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162 – 什麼是對的「放棄點」 / PM 實戰課 / GPT-5 最新應用 ®️雷蒙週報

回到桃園後,我陷入備課的孤獨專注,也在壓力下反思:是什麼讓我還能繼續撐下去?回顧過去五年,從 Podcast、Notion 課程到超級個體工作術,我才理解「在最好時刻選擇放棄」是一種內在的滿足策略。這次週報,我記錄了這份掙扎與體悟,也謝謝柚子一直陪著我,讓我在混亂裡依然相信自己。

📌目錄

📸 第 162 期(7/30-8/17)封面照片:備課漢的夜。

回到桃園後的這兩週,我把自己關進了備課時光屋。一方面好像有點享受這種「一個人專注做事」的氛圍,另一方面卻也覺得這樣好枯燥,像是到手的 Swtich 2 還沒有拿來玩、就連鬼滅之刃無限城都還沒去看,又看著手臂上的皮膚不斷裂開脫皮,代表我這陣子的壓力狀況挺嚴重。

這種「不斷備課」的狀態,是我想要的嗎?我在某天的下午,看著窗外,這樣問自己。

是什麼讓我在極大的壓力狀態下,還能撐著自己繼續往前?

這個問題,讓我回頭看了創業的這五年。

第一年弄 Podcast、每週準備 2 篇給訂閱會員的付費電子報;第二、第三年圍繞著 Notion 設計課程、實驗訓練營的模式;直到去年(第四年),我把身上所用的各種數位工作術(AI、閱讀到筆記、自動化)都打造成系統化的課程榨了出來。

加上,今年又是一堂大課《超級個體工作術》的籌備,一般人可能都會覺得:「靠咧,你產量會不會太高,都不會 burnout?」

其實…我當然也會感到疲倦。

比較慶幸的是,這陣子準備的這堂《超級個體工作術》,更像是把過往這五年的開拓之路,做個好好的總結,是一種向內書寫,對我來說可能是一種療癒,不像前面幾個產品一樣,必須得去追新的工具&功能更新,有時候不小心會把自己弄得很焦躁。

不過同時,我也在思考,是什麼讓我在極大的壓力狀態下,還能撐著自己繼續往前?

我再整理過往歷程時,發現了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

最低谷的時候,不輕易放棄

我很少在自己覺得最糟糕的那天放棄,反而好像都是在,感到還不錯的時刻,向自己說:「可以了」。

  • 從大學在校內發起第一屆的 iGEM,不到一年我就覺得這完全不適合我,我根本是在浪費人生,除了要籌錢、喬事情,處理各種雜事,還要被找進來的團隊成員冷嘲熱諷,但我還是堅持了兩年,一直到最後,跟團隊在 MIT 拿了項目的金牌,在團隊最高光的時候,選擇離開。還記得當時壓力大到,我會到健身房打沙包,打到兩隻手的關節濺血…。
  • 還有因為智能工作宅的系列記錄影片,我們 YouTube 頻道用一年時間,從 0 到 5 萬訂閱,做到算是講「智能宅」這主題的品類第一,廠商合作邀約收到手軟,但也選擇先暫離,推掉 90% 的業配,專心做我們的數位工作術本業,沒有繼續。
  • 加上我也是台灣最早推出 n8n 自動化工具線上課的人,我部落格上的 n8n 教學文瀏覽量已經超過 40 萬,甚至都要追過我的 Notion 教學文了,但我也沒有趁勝追擊,立刻去開 n8n 的高價實體課。現在看著有很棒的實體課漸漸出現,我也很開心。
  • 或者我們 Notion 教學,從 2021 年至今,應該還算保持在中文世界的第一,無論是學員數量,或是教學資源,但我一直沒有推出更多模版去補足大眾市場,或者向上把高價顧問服務這塊需求承接,僅僅專注在訓練營模式,也是一種在最好的時刻放棄。

如果有一個大佬,從商業經營的角度來看這些岔路,一定會把我痛罵:

