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Skip to content

怎麼破解「真才實學」的人,無法吸引新手、大眾流量的困境?

絕大部分專業網紅在三年內就會消失?擁有真才實學,自然就必須得放棄所有想入門的新手和大眾流量嗎?不,這種想法可能只是一種逃避,而且會這樣想,表示你只想到教學者,只有你自己一人。

📌目錄

expert dilemma

​今天在臉書上看到有不少朋友都特別引用這則貼文的這一段話:

“我認為「真才實學」的人,比較沒辦法有興趣持續做給新手的內容。一方面這樣的人對於內容通常有比較偏執要求,另一方面對於職涯有比較激進的成長目標,這讓這些人沒辦法持續做那些基礎常見的知識內容。”

​這一段是很殘酷、真實的觀察,但如果沒看完原文的人可能會有一些誤解,原文中講到「UX 社群其實挺需要對初心者的教學,哪怕那些對於從業的人來講是件極其普通或是過時的事,但因為這個產業不斷的成長中,不斷有新星會加入這個社群,也因此會需要有人不斷介紹這樣的基礎知識,而滿足這樣的內容的人就能夠獲得流量。」

作者在原文中講到的這前提很重要,一個領域生態要健康,必然會有人持續鑽研新的理論和適合現代的應用情境,但也需要有人持續用淺顯易懂的簡化版本,吸引大眾入局,這就有點「科學」與「科普」的味道了——兩者不是相對關係,反而是你幫我我幫你 🤝🏼。


所以我來延伸下,對於這個問題,我的一些不同看法 🤔:

「真才實學」的人、追求自我成長的人,有辦法經營好社群、持續吸引新手嗎?

我曾經也擔心劣幣驅逐良幣

1. 的確我曾經也特別頭疼,一開始在數位工具和生產力領域裡,看見那些教學主張「極簡」的課程,教學內容像是巨X電腦般,只是把一個工具的基礎操作功能展開唸過,在分享裡幾乎看不到「情境式應用」,看不見分享者到底拿這個工具解決了什麼問題,以及有哪些框架和工作流是我能帶回去實踐與優化的。更拙劣一點的極簡課程,甚至只是單純翻譯,這種「假極簡不實用」的教學分享,可以說是完全踩到我的地雷… 😅。

2. 舉例來說,這類課程的學習者雖能「知道這工具的功能」(知道哪一把菜刀是切菜 🥬、哪一把是切水果 🍉、哪一把是切魚 🐟),但上完後還是不知道怎麼「做好一道適合自己的菜」(沒有食譜,也就沒辦法類推問題,拉回自己的生活和工作裡頭去解決問題)。然而,這種簡單扼要的內容,往往能滿足大眾的「學習感」獲得最大流量和關注。

3. 為什麼踩到我的地雷?也是因為原文提到的「品質普通的東西反而容易吸引目光,花大量時間寫的好內容卻不一定有流量」,簡單來說就是「心理不平衡」感受差 😆。因為比起分享簡單的基礎功能操作,我更擅長也熱愛持續去研究各種理論框架與適合現代人的工作流,於是在準備內容的時候,一直苦惱該怎麼讓學員看過我的應用場景,能去發現自己問題的影子,把我分享工作流類推到自己的真實工作和生活中,去優化迭代運用。所以課程時數往往直接會爆炸長…因為我對自己的要求是,不能只光講工具教學,還要講整個工作流怎麼引入到問題解決中。在延續剛剛的比方,我不能只講菜刀怎麼用,不同的菜刀的用途是啥(工具教學),還會把同一道菜的不同食譜拆開來說——為什麼明明都是蛋炒飯,兩種不同的食譜做出來卻不一樣、分別適合哪些人?

用一個生態、一個局的角度去看待教學這回事

4. 那麼,我們就要自詡清高,認為自己擁有真才實學,所以自然就必須得放棄所有想入門的新手嗎?不,這種想法可能只是一種逃避,而且會這樣想,表示你只想到教學者,只有你自己一人。

5. 在我們 Notion 學習生態裡,因為我清楚自己的短板,不這麼擅長、喜歡完全基礎的教學,所以我們的作法是引導我們的學員也成為「分享教學者」,因為他們才是離「想入門、正在入門」的新手最靠近的一群人,更能理解剛入門的新手的困境,需要什麼幫忙和資源,甚至以教為學。

6. 以「一個生態」為視角,教學上就能專業分工,我持續深化工具的使用情境和工作流,老學員們則能分享新手入門的教學和引導,以及自己的真實學習案例。而且我往往也能從這些學員身上學到很多,原來基礎功能可以這樣教學?原來有這種案例和拆解方法?

Notion 訓練營學員分享

第五屆 Notion 訓練營裡,除了原有的「直播課」(講解知識、時間、人生管理系統的 workflow),還有「助教日」(助教寫一次作業給你看)、「啟發日」(總助教拆解同學的優秀作業給你看),這次還有學員主動參與分享,把訓練營變成一週每天都有人在線上分享自己的學習、作業經驗和案例,整個時間表炸掉 😆

7. 另外,我認為身為教學分享者,最棒的地方就是,我們能從自己的問題解決中萃取出框架模型(工作流),又能從其他同路人(學習者)的視角中,找到更多的教學方式,然後彼此互補學習。因為我們一個人絕對無法涵蓋所有應用情境,但一群人可以。

8. 競爭意識損害競爭力,我認為要有效地做教育和領域推廣,不是去用「因為我走的比較前面,所以不願去關注新手」這種想法侷限了自己和整個生態,而是去思考「怎麼持續向前方的未知探索,又能讓剛踏入這條路的新手,能被你曾正面影響過的同行者給提攜」🙌🏼。


這篇貼文也讓我想起,之前在會員限定的週直播策劃會裡有提到,為什麼我發新文章的速度越來越慢

因為早期是寫累積了 3-5 年的經驗產出,每天都能把一些些經驗萃取成文,所以可以選定一個主題就連發好多篇。但隨著工作量越來越多,可用來揮霍寫文章的時間也越來越少,加上自己有一個偏執要求是「有所實踐再分享」,盡可能不去講那些自己沒經驗、沒體驗過的事,於是就越來越少發文。

為了改善這種「憋大招」的壞習慣,我打算把一些日常的思考(例如在臉書上的隨手發文),直接在這裡擴寫成文。

因為對我來說,創作還是件很有趣的事,不要一直憋著反而都沒產出,對於某類隨筆文就盡可能輕鬆,不用刻意去研究怎麼寫才有 SEO 和流量,就只是為了「記錄下來,才有可能保留到未來」這個動機而已。

立即分享

關於作者

留言回應

Subscribe
Notify of
guest
1 Comment
Oldest
Newest Most Voted
Inline Feedbacks
View all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