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一人公司如何做到千萬營收?產品設計組合、成本管理和人生選擇

這可能是最後一篇營收分析文?獨立創作者、一人公司如何做到千萬營收?這可能是普通人最容易實現的方式。比起數字、產品組合、六大收入項目,我更在意每個選擇、反思和心境轉變。希望這些經驗,能給也在路上的你一點啟發。

📌目錄

💭 為什麼寫這篇文章?

這是 2024 年的公司營收分析文,是創業路上的一份自我檢查。

同時,也做為上一篇《獨立創作者,不到一萬粉絲,怎麼年營收 960 萬?》的延續。

再次於文章開頭強調,這系列文最有價值的,其實不是數字本身,而是我在開頭和文末的反思

賺到一千萬的方法

前陣子在社群上,看到有人寫「賺到一千萬的方法」:

10 萬元賣給 100 人、5 萬元賣給 200 人、1 萬元賣給 1000 人、5000 元賣給 2000 人、1000 元賣給 1 萬人。

這是個很好的商業假想,可幫助自己釐清「客戶、產品、服務」的策略&定位。

經過這幾年的實踐和驗證,我發現自己不是選擇任何一條路。

而是用了個組合拳,達到一人公司模式的千萬營收。

這可能也是普通人,最容易實現的方式。

我的產品組合(2024 年版)

一人公司銷售漏斗
  • 5 ~10 萬以上:專業服務(實體授課、企業內訓、企業顧問)
  • 1~2 萬:訓練營產品 + 服務(我不認為訓練營是純產品,而是高強度服務,後面細說)
  • 2000~3000 元:主題式課程產品(給出具體解決方案)
  • 1000 元:Notion 模版
  • 500 元:或許 2026 年可以出版個實體書了?

2023 → 2024 年,有什麼變化?

心態的轉變:追蹤者變多了,壓力也大了

  • 在 2023 年,我的電子報訂閱者平均只有 6500 人;在 2024 年成長到 15000 人;2025 年中的現在已經破 20000 人。
  • 好像不能再說自己是個路人創作者了…?不過坦白說,我好像更喜歡追蹤者不多的自己、更享受去當一個小圈子裡的專業工作者。
  • 現在因為關注的人多了,很可能會因為進入公眾視野後,做什麼都被放大檢視、生活的一些自由度就被剝奪了。例如我現在說啥,都可能被說「阿不是因為你有粉絲、有影響力」。(即便我從來不稱呼我的讀者們為粉絲。)

營收方面:反省 → 健康 → 把時間買回來

  • 2023 年的公司總營收是 960 萬,但實質淨利不到 5 成;去年的第一篇文章,寫得更多是反省。因為真正瞭解漂亮營收數字背後工時和精力投入的,只有自己和家人,還有跟我們最近的會員島民。
  • 2024 年的總營收破千萬,相比去年的成本也更健康了。4 年的苦逼創業,這兩年終於有一點自在。當業務項目穩定後,也要開始思考將重複的事情給工具和 AI、能外包的工作找到合適的夥伴,讓一些很棒的人,能來我這做喜歡、有挑戰的事,又能賺到薪水和自由,想到就開心。

2024 年・一人公司 六大類收入分析

以下六大類,跟 2023 年的分析一樣,直接展開,看看公司營運策略上的變化。

第六名:聯盟行銷(Affiliates),1.4% → 1.78%

去年本來想拉高聯盟行銷的比例,結果依然是六類比例最低的。

後來我想通了。

主要限制在於,我會用的產品就那幾個,不用的我也不會推

所以這部分注定有個明顯的天花板,那就佛系不追求了~

不想要成為那種,只為了賺錢,卻盲目推薦垃圾產品的人。

這邊看我這陣子推薦的數位工具產品


第五名:專業服務(Services),8.4% → 3.27%

這部分是由外部邀約授課,無論企業單位、政府學校、個人顧問諮詢組成。

2023 年的文章內有寫到,2024 年為了要打造「可重複運用、可累積」的數位產品,會把一次性的單點合作(授課邀約)給婉拒。我甚至連公開的個人諮詢服務都關了,所以專業服務從去年的第四名掉到了第五名,這是好事👍

