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Skip to content

《雷蒙三十》Podcast 音頻播客經驗覆盤:內容策略、產品思維和用戶路徑

產品思維打造 Podcast 節目?內容策略和用戶成長路徑
Podcast 節目的內容策略和節目定調怎麼做?不只是說理念,拿工具模型應用給你看。我們曾經犯了哪些錯,第二季該怎麼優化?如何商品化?用產品經理的思維,打造 Podcast 節目產品,額外分享用戶成長路徑圖。

📌目錄

內容篇,我要回答的問題是?

今天這篇是「內容篇」,回答四組問題:

我們的內容是怎麼策劃的?
哪邊做錯?怎麼修正?
我們服務哪些用戶?
他們的成長路徑是?

按照慣例,我們先來看看第一季《雷蒙三十》(需要優化)的內容策略和節目定調。

內容輕重&時間長短分析

前陣子看到《上班阿叔》用了個「十字軸工具」把節目內容展開,這樣分析起來挺視覺化的,我也參考加以運用一下!

這個圖怎麼看?

簡單來說,顏色區分產品總類(綠色為 Podcast 節目,橘紅色是我們的用戶社群),大小則是量的比例。

從整體來看,你會發現我們第一季的 Podcast 節目,在內容分佈上挺分散的?而且在議題設定上,沒有一個獨特的關鍵字,甚至可以說都是「很常見」的關鍵字。

接下來,要看的重點是「象限」。

這個工具不能只看十字軸,關鍵在於「交集」(象限)。

// 同理 SWOT 工具也是,很多人都只是分析單維度,卻忘記重點是「交集的策略」。

畢竟 Podcast 的用戶的「收聽感受」,除了來自於主持人的聲音口條之外,主要的變量來自於「內容的輕重程度」和「時間的長短」,後者也可以看作頻率的高低。因為我不是全職做 Podcast,所以時間越長的節目,頻率就會越低。

這樣一看,我發現我們節目應該發展的應該是「第一象限」跟「第三象限」。

哪些要強化,哪些要捨棄?

因為第一象限(系統化知識)才能有效商品化,搶佔關鍵字。這塊的定位是用戶接收後,更容易覺得有啟發、有用、有收穫的內容產品。

另外,第三象限(陪伴感),則是經營社群的主要目的。

因為我不是日更,所以我必須讓我們的蒙友時常感受到,因為參與了這節目,有了一個群體的支持。我們也能從互動中找出超級用戶(不只是被動接收,還會付出,甚至帶來更多用戶)。

至於我們應該放棄的是:第二象限(左上)。

畢竟時間要短,內容卻要厚實,實在是境界太高,高頻的輸出對用戶來說也太過沈重,不太現實。

至於比較特別的是,第四象限(右下)

雖然說時間長,知識密度又不高的內容定位,感覺就是一個字:「冗」?

但這裡其實有個特別的意義:專門給忠實用戶參與的情感交流。

當你有一批足夠信任你的用戶時,有些「看似正確的廢話」還是要說的,這是一種情感的交流跟延續。


《奇葩說》第六季,就有這個辯題:「正確的廢話,還要說嗎?」

正方(要說)的論點,是這樣的:

「大部分愛情都藏在了廢話裡,多喝點水、別太晚睡了⋯⋯。我們都想找一個能聽我說說廢話的人,這也是愛情的美麗。希望你們也能找到那個願意聽你一輩子廢話的人。」

「我們總希望跟別人講話時,遇到對的話,遇到有用,遇到感動。你有沒有想過,這些有用、感動和幸福,其實本來不是別人給你的,是你該自己去體悟和發現的。從平凡中找尋意義,是每個普通人最大的英雄主義。」

雖然我一開始也是站在反方(認為不要說),但是遇到老婆後得到了教訓 XD。加上經營社群後發現「有用」很重要,但「不能只有有用」,還要有情感上的交流。

所以右下角的第四象限沒有完全捨棄,但也不偏重,就是用於「週末例會」。(下面會放播放器給大家參考)


第二季內容策略:Podcast 和社群是入口,目標是訂閱電子報

所以第二季的內容策略,我們會怎麼定調和選題?不囉唆,直接上圖。
雷蒙三十第二季 Podcast 內容規劃策略優化

很明顯的,你會發現,未來我們 Podcast 的頻率會降低,從一週兩集到一週一集,所以綠色圈圈變少,這是因為多了付費電子報訂閱。

原本中央的「青色組織」,也轉為對外經營「個體小聚」,目前正在籌劃實體的系列活動,可能有讀書會、成長營(講座 + 工作坊)⋯⋯等

至於付費訂閱的電子報商品,也聚焦在「個體經營」「生活黑客」

這些人是這時代「創新階層」,嚮往不受朝九晚五的工作限制,對行業的認同感超過對於公司的認同感,自帶信息,不依賴系統,自由協作。追求高效的自我管理,特別自律,把一切事情視為「系統」,並想方設法拆開重組,找到核心算法,逐步優化。黑客喜歡工具,因為工具給黑客賦能,工具讓他們自由。

Podcast 定調:夫妻創業日誌

我們計畫把 Podcast 規劃成「連續劇」,用講故事的方式呈現。

我和柚子在經營這個產品(無論是節目還是我們個人)的時候,遇到了什麼挑戰?是怎麼解決的?又將面對什麼挑戰?

總之就像以前我們又愛又恨的八點檔!

每一集都會留一個問題,等待下一回揭曉,讓你錯過了一集就想回頭去補!

這樣一來,我們的核心指標不是單集的播放量,而是每一集的播放量是否有「平均增加」?表示新進來的訂閱用戶,有回頭去聽。

至於電子報商品和個體小聚的經營策略,之後再額外開篇來說。

或者可以聽聽我們最新一集的【週末例會】,裡面或多或少有洩漏一些資訊 XD

雷蒙三十第二季 Podcast 用戶成長路徑圖

雷蒙三十第二季|用戶成長路徑

最後,我們把我們的用戶歷程圖也分享給你。

從「潛在用戶」到最後