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週收到這款 HiDock H1(整合 OpenAl Whisper 的集線擴充座)的首發體驗,坦白說我一開始不抱期待。
因為不太可能取代我 2023 年才花了不少錢購入、用到現在的 CalDigit TS41。這些年,我用過各種品牌的集線擴充 Hub,終於覺醒認為線材擴充台要買就買最好的,畢竟就放在桌上不動,接口數量、頻寬速度直接拉滿,未來換電腦或螢幕時,不用再去擔心是不是又要升級。
結果使用 HiDock H1 後,我發現這產品的設計是真有意思,是有使用場景的,而且還不少。
所以哪些人會適合 HiDock H1?已經有集線擴充座 Hub 的人,還要買嗎?
廢話不多說,你可以先看 60 秒快速介紹影片,讓我們直接進入內容 👇🏼:
用筆電工作,覺得「接口不夠」的人
首先,如果你的筆電接口數量不夠用,你通常已經買了 Hub 來擴充。但除非你移動工作量非常大,否則我不太推薦「口琴式」的 Hub ,因為會讓桌面更亂。
大部分人若要進入專注工作狀態,通常是「固定工作位」。無論是線上學習、會議,還是認真辦公,這時候如果需要語音轉錄文字,還要你額外把手機掏出來、打開語音轉錄的 APP,放好位置,實在有夠麻煩。HiDock H1 因為一直就放在桌上,只要按一下實體按鍵就開始錄音,直覺多了。
「欸?要開會了?」(直接按一下開始錄音。) 「有不錯的想法突然出現,想要用講的記錄下來」(直接按一下錄音。)
因為完全不用拿出手機、打開其它軟體,不會打斷你的專注,也不會佔電腦的運行速度。HiDock H1 會在你把裝置連接電腦&打開服務網頁時,才會陸續上傳到它們的雲端進行轉錄。
🙅🏻♂️ 除了優點特色,講講 HiDock H1 做不到的事
- 首先,回到我自己的使用,可以跟 CalDigit TS4 比嗎?答案是不行。雖然 HiDock H1 有雙 HDMI,但沒有 DP,也沒有 Thunderbolt 4,所以我目前給 MacBook Pro 的 Hub 依然是用 TS4。(但 TS4 要 NT$12,000 阿,不同用途跟價位帶)
- 如果你已經有專業的外接麥克風(我是 RODE PODMIC USB 和 ATR2100x),HiDock H1 的錄音只能用它自己內部的麥克風,不能用第三方的。不過你依然可以在線上會議中,選擇輸出裝置用自己的麥克風;搭配雙向降噪的紅色推桿,其實 HiDock 的內部麥克風,錄音的品質還可以接受,比起原筆電的好很多。
- 目前將語音逐字稿轉成摘要的 Prompt 無法自訂,但官方有說未來會開放。如果想用自己的 Prompt,也可以把音檔下載,我目前是用 Memo AI 或 MacWhisper 輸出個人化的重點摘要。
- 語音檔&逐字稿&摘要版本,有公開連結能一整包分享,但對方需要註冊 HiNote 和登入。
- 上面講到 HiDock H1 不會佔電腦速度,也表示「沒辦法實時轉錄」。當我們說完話、會議結束,按下錄音停止鍵後,過一陣子就能看到自己的語音檔和逐字稿。
✅ 怎麼樣的人適合 HiDock H1?
- 對於 90% 的工作者,HiDock H1 接口數量已經足夠豐富,有 3 個 USB-C、2 個 USB-A(皆為 3.2),還有 SD / Micro SD 卡,和 2.5Gbps RJ45 乙太網路孔。一條線連接筆電拓展各種設備,還能有 100W 充電。以後到工作位,只要幫筆電連上一條線即可(原廠線長 1 公尺)。
- 還沒有專門的麥克風和耳機的人,HiDock 直接幫你省一筆。
- 耳機是加購的,但對於辦公室工作者應該是剛需,因為你不會想要其他人聽到你的會議內容?如果你開會到一半要移動,也可以直接拿起來,連接速度是真的快,聲音馬上就傳到耳機裡,耳機上也有錄音按鈕。
- 不過無線耳機雖然不是入耳式(我個人喜歡入耳式),帶起來好開放好沒安全感,但不會掉,聲音品質及格而已。
- HiDock H1 也有藍牙能連接手機,將你的通話錄音起來,或者當你手機的藍牙喇叭(喇趴品質居然還行,這點有讓我驚艷到)。
- 既然你都看到這了,我跟廠商再拿了個折扣碼當小禮物,有需要的朋友記得用上:raymond200;目前募資預購價不到 7000 元是還不錯的價格;如果回到原價超過 10000 元,我就會再考慮有沒有真正會用上了,畢竟轉錄可以靠其它應用,但就麻煩些。
募資預購頁:https://hidock.tw/DMcdX
🤖 終身免費的語音轉錄文字、AI 摘要?
另外想額外提的是,現在的語音轉文字的 AI 服務,大多是基於 OpenAl Whisper,這套本就是開源免費的,只是很多人拿來包成介面更好的產品來收費。
而 HiDock H1 提供「終身免費」無限量語音轉錄,這裡的「終身」是指這家廠商活著為前提,但相比一些花了錢買了產品,結果轉錄服務還要額外按量收費,也同樣要祈禱公司不要倒的,這好多了 👍🏼。除非人家真的寫了一套很棒的 Prompt 來做到各種場景的摘要和文字處理。
這種使用 AI 的技術,我都會建議大家自己能學會就掌握,例如有特殊需求的語音轉錄,我還是會用我上面講的那兩款做語音轉錄,只是稍微麻煩些。
最後,我之前有分享過,讓 AI 普及化的方式,一定是整合在我們已經習以為常的硬體上,最好的切入點一定是手機,因為你的手機既是麥克風、喇叭,重點還有搭配這幾年一直進化的攝影鏡頭,搭配 AI 圖像辨識、UI 介面的判斷,未來實現完全體的 AI 助理已經不遠,各大廠還在努力中。
只是我沒想到的是,其實我們的工作桌上一直都有一個產品放在那,那就是擴充座 Hub。搭配實體錄音按鍵,讓 AI 錄音和文字轉錄變成簡單直覺的事,這切點真的有意思,厲害。
※ HiDock 美國官網也有一篇蠻棒的文章2,要購買的朋友可以先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