀者和聽眾。

其次談「實踐」。透過閱讀吸收的知識,轉換成我自己實際能用在生活和工作上的行動,例如模板、框架、策略、各式實驗。因為這些實踐,轉換成在自媒體上經營的各式成效,包含流量、轉換率、黏著度、商業合作機會、形塑品牌形象。「實踐」這件事情的本身就有其商業價值,也是閱讀之所以能「改變」人生的關鍵環節。

讓我們回到這個提問的源頭。我喜歡「閱讀」這件事情的本身,享受它的過程和帶給我的收穫,即便這件事情本身不能賺錢,我仍然會做(如果你問我多久,我會說是一輩子)。真正跟工作價值產生關連的,是「創作」和「實踐」這兩件事情,而我想不到理由每天睜開眼睛不去做這兩件事情。

所以,我並不是把一般人認為的「興趣」(閱讀)變成工作,而是在我享受這個興趣的同時,透過其他的「具體行動」(創作和實踐)來創造出工作上的商業價值。

好的改變是,我能專心做這件事了;壞的改變是,我只剩下這些事了。

雷蒙:

「興趣」是享受某事帶來的愉悅和滿足,「工作」則是對外產生正價值,添加好的影響到外部環境。

之前在《在高壓的香港工作,怎麼兼顧寫作、看展、跳舞?》這篇專訪裡也有聊到這部分,熱愛是看你能為它創造什麼,不單單只是享受而已。

要讀的書很多,你是用什麼標準來篩選和排序,哪些書優先讀?

我的選書方式可以分成三個層面:

  1. 自己的需求:每個人的生活中都有很多待解決、待優化的問題,我也不例外。我讀最多的書就是解決各式問題的實用型書籍,像是閱讀和寫作的技巧、創業家的心態跟策略、個人成長的方法…等。其次是滿足我好奇心的,像是心理學、小說、傳記…等。比例大概是 7:3。
  2. 書本的本質:我會先從作者簡介判斷其本事,再搭配簡單網路搜尋來輔助。我大部分以國外翻譯書籍為主,因為能夠被出版社青睞、引入國內的,至少都有一定的水準(也要懂得選出版社)。然後我會看國外書評網站對這本書的評論,我喜歡挑 2~4 星(滿分 5)評論來判斷一本書適合我的程度。道理很簡單,5 分大多吹捧,1 分大多偏激。
  3. 外界的因素:我首選是「被很多書提及的書」,就像是在學校做論文研究一樣,你會選那些引用數最高的論文來看。其次就是追總我欣賞的對象提及的書,像是 Tim Ferriss、Ryan Holiday、James Clear 等人(還有太多),我喜歡藉由這種本身真心熱愛閱讀的 KOL 的推薦來選書,通常不會太離譜。最後,很多讀者和聽眾也會推薦給我好書,這是經營說書的另一個利多。

最後談一下「哪些書優先讀」。如果我有迫切問題想解決,就盡快讀能解決這問題的書。沒有迫切問題的時候,就隨意從書架上拿本書來讀(或電子書櫃隨意選)。真相是,選書順序沒有對錯,也沒有好壞,只有自己當下開不開心。

p.s. 你聽過有人因為讀書順序正確而比較成功的嗎?我沒有。

如果(你以為)有,那也只是他對閱讀能夠持續,而不是因為什麼正確順序。

13 02

工作充實之餘,你怎麼維持你的生活品質?

閱讀。

我喜歡在睡前、洗澡後,在床上讀半小時的書(什麼書都好),主要是讓心情沉靜和培養睡意。你知道的,讀書讀太久一定會有一點睏(我也會),剛好就轉頭睡覺。我床頭總會擺兩到三本不一樣的書,有些輕鬆,有些嚴肅,隨心情挑選想看的繼續讀就好。

你還記得前面的提問「把興趣變成工作」嗎?

正因為,我不認為閱讀是工作,所以我起床、早晨、傍晚、睡前,或出差通勤的時間,只要沒有特別的事情干擾,我大多用來閱讀,因為這是我的興趣。(如果我沒有對前一個問題詳細回答,你看到這個睡前閱讀的習慣,恐怕會覺得很奇怪。幸好有。)

平時還會使用哪些應用/產品/工具?

屏蔽 Facebook、Instagram、YouTube 的所有「動態牆」,避免被演算法吸引滑不停。我使用這個套件至少三年了,帶給我巨大的改變。好處是,我只看自己「有意識」搜尋出來的結果。壞處是,我想不到有什麼具體的壞處。起初,我以為自己會「錯過」很多事情,後來我才發現自己沒有錯過什麼真正重要的事情。因為真正重要的事情,通常身邊的親友和讀者會透過 Line 和私訊傳給我。

13 03

屏蔽 Gmail 預設的收件匣清單,讓你一進去 Gmail 的時候看不到任何「最新信件」。我討厭被 Email 轟炸,也不喜歡隨時收到新信件的感覺,就像我關閉所有手機 App 的通知一樣。但是,現代人難免有很多資訊都躺在信箱裡面,要我們一整天只有幾個時段不開信箱,那是不太可能的。兩全其美的辦法就是這個套件,屏蔽收件匣。在平常的時段,只要我想從信箱找資訊,就使用 Gmail 搜尋欄就可以了(自己總會知道關鍵字吧)。一天當中,只有特定的幾個時段(09:00、13:00、17:00)自己「主動」把屏蔽取消就好,就可以看到新進信件了。

13 04

過去一年,哪個 5,000 元以下的花費,對生活帶來最多正面影響?

