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話篇,我要回答的問題是?
今天這篇是「說話篇」,就回答一個問題:
在錄 Podcast 播客音頻時,該怎麼樣好好說話?
怎麼避免唸稿機器人?
甚至說得讓人想一直聽下去?
如果曾有人評價,你的表達特別像念稿,不像正常說話。
那麼問題,肯定是出在「缺少對象感」上。
也就是說,你容易被麥克風拉走,進入了朗讀模式,心中缺少了用戶。
這陣子重新讀了一遍最新版的《得到品控手冊 6.0》,其中就提到了今天要講的一個關鍵點:「對象感」。
對象感是指人與人之間、面對面交談時的自然邏輯,是「我」跟你之間的一對一交流的邏輯,是一種即使你面對話筒也能看到對面有人的想象力。找不到對象的感覺,很糟糕。
對象感
說話要有對象感,選對聲音空間的設計
不過,回來檢視我的節目先。
我一開始的數集,這點也沒有做好。
因為過去當了三年的講師,習慣了演講授課的場景,所以我沒注意到其實 Podcast 最佳的對象感設定,不是一對多,不是一對一百,而是一對一。
用陪伴的姿態跟你的聽眾對話,而非給他課程,灌輸內容。
這是因為現在聽 Podcast 的用戶,往往是在洗臉刷牙、上下班通勤、吃飯、做家事,或者運動的時候聆聽的。
在這些場景下,因為用戶手頭邊已經有事情再做,我們不能再給用戶「壓力」,這樣負擔太大,反而要透過適合的「聲音空間的設計」,才能夠最大效率地抓到用戶的注意力。
我們講話的目的,是讓他邊做他手上的事,還能「舒服地」聽進去。
好,概念講完了。ε-(´∀`; )
先來聽聽看我的初級作品(01:05 左右),然後請幫我先記住這種感覺。我知道內容很卡、講話很用力…這就事個錯誤示範 XD
常見的 4 種聲音空間的設計
1. 廣播:穿透力、宏亮
廣播,第一個字「廣」就是廣泛。
最早的廣播是怎麼聽的?
是通過大喇叭向全村喊話的,方圓幾里都要覆蓋到,所以廣播播音員講話要有穿透力,咬字清楚和宏亮。
2. 表演:角色相互對話,觀眾只是旁觀者
另外很常見的就是節目的演員了,不管是影視演員、舞台劇演員,小品劇演員⋯⋯等,每種講話空間和距離的設計上都不一樣。
但即便是不同種演員,都有一個共同特點:「角色和角色互相對話」
所以他們講話的力度不需要這麼大,而且觀眾完全是旁觀者,和演員基本沒有互動交流。
3. 配音:房地產類別高雅尊貴,但距離感
先回想一下你以前聽過的汽車廣告、房地產廣告。
是不是給你感覺很有質感,但好像都會讓人聽得朦朦朧朧?
來來,下面感受一下 XD
這種配音是因為要包裝品牌氣質,在短短 30 秒左右,要讓你知道「我很高大上」,要的就是一種優越的、高高在上的距離感。
(這也可能是為什麼,最近有一檔由 YouTube 跑到 Podcast 的節目,進了總排行榜前十,聲音非常專業,卻給人一種聽不進去的感受?! ˊ_>ˋ)
如果是以這種場景來設置聲音空間,就已經不是上面講的遠和近了,而是「上和下」的區別。所以雖然聲線好聽,但距離感重,並不耐聽,不適合久聽。
4. 傳統教育:面對人群,如演講,聲音要大而遠,語速要慢
回想一下自己在校園時期,老師大多是怎麼講話的,你應該會有一個畫面跟聲音跑出來……?!
老師站在講台上說:
「同學們早,我們現在開始上課,今天要學的是熱力學第一定律」
說完還要敲敲黑板,提醒學生注意。
不過,因為老師要照顧的學生實在太多了,甚至還要避免遠處的學生的注意力走失,所以老師的聲音要大,語速不能太快。
等等,你是不是已經發現,這就像我剛剛請你聽我的節目的感覺?
確實,
我那時的聲音空間設定忘記調整,
還是在我習慣的演講授課模式,
不是面對人講話,而是面對人群。
不過,前面我們說到,
Podcast 的講話有個關鍵,要「照顧用戶的注意力」。
那麼老師上課時,針對關鍵字句用「強調的語氣」,甚至「用敲黑板的方式」來提醒同學注意的互動交流方式,是我們可以參考使用的。
最適合的 Podcast 的聲音空間設定?
這幾個月來,我聽了不下二十個節目,覺得我主觀感受最舒服,最耐聽的設定是:
- 講話要正式(真誠),要有儀式感(特色)
- 正式不是指正經和嚴肅,而是讓用戶覺得你是認真對待你講的每一句話,不輕浮(例如,股癌大大的就不是嚴肅,但會讓人感覺到,他每一句話都是認真對待。)
- 面對面、一對一的設定,把對象設定在 1 公尺的社交安全距離最適合
- 平視的,避免高高在上,像是在跟你的最好的朋友對話,不是跟長官也不是跟小孩
- 記得常常互動,用戶不是旁觀者,而是參與者
- 如果可以的話,在重點關鍵詞句時,用一個你特有的「錨點詞」提醒大家要注意囉
上面是股癌的 Podcast 節目(已經設定好秒數),可以播放看看,我所說的「正式」(真誠感)。
或者可以下面,幾乎不會講髒話的唐鳳大大做個對照。
唐鳳講話的聲音空間,也設定在非常有對象感的真誠,所以會讓聽者感覺到「被照顧」,加上獨特的個人特色節奏,所以聽起來很舒服。
然而,你應該看到這邊也能感受到,雖然李四端的聲音很好聽(專業主播播音員),但如果放在 Podcast 上,就會顯得太有距離感,是吧?
得到課程錄音的《九音真經》
最後附上 得到App 製作音頻課程的《九音真經》,覺得很多都適合 Podcast 製作講話上的參考:
天生音色不重要,音質特點要用好。
不用字正腔又圓,不如本色來出演。
光天化日說亮話,不當午夜的DJ。
男聲不可以「油膩」,女聲不能太「凌厲」。
穩住節奏深呼吸,自報家門別謙虛。
打個招呼說「你好」,誠懇利落不拖音。
身體前傾莫後翹,手勢輔助很重要。
段落開始「起個頭」,段落結束「收個尾」。
句首不要「砸字頭」,句尾不要隨便「翹」。
邏輯重音不能少,但也不能滿場跑。
簡單內容輕鬆說,鋪墊無需太用力,
「但是」「而且」「所以」後,才是想說的重點。
舉例要生動自然,場景畫面要還原。
角色切換換語氣,「問號」之後「想」一下。
「比如」不要擺中間,生詞解釋要關聯。
同音歧義要避免,標點符號要翻譯。
「逗號」不能大喘氣,「句號」最好喘口氣。
「冒號」說成「這就是」,「書名號」說成「這本書」。
「逗號」不能逗到底,「破折號」全擺後面去。
第一第二和第三,最好只出現一遍。
「之乎者也」書面語,統統都要丟出去。
「好的」「你看」和「那麼」,「嗯」「啊」「這個」和「那個」,
偶爾用用挺自然,但絕不能高頻率。
總結語氣拔個高,作業互動輕鬆說,預告再來點「懸疑」。
▍覆盤系列文|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