「都有了好的開頭和影響力累積,拿一些資本找人來放大,一定賺爛阿,你蠢喔。」

的確,如果從商業的角度看,這或許挺蠢的。但最近我才慢慢理解,這種看似不合邏輯的「放棄策略」,從另一個角度來看,也是我的「滿足策略」。

它像是另一種內在的聲音,會告訴我:「嘿,你已經走到這了,挺好的,足夠了。」

回頭看這四段經歷,每一段嘗試的過程,都有極其狼狽無助、痛苦掙扎的夜晚,但有了這種「滿足策略」,就會讓整段經歷變成一種說出來會笑笑的體驗。

慶幸,沒有在最低谷的時候選擇放棄,才能有了完全不同的體悟。


2025 Q4 能回歸影片內容的吧?

還記得去年同樣是八月(雷蒙週報 142 期),因為看到何同學的記錄片被感動,也開始拿著手機、Action5 Pro 掛在脖子上這樣去記錄生活,想說每一年,可以把今年的生活片段拿來剪輯影片,配上我平常累積的寫作內容,就應該能做成像是張修修、Ali abdaal、MoneyXYZ、大耳朵 那樣,看著鏡頭分享一些自己生活、事業、工作上的體悟,結果至今我還是沒做到。

因為我很清楚知道,這時代越來越少人看長文,既然都寫長文不如拍成影片(因為腳本都好了),也能讓我的內容更多層次,不要都只是談工具那樣冰冷、沒有人的味道和情感。

所以感謝柚子,想盡辦法把我 2026 年的工作盡可能排開(?)

先讓每年兩屆的 Notion 訓練營&每年一屆的復盤訓練營,在明年都先暫停一會,相信再歸來之時,一定會是更好的版本。

另外,柚子這幾天也跟我分享,她找到自己下個階段的動力來源,怎麼在我們到處旅行遊牧工作時,也能有屬於我們特色的產出,我也很開心,因為我最喜歡的,就是看著她把我們生活片段,做成一些記錄影片。像這次備課時,看到這個部落格,在經營之初,甚至有不少文章,是由柚子寫的1

寫到這裡,還是想謝謝我家這位可愛的柚子,一直在我身邊陪著我,否則我應該早就壓力大到崩掉吧。

這幾年,因為有她和我一起打拼、一起耍寶,一起體驗生活,也讓我重新學會信任自己,開始願意找人合作,漸漸打破那種過往一直認為「我只能靠自己,不會有人想要幫忙我」的錯誤認知。

這次的週報,不知道為啥寫了這麼多 murmur,如果再修修改改就不用發了,所以就寫到這吧,也謝謝你願意讀完我很亂的心情記錄 XD


🤝🏼 本期推薦:PM 思維升級實戰|打造變動時代的專案主導力

PM思維升級實戰|橫式影片縮圖 1920x1080.compressed

2020 年,我因為疫情被迫回台,在職涯的十字路口卡關迷惘。當時不確定是要直接創業,還是要繼續去大公司練功,加上我也沒有什麼人脈資源。最後,我厚著臉皮傳訊息給當年我很常的作者 游舒帆 Gipi 尋求建議,沒想到一聊就是翻轉我人生的一次見面。

他沒有那種「正規軍」看不起「野路子」的眼神,反而真心把自己累積的經驗全攤出來。後來我去大企業做數位轉型特助,每天被三個事業群轟炸時,幾乎是靠著 Gipi 的文章當「題庫」在刷,才不至於迷航。

這些年一路走到創業,一人公司、自由職業,甚至後來還能和 Gipi 創辦的商業思維學院合作講座,我才更深刻體會到,有一位亦師亦友的前輩,是多麼幸運。回顧起來,我當初在訊息裡寫下:「雖然我們影響力有限,但我們會努力成為能幫上忙的人。」現在能推薦他的課程,就是最好的回饋。

這次他和知識衛星推出的《PM 思維升級實戰》,對象不只限產品經理。因為現實是:要在充滿不確定性的世界把事情做成,你需要的不只是框架,而是有人帶你看懂「為什麼要這樣做」。這正是 Gipi 最強的地方。

如果你想在混亂裡練出可靠的專案管理功力,這會是最實戰的選擇。

《PM 思維升級實戰》課程頁面:https://hi.sat.cool/BjyuW

《雷蒙週報》讀者專屬折扣碼(300 元):raymondpm


📍 本月&即將的重要活動和消息?

