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什麼寫這篇文章?
在 怎麼看一個人的時間管理能力好不好?看停頓點、行事曆的使用方式 這篇提到:「有效」的記錄,應該是定期記錄 + 針對性復盤。和記帳類似,我們有記錄才會清醒地知道自己的開支,到底花在哪些隱藏的地方。關鍵是從發現的「無意識的支出項」做出優化調整方案。
今天這篇分享我看到的一篇很棒的理財建議文章,穿插我的故事和心得,分享 5 個能建立正確的財富思維的行動給你。
《原來有錢人都這麼做》這本書中有一公式來算出你在現在年紀,理論上應該要有多少資產。
※ 公式:年收入(稅後)X 年紀 / 10 = 你應該有的淨資產(A)
- 如果你目前的淨資產 > 2A → 超優理財族
- 如果你目前的淨資產 < 1/2A → 超遜理財族
書中說道:「超優理財族是財富累積前四分之一的人;超遜理財族是後四分之一的人。」
雖然公式和理論模型都只能當作參考用,但這公式還是挺有趣的,他是用「資產」而不是現金。
所以我覺得這個公式提出了一個新的思考切點:
你賺的錢是轉為「
有價資產
」,還是都花在你拿不回的事物上?
其實每個人都應該有自己對財富的定義,不只是受限於主流社會的既定標準,這才是生活黑客的精神。
剛好我看到一篇「理財心得文」,原文標題 5 Money Moves That Changed My Life,作者是 Adam Del Duca。
我把這篇長文翻譯下分享給你,也會在段落中簡單寫下自己的故事和心得,希望對你有所啟發。
改變我人生的 5 個財富行動
在成長的過程中,我所獲得的大部分理財建議都是來自父母和朋友,雖然他們已經盡最大努力為我指點理財的方向,但有一些太過於保守的思維,反而阻礙了我前進。
直到我 20 多歲不再跟家裡拿錢,用自己的手賺錢後,開始學習到不同的投資策略,到現在培養正確的理財心態後,我可以自信地說:「金錢上的整體成功,取決於你投入了多少努力」。
因此,如果把「曾幫助我獲得成功」的財富思維和行動策略藏著,那也太自私了。
所以,我選擇公開分享 5 個能助推財富流的行動:
🥊 總結 / 行動思考題
- 財富是為了讓自己生活各自在快樂,先搞清楚你對財富和內心身份的共鳴定義。
- 養成記錄的習慣,察覺自己的「生活方式膨脹」所帶來的負面影響,並評估是否要改善。
- 學會說不,溝通時非同步溝通;合作時先想想自己的意義,要合作就是要共贏。
- 學會承擔風險,自學讓你可以不被他人呼悠。
- 別為了記錄而記錄,定期檢視有沒有更好更適合自己的記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