Aftershokz AS800 骨傳導藍牙運動耳機,主要有兩個目的:

  1. 慢跑的時候想聽 Podcast 或音樂,又擔心耳機會掉下來
  2. 避免過大的聲音直接進耳朵(我擔心長期的影響)

現在我慢跑和散步的時候會帶著它,由於是「掛」在耳朵上,不用擔心會意外掉落。而且它有基本的防水效果,每次流汗在上面,只要簡單擦拭就可以恢復乾淨清爽。

平時有什麼與眾不同的習慣,或者朋友覺得很荒謬的愛好?

用英文跟自己對話和寫日誌。用英文跟自己的內心對話是從小的習慣,因為用中文跟自己對話顯得太過親密,而透過第二種語言來對話的時候,有一種自我「抽離」的感覺,顯得更客觀、更像朋友的角度。用英文對自己說的話,常常更冷靜、更同理、更有智慧。

用英文寫日誌是後來採用子彈筆記的習慣,原理跟自我對話很類似,用一個抽離的角度去評論一天當中發生的事。而且英文筆畫寫起來比中文字少很多。

推薦你今年印象深刻的一本書/音樂/電影,為什麼喜歡?

音樂「朴樹 – No Fear In My Heart」,YouTube 有歌詞的影音版本,可以搭配這篇文章聽聽。

這好像是我從台積電離職不久之後聽到的歌。當時我的心情仍然很浮躁,充滿不確定感,直到聽到這首歌,感覺獲得了釋懷、救贖和被理解。後來的一年當中偶爾心情不好就會回味這首歌。以下附上其中一段歌詞,推薦給心中有任何恐懼和猶豫的人:

「你也曾經追問,然後沉默。
漸漸習慣謊言,並以此為榮。
因為沒有草原,就忘了你是馬。
你卑微的人生,從不曾犯錯的無聊的人生。
能不能,徹底地放開你的手,
敢不敢,這麼義無反顧墜落,
墜入黑暗中,墜入泥土中的海闊天空」

你認為在生活或工作中,最能呈現出「Lifehacker」思維的一件事?

我想分享生活黑客的其中一種思維:「這些人把目標看做系統,只要有系統就有可破解優化的地方。」像是當初我下定決心要寫部落格的時候,我的目標就是「每週有效率、有系統、持之以恆地產出讀書心得文章」。

一開始我的閱讀、筆記和寫作流程很弱,沒有什麼可取之處。原本我是用苦功去換、用時間去換,但我心中懷抱著一個信念,如果我把這段流程當成一條「生產線」(半導體製造業的想法),我該如何調整它、改良它,以更低的成本和更好的效率來達成我的目標。

這一場優化生產線之旅,促使我接觸數十本書、文章和其他作者的經驗分享,進而轉換成我自己的產出流程。漸漸地,我終於根據自己的實作經驗,彙整出一套可重複應用的產出流程。後來,我也將這套流程製作成熱銷的「化輸入為輸出」線上課程,把整套閱讀、筆記和寫作的步驟拆解成九堂課,把這套技能傳授給更多人。

給正在職場裡努力精進自己,渴望被看見的工作者一點建議?

對正在職場裡努力精進自己,渴望被看見的工作者,我的建議是學會怎麼運用「商業模式」

商業模式就是企業的謀生方式,是一個企業的營運藍圖,是讓一個組織獲得財務支撐,以至於能夠持續運作的邏輯。

就像是建築師在蓋房子之前,必須先畫好工程藍圖,一家公司的經營者必須設計一套商業模式,做為公司營運的指導方針。同樣的道理,一家公司的經理人也必須透過商業模式,將組織的經營方式具體化。而身為「個人工作者」的我們,也能夠藉由商業模式的觀念,將自己在職場上的貢獻和創造的價值,跟自己獲取收益的方式做出緊密的結合。

商業模式有三個元素:創造價值、傳遞價值、獲取價值。通常覺得自己「迷失了進步的方向」(創造價值)或「沒被看見」(傳遞價值)的人,大部分是因為不懂商業模式的運作原理,而過度關注於自己無法獲取價值。懂得前面兩項怎麼執行,第三項通常就會隨之而來。商管書是你的好朋友。

(如果有興趣,可以讀〈商業模式圖:用一張圖「翻轉」人生和職場的標準答案〉這篇文章)

想要更了解你的話,可以在哪個平台或是網站找到你?


本篇原為「Lifehacker Premium」限定文章,目前為限時公開瀏覽

若想獲得更多人物案例故事、加入生活黑客高價值社群,歡迎點此查看,加入我們。

bnr 解鎖隱藏內容 Lifehacker Premium
立即分享

關於作者

留言回應

Subscribe
Notify of
guest
1 Comment
Newest
Oldest Most Voted
Inline Feedbacks
View all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