不過我最高單價(破六位數)的顧問服務也是屬於這部分,但就非常挑案子。

回顧 2024 年,我還是去了:

  • 室設圈的 2 天 Notion 實體班授課
  • 電扶梯走左邊年會
  • Esor 新書&瓦基課程職人直播……等

現在對於合作邀約的考量要素,除了覺得有這合作或對象有長期互助的價值去深度耕耘之外,更重要的是,能不能留下可持續被搜尋、運用的數位資產(影片、Podcast、訪談文章……等);當然,還有對方有不有趣、用不用心,如果能寫出像這樣的文章,我大概都會答應 😆

一次真誠對談合作,勝過十次淺層曝光。

比起追求大量、高頻率的短曝光,我更在意的是合作的品質和深度。

另外,雖然我這兩年沒怎麼跑實體演講了,但也因此讓「Notion 講師團」越來越成熟:

把事情交出去,其實不是吃虧,而是打造更好的多贏生態。

※ 雖然 2024 年都在專心打造產品,所以沒怎麼參與訪談類合作;但這不急,隨著 2025 年推出的「超級個體工作術」五年大課,預計會參加不少訪談。


第四名:社群會員(Membership),11.2% → 4.87%

我在上一篇講過,在創業路上,我們做最對的一件事,是在品牌建立的最初期就推出會員訂閱服務。

這件事很難,但很值得。

在上個月的實體活動上,有人問到我:

「雷蒙,訂閱會員做起來很累耶,你怎麼持續做這麼多年的?」

我是這樣回答的:

「我一年只收 3650,一天只要 10 元,就知道我沒打算靠這項目賺錢。」

「這費用只是一個篩選門檻,加入會員的人,只要有所投入,能獲得的價值絕對遠超這個價錢。」

甚至柚子今年找了一些會員,一起把「共學團」升級。現在在我們社群的下班時間,常常看到 Discord 社群上,有島民常常會開直播一起共學討論,無論是 Canva、線上課程學習、語言學習,還是一起運動或烹飪料理……等,真的很感動也很開心。

我記得,那段對話的結尾,我這樣說:

一人事業經營,要區分哪些是營利項目,哪些是做快樂的。」

「像是去年搞得半死的年會,以投入的時間、體力來計算,根本不划算,但我們還是弄得很盡興,因為這追求的不是賺錢,是體驗,值得。」

⬇️ 關於我們的社群&會員,與其自說自話,不如讓我們的資深會員分析給你看

cover f
從學習者視角解析「鐵粉養成術」:雷蒙三十怎麼養出忠實鐵粉?
一位參與多堂雷蒙課程、訂閱會員的資深學員,從學習者、購買用戶的角度深度分析雷蒙如何實踐 Kevin Kelly 的「1000 個鐵桿粉絲」?為什麼雷蒙三十的課程讓人一上再上?如何打造忠實鐵粉、活躍的學習社群的核心策略?
Logo 2blog.lifehacker.tw

用門檻過濾出同路人,用陪伴創造真實連結。


第三名:廣告業配(Sponsorship),5% → 5.85%

雖然百分比沒啥變,但從第五名變成第三名,加上因為總營收也變了,所以這部分的成長蠻可觀的。

不過,我明明 2024 年沒啥更新 YouTube 影片?這怎麼回事?

主要是我們的「電子報版位」,開始定期有品牌、廠商來邀約。

甚至有不少品牌,因為過往效果不錯,所以「直接包牌」,一口氣包了多期的版位。

例如:六角學院有跟我說,上次宣傳幫他們帶來 100 多位的報名。

所以我計畫在這個月底,把這版位的合作方案調整下,讓好的品牌和產品能被看見,也讓雷蒙週報的創作更健康,一舉多得。


第二名:版稅(Royalties),36% → 18.85%

2024 年,我放在 Hahow 平台上的《Notion 實戰課程》上線滿 4 年,總人數持續成長,目前成為 Hahow 平台上付費學員人數 Top5 的產品(超過 13000 位學員)。