  • 第十屆 Notion 訓練營預計在 8/23、8/24 的週末發佈招募資訊在 Discord 內。如果你過往是 Notion 訓練營的優秀學員,要記得上島查看唷!(先提醒 9/19-9/21,會去林口兩天兩夜的團隊見面和訓練,可以先保護起來)

這週,我的輸入和閱讀?

—文章和學習筆記—

📝 19 歲輟學到斯多葛哲學商業大師|超級個體案例

我一直很佩服那些能把古老智慧實踐、重新包裝成現代商業價值的人。Ryan Holiday 就是最好的案例之一,他用親身實踐,證明了在這個快節奏的現代,最古老的哲學也有市場。

❓ 如果你一輩子只能追求一件事,你會選擇什麼?

這種以生命影響生命的鏈條,才是我願意一輩子玩的無限賽局。

🧑‍🤝‍🧑 瓦基的每週讚美挑戰:向雷蒙致敬

謝謝瓦基的突如其來的小驚喜,其實,過去的我也很不懂得去讚美他人。

​常常會覺得同領域的工作者,會是競爭者,畢竟台灣市場就這麼小。加上從小的窮人心態,不自覺地會進入一種零和賽局 ——「如果別人把這塊蛋糕吃掉,我就會餓死。」​後來認識到一些願意互助的創作者、前輩和老婆才慢慢意識到,原來好的合作能讓市場更大。

💬 我是如何開始接案、成為自由工作者?提高報價的方法?

雷蒙與呂罰在不停 Podcast 的採訪內容精華摘要,從現代工作者四個職涯階段,到如何建立專業自信心?案源開發策略、專業服務報價的定價策略、以及如何從單點服務提升為系統化價值創造?

💬 超級個體是什麼?與電左 Jacky 暢聊三十歲後的工作和人生哲學

本文精華摘要我在《電扶梯走左邊》裡的訪談內容,從學生到「超級個體」的轉變歷程。怎麼在這時代,走出「一個人的商業模式」?怎麼做到把熱愛變成專業,再把專業設計成可變現的商業模式?

數位工具和 AI 應用

📱 GPT-5 全新應用情境教學展示:免費用戶也能用的福音

分享 GPT-5 的最新應用解說,不只更聰明、更直覺(不用選模型了),並整理快速生成網站應用、小遊戲、語言學習、寫作能力、科學研究……等應用成果給你。

🎙️ 10 分鐘完成 Podcast 訪談精華稿:我的 AI 寫作助手流程

如何運用 Notion AI 與 Google Gemini,在多人 Podcast 訪談後,快速將 1 小時的逐字稿轉換為結構清晰、可讀性高的精華文稿。透過 AI 協作與人工潤飾,10 分鐘即可產出一篇好文章,並保留真實經驗與個人觀點的完整工作流教學展示。

🤖 Manus AI 實測指南:最直覺的 AI Agent?不只是聊天機器人?

經過兩個月深度使用 Manus AI,我發現這不只是 AI 聊天機器人。透過一次呼叫出多個 AI Agents,Manus 能自動完成從資料搜集、分析到網站部署的完整工作流程。如果你想突破傳統 AI 聊天工具的限制,想體驗真正的 AI 協作模式,Manus 值得你試試。



🤝🏼 如果你喜歡〈雷蒙週報〉並願意幫助我繼續分享下去
〈雷蒙週報〉是繁體中文圈 Top 的數位工具應用、科技產品的電子報品牌,提供現代人如何聰明工作、提升生活品質的方法。訂閱者超過 19,000 人,開信率 > 60%;為了讓這電子報長久經營,我可以協助你推廣好的產品、服務或活動被更多人看見點此進一步瞭解如何跟我合作 🔗


  1. 例如這篇 2020 年,我們第一次舉辦實體的 Live Podcast 記錄文;還有從北京撤退回台灣的記錄↩︎
分享按鈕

關於作者

留言回應

訂閱
接收通知
guest
0 留言
最新的留言
最舊的留言 Most Voted
Inline Feedbacks
View all comments

領取高效生產力的秘訣!

Free 免費 NT$ ?????
免費入門課&電子書&精華文章一次帶走
  • 聰明工作者的 10 堂體驗課
  • 現代人必備的 25+ 款數位工具
……更多你需要的現代人精進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