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Skip to content

超越同齡人的 00 後大學生,怎麼找尋多重身分的生活平衡?|數字生活圖鑑 #12 —— 26 專訪

這時代每個人都可以多元角色地生活,但只有少部分人能找到角色之間的增強迴路。然而,26 在這一方面很有自己的一套,今天邀請他來分享,關於「多重身分下的生活模式」。

📌目錄

生活在網路科技時代,我們該關注的不是數位工具與科技產品本身,而是個人怎麼運用(或者抵抗)科技與數位的「生活方式」——這才是有血有肉地活在數字時代裡的生活黑客,而不是被困在數字系統裡。

透過這個專欄,我會邀請身旁認真生活的朋友、訂閱會員用文字進行採訪,把他們真實的故事案例寫下來給你參考,讓你與不同領域的生活黑客們連線同步,有意識地升級自己生活的掌握感。

現代人的數字生活圖鑑 #12
12 精選圖片
  • 今天邀請到的 26,是我們 Lifehacker Premium 社群的「死嗑自己的代表人物」,無論在工作、生活還是在購物上。
  • 第一次見到 26,是在 2022 年的會員實體聚會,當時他一頭長髮散發著「非尋常人」的藝術氣息,果然在相識交流沒多久後,發現這人正以一種新一代人的特殊模式活著——2000 年出生,工作室負責人、攝影師、經營獨立樂團,還是一名休學的大學生?
  • 我曾經在這篇文章中說過:「這個時代每個人都可以多元角色地生活,但只有少部分人能找到角色之間的增強迴路」,也就是每一個角色,都能支持另一個角色;每一個技能,都能升級另一個技能;每一個經驗,都能替另一項專業增值。然而,我認為 26 在這一方面很有自己的一套,是代購工作室的負責人、攝影師、音樂人,也是將去日本進修的大學生,所以今天邀請他來分享,關於「多重身分下的生活模式」,相信能給你一些啟發。

先介紹一下你自己,目前的生活和工作?

大家好,我是 26,千禧年出生,土生土長的北部人。目前是一間小型代購工作室的負責人、攝影師、經營獨立樂團、同時也是準備重考去日本進修的大學生。

身兼非常多身分,如果單論個別的身分可能都可以有規律,但全部擠在一起的時候,生活就會變得非常緊湊。常常一大早上完早八之後,中午配著午餐處理公司財報、進出口相關事務,下午馬上就接一個攝影案,晚上再來個樂團的集練以及開會,如何打理好這些多重身分成為我一個非常大的課題

這些身分除了讓我有「找尋平衡」這個任務以外,「不斷的進修」也是我非常重視的一件事情。我的生活沒有分平日跟假日、更沒有分幾月和禮拜幾,唯一可能有的區別只有天氣的變化吧;每一天對我來說都是一場嶄新的戰鬥,除了上課、處理文書雜務、管理公司組織、進行音樂藝術創作以外,空閒時間我很喜歡看書、看電影、逛美術館的展。

我的未來目標一直都沒有變,我希望透過藝術創作聚集所有跟我有共感的靈魂,我想用音樂以及影像告訴他們:「他們生活經歷過的這些苦痛我都懂,我懂你們。」

在這種來回切換身分的生活之下,我努力地「順應」我的生活、去調整出適合我的生活方式。

11 01 1 1
為了某一場表演拍的平面宣傳照片,只要持續熱愛自己的工作就不會對工作這件事有所排斥吧!

不停切換身分去生活是什麼樣的一種體驗?

來回切換身分的生活在找到適合自己的一套生活流程之前會過得非常痛苦,常常上一個身份還沒有完全卸下、你就必須開始下一個身份的生活,最一開始的時候我最不習慣的地方就是同時身為員工(音樂相關產業)以及老闆(工作室負責人)兩者的身分切換,常常不小心對老闆用上了老闆的語氣、也常常不小心對員工太過客氣嚇到他們,這件事在一開始是比較困擾的一點。

撇除這些困擾,擁有很多身分的生活可以看到很多不一樣的風景;藝術圈的人是一個面向、大學身邊的朋友是一個面向、音樂圈的人也是一個面向、當然生活黑客群島上的各位也是一個面向,這些身分彼此都有彼此信仰的價值觀,有些時候不同身分的價值觀甚至會互相牴觸;作為一個體驗的更多、可以看見的更全面的人,我可以從這些圈子裡,大家的生活方式裡面,萃取出我認為適合我生活的碎片、再加以汰除掉我覺得不適合自己的那些碎片

藉由參考別人的生活去打造出一個真正適合我的「生活流」,我覺得這就是擁有跨度較大、不同身分的人的優勢。

總結來說,我覺得來回切換身分是一件可以看到更多不同、瞭解更多可能,同時在這些可能完全相反的人群中找到各自的長處並加以利用在自己身上的一個生活模式。

你是怎麼在不同身分中來回切換的?

我很喜歡在每個任務階段結束之後做一件「儀式性」的事情,去面對下一個準備要完成的任務。例如我睡前一定會擦一款屬於睡前的護手霜、表演當天絕對一點食物都不吃、拍照當天一定要喝特定口味的能量飲料等等;雖然我也不知道這件事有沒有什麼科學根據去增加我們的效率,但對我來說,就好像做了這些事情身體就會清楚現在應該做哪些事了,所以直到現在我都還是會繼續用這個作法去面對我的生活。

另外想特別提一下,我不會特別拘泥於「一定要怎樣怎樣」,當我發現我的生活裡面可以有更好的解決方式之後我就會切換成另一種儀式性的方式,這件事沒有一定,基本上都是遵照著我自己的內心在決定的。

你認為「做什麼」最能代表你的「生活品質」和證明自己活著?

這個問題我應該會拆成兩題來回答,分別是「代表生活品質」、以及「證明自己活著」。

需加入 Lifehacker Premium 則可閱讀全文內容。
bnr 解鎖隱藏內容 Lifehacker Premium

如果大家想要更了解你的話,可以在哪個平台或是網站找到你?

我目前只有經營我的 Instagram ,今年有計畫開設 Youtube 頻道,大家可以在這兩個地方以及生活黑客群島的 Disocrd 伺服器上找到我~

Disocrd:26phi#0417

Instagram:26phi

Youtube:珐埃ファイ


🔏 本篇為「Lifehacker Premium」會員限定文章

想獲得更多人物案例故事、自我管理和升級工作效能與生活品質的方法?

加入生活黑客高價值會員社群,點此查看會員方案,加入我們 👋🏼。

立即分享

關於作者

📌 目錄

留言回應

訂閱
接收通知
guest
0 留言
最新的留言
最舊的留言 Most Voted
Inline Feedbacks
View all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