▍2023.03 課程突破 9000 人的記錄

如同去年預估的,這部分的收入一定會下滑。

在這邊,也要打破大多數人的誤解 —— 以為內容創作者只要開課後,就能爽爽領被動收入。

我們的課程之所以有別於目前 90% 的課程的銷量只在募資期,主要是因為我們願意持續去經營、更新內容、服務學員,專注再讓同學們有所成果和改變,例如 Notion 訓練營今年要辦到第十屆了。

內容創作的目的,不是打造被動收入,是長期信任的累積。


第一名:數位產品(Digital Product),38% → 67.15%

如上一篇喊的計劃,我確實如期打造了 7 堂課在我的 lifehacker.tw 網站上(ChatGPT AI 工作術、數位閱讀學習法、自動化工作、復盤的技術、數位工具地圖、Notion 入門課精華和 Notion AI)。

正因為 2024 年整年都在專注打造「自己家」的數位產品,這個轉變讓我們的數位產品收入從去年的 38% 大幅提升到 67.15%,成為我們最主要的營收佔比。

自產自銷的掌控感很不錯,不會被大平台分潤抽個 5 成,但卻一點也不容易。

就跟當人員工&自己出來當老闆很像,你要全責去負責行銷、找客戶、設計產品銷售頁、處理客服……等。

所以若只以「購買人數」來看,我們三人小團隊是比不上 Hahow 這種大平台的,加上我也不是流量型網紅,所以課程人數增長非常平緩,但如同開篇所說:「一個小圈子裡的專業工作者」挺好的。

一人公司的目標,是有所限制

慶幸我跟柚子兩人的出生都很普通、物欲挺低的。每月去一趟好市多採購、自己在家煮個簡單料理,都能感受到滿滿幸福,目前這樣的收入和工作模式,已經很滿足了。

這裡想回頭,展開講講開頭我寫到「我不認為訓練營是純產品,而是高強度服務」是什麼意思?

我一直希望自己不是只做「工具教學」的人,而是做到「個體賦能」。

我很看重:

學員不能只是複製我的模板或流程,而是能真正內化問題分析、設計流程、迭代系統的底層邏輯,最終打造出完全屬於自己的工作流

要達成這樣的目的,我得堅持做「服務」而不只是「產品」

雖然追求「可無限複製」、「單一時間賣多次的產品」,是一人公司的營運準則。

但要做到高品質的服務,則需要「人」的投入。

(所以應該要把「訓練營服務」跟「數位產品」拆開來計算營收,因為前者需要大量勞力、精神和時間)

做訓練營模式,最困難的是:

  • 我們怎麼在限制相同的人數規模,做得更多、更好?
  • 如何在產品化的同時,維持高品質的個人回饋和遊戲化機制?
  • 每屆我們都會收到許多來自學員的建議&回饋,哪些值得納入、怎麼更新、怎麼優化工作流?

因為我們的服務強度,比市場常見的陪跑服務高許多,所以我們給教學團隊夥伴的酬勞,也高出市場不少。這一塊的營運成本就一直降不下來(例如第九屆光人事成本就 50 多萬),但值得嗎?。

看著大家的收穫,我覺得很值得。


結語:一人公司營運成本與團隊擴張的思考

何時招人、怎麼把時間買回來?這是所有創業者的終極難題。

我喜歡「一人公司」的哲學,因為這套「現代公司經營的第一性原理」(Company of One),更適合普通人,更務實:

  • 原本那種「創業就要租 200 坪辦公室、請 100 個員工」的規模化、拿投資的思維,轉變成「先實現最小的商業閉環,先營利、有現金流,再慢慢放大」
  • 質疑無限成長,追求更好,而非更大。
  • 至於「一」只是個相對概念,不是人數的絕對值。是指不要為了擴張新業務招募員工,在確保現金流跟營利的基石上,核心最小化,協作最大化。

2024 年較特別的挑戰是:開始嘗試投廣告(投放成本也破了百萬)。

你知道要在這種「虛構」的行銷上,燒個一百多萬,對我這種窮人出身的人來說,是個超大突破……。

雖然理性腦知道 ROAS > 3,就表示 1 元投入能賺到 3 元,但我心裡頭還是會想著 —— 如果能用內容和口碑行銷,對於整體營運來說會更健康,所以在廣告預算上,比起平台方還是保守許多。

