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Skip to content

怎麼選擇適合工作的咖啡廳?軟體工程師的遠距工作、數位遊牧生活體驗|數字生活圖鑑 #16 —— 海螺專訪

怎麼在台灣工作卻一週只去公司一次?揭露在遠距工作的體驗和困難,以及海螺是怎麼尋找合適的工作地點和環境?怎麼樣的咖啡廳適合自己?

📌目錄

生活在網路科技時代,我們該關注的不是數位工具與科技產品本身,而是個人怎麼運用(或者抵抗)科技與數位的「生活方式」——這才是有血有肉地活在數字時代裡的生活黑客,而不是被困在數字系統裡。

透過這個專欄,我會邀請身旁認真生活的朋友、訂閱會員用文字進行採訪,把他們真實的故事案例寫下來給你參考,讓你與不同領域的生活黑客們連線同步,有意識地升級自己生活的掌握感。

現代人的數字生活圖鑑 #16
海螺 遠距 咖啡廳 數位遊牧地點1

本週的《現代人的數字生活圖鑑》系列,是我們 Lifehacker Premium 社群的軟體工程師兼遠距工作者,海螺。

海螺是第二屆 Notion 訓練營優秀學員,也是第二屆復盤訓練營的結營典禮分享者,人在台灣工作卻能一週只去公司一次,其餘時間的工作地點都是自行安排,這激發他開始尋覓「到底怎麼樣的工作環境適合自己」

所以今天邀請他來和你分享,這個尋找合適工作地點的歷程,以及他目前的咖啡廳數位遊牧生活,相信對你會有所啟發。


先介紹一下你自己,目前的生活和工作?

哈囉大家,我是海螺,目前在內湖科學園區當 iOS APP 工程師。受惠於疫情,我已經持續 2 年過著「一週只去公司一次」的混合型遠端工作生活

如果用三個關鍵字,能更好地代表我:

  • 喜歡街頭小吃與攝影的「偽臺南人」:從小在台北長大,卻在台南生活了 10 年。因為大學到成大就讀機械系,畢業後決定在這工作;台南是充滿美食、熱情和慢靈魂的城市,有豐富的小吃文化,好像只要隨口問問別人最愛的店家,每個人都有私藏的口袋名單;當地人就跟當地天氣一樣,總是充滿友善與熱情,尤其是去市場買東西很容易不小心買太久,因為老闆或老闆娘會跟你話家常;老宅餐廳林立各處,適合閒逛拍照。
  • 「半路出家」的軟體工程師:過去曾在傳統機械產業工作,但因為發現它是一個規律、穩定、風格偏向保守的產業,跟自己喜歡有變化和彈性的工作與生活完全相反,便決定轉職。
  • 咖啡與音樂成癮的數位遊牧人:每個人都有打開新的一天的方式。對我來說,就是享受一杯咖啡,再配上讓人舒暢的音樂就是我的生活啟動開關。這 2 年總共遊牧過 30-40 間咖啡廳,所以接下來會跟你分享我的咖啡廳數位遊牧生活。
16 精選圖片

你怎麼會開始過著數位遊牧的生活?到處遊牧是什麼樣的體驗?

因為公司開始實行遠端工作,一開始覺得在家遠端辦公蠻舒適的,家裡辦公設備又更齊全,有雙螢幕,走幾步路又能拿到零食,但漸漸的發現我只要進房間,就會不自覺的疲憊。工作地點也從房間書桌上,變成很慵懶的坐在床上辦公,甚至起床時就直接在床上打開筆電,不只大腦的思考速度變慢,連身體也怠惰下來。

於是我不禁在想:「大家都說遠端工作是福利,但我怎麼卻感受到慢性疲乏、要累死?」工作效率低跟懶惰的態度,讓我充滿罪惡感,後來慢慢才發現,這是身體對我的警示——房間是我休息耍廢(踩煞車)的地方,但我卻硬要讓自己打起精神工作(踩油門)。

其中一個讓我最想離開房間工作的原因,是因為我房間坪數不大,待久會感受到空間的壓迫,有點像是在優質的監牢裡工作。而且看不到他人一起辦公,會讓自己有種孤軍奮戰的感覺,不知是不是因為 16 型人格是 ENFP,就想出門到處看看走走。

開始覺察到自己的狀況後,決定尋找其他優質的工作場所,其實也可以去公司,但通勤時間有點過長,而且周遭的午餐選擇太重複,所以先暫不考慮。

後來嘗試過圖書館、便利超商、速食店、手搖店、早午餐店、民宿、公園、山上等不同地點工作,最後歸納出自己對異地辦公 11 個需求,可以分為 3 個面向:

  • 提供插座
  • 提供舒適椅子
  • 提供廁所
  • 提供飲用水(不用一直點咖啡飲料)
  • 提供 Wi-Fi
  • 可以自然講話但不會太吵雜
  • 能遇到其他跟你一樣都在努力專注某事的人
  • 柔和音樂或是白噪音
  • 穩定舒適的光源
  • 溫和涼爽的溫度
  • 寬敞的空間

後來發現咖啡廳符合我心中理想工作空間的樣子,在荷包與時間許可下,就開始嘗試各種不同的咖啡廳。

有時除了要進公司那天之外,剩下的工作日都會在咖啡廳度過。也不只有工作時才會去,如果想要深度思考事情、進修課程時,都會想到咖啡廳作為專注的一種儀式感。

通常我會在吃完早午餐後、接近中午時間前往,到了咖啡廳時,我會先向「讓我能持續在咖啡廳一整天的關鍵角色」謙遜地低頭,找找插座先生在哪。 😆 選定好一日座位後,讓身體隨著咖啡與音樂放鬆,開始輕鬆簡單列下今天須完成事項,接著開啟 Spotify 鼓舞自己後,就讓精神就沈浸在工作中。

工作片刻後,會走出咖啡廳透透氣,享受一下外在的陽光與空氣(也可能陰雨綿綿XD),緩和一下高度集中處理事情的疲憊感。通常我會在咖啡廳待上 4-8 小時,取決於任務處理的順暢度。如果久待,通常代表很順利進入心流,高效模式持續運作;如果提早離開,可能任務卡關,需要轉換環境,讓自己休息並再次進入思考。

16 02

為什麼不是選擇在家工作,而是到咖啡廳工作?

我用以下表格的 7 個因素來分析我在咖啡廳跟在家工作的狀況:

需加入 Lifehacker Premium 則可閱讀全文內容。
bnr 解鎖隱藏內容 Lifehacker Premium

立即分享

關於作者

留言回應

Subscribe
Notify of
guest
0 Comments
Inline Feedbacks
View all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