這部分必須感謝我們的行銷&設計夥伴,持續觀察和迭代廣告素材,讓廣告的成效越來越好。

關於招募,去年的重要學習是,我們這種微型團隊,共事的工作夥伴不能單單只是「工作能力強」而已,更是要非常認同、相信我們的價值觀,對工作有熱情,才能成為長期的夥伴。

前幾年,因為成本佔比高,每一筆開銷(無論金錢還是時間)都要仔細考慮,很不敢請人。

現階段的的我,必須慢慢轉念。

雖然我也很享受剪輯、整理素材這件事,但一定有人也喜歡,甚至做得比我好。

我要把時間釋放,去做只有我能做到的——創作、體驗、新業務。

讓喜歡影像製作的專業夥伴來幫忙,我們的 YouTube 頻道才能恢復更新。

因為 YouTube 影片內容這一條路,已經被我驗證過是能替品牌影響力,公司營收都帶來正面影響的具體業務。於是,我在 2025 年初,有公開招募剪輯師(只可惜碰到不少意外事件,所以進度拖延一陣子)。

雷蒙三十 剪輯師招募

當我把「超級個體工作術」的課程籌備告段落,我計畫把週三固定成「拍攝日」

讓剪輯夥伴能好好發揮,也讓影片內容這一條線能穩定,能讓大家看見更立體的我們,而不只是都是雷蒙談工作術(X),而且當這一塊穩定起來,我也能把收入分給認真投入的夥伴,相信又能創造一個,比市場上正職更高薪、更好玩,而且工作更自由的職位。


回顧 2024 &對 2025-2026 年的展望

如果是老讀者,可能已經發現了。

我並沒有把「2024 年的年終總結」發出,雖然草稿寫得差不多了。

2024 年初遇到我們家的寶貝狗狗 Domo 離開;2025 年初,換我爸碰上癌末,整個上半年的身心和工作計畫都被打亂了。現在回頭發出,也好像怪怪的,不如就把一些搬來這篇年營收分析一起講吧。

我是創作者,也是別人的讀者。

從讀者的視角來看,我們都希望一位創作者,持續創作、打造實用的產品和服務。

但其實要求他「持續創作」,也代表這個創作者,割捨了人生的某部分選擇和體驗,畢竟時間總量是一樣的。

所以到這,也想問問讀到這裡的你:

你是希望我穩定更新呢?還是去探索生活的更多可能的?

當然,這個問題,同樣也是問問,一直在某條路上拼命的你。

所以,我跟柚子也在計畫,2026 年上半年,留給我們一段休息期。

過去 5 年高強度投入,該暫停一下腳步。

我很幸運在很年輕的時候,遇到柚子這樣的人生伴侶。能陪著我一起投入熱愛,專業互補。我也希望當有了一點資源、能力的現在,也可以讓我去協助柚子的人生清單,例如世界旅行遊牧。

柚子雷蒙泰國清邁

但這不是說我不愛創作、不工作直接退休了(我的存款還不夠到老啦 😅)

我始終覺得,持續實踐自己的理想生活,透過創作認識到很棒的朋友、讀者和會員島民們,是我這一輩子做過最對的決定

這段小暫停,是讓自己換個不同的生活體驗,充實沒想過的自己。

願 2026 年再歸來時,也是滿滿能量,帶來更好的內容、分享更多生活和工作的可能 ✌️

用暫停醞釀新的力量,讓下一次出發更穩定、也更自由。

最後,大大感謝每一位支持我們的朋友。

是你們的信任和支持,讓我們能夠在這條路上走得更遠、更穩。

分享按鈕

關於作者

留言回應

訂閱
接收通知
guest
0 留言
最新的留言
最舊的留言 Most Voted
Inline Feedbacks
View all comments

領取高效生產力的秘訣!

Free 免費 NT$ ?????
免費入門課&電子書&精華文章一次帶走
  • 聰明工作者的 10 堂體驗課
  • 現代人必備的 25+ 款數位工具
……更多你需要的現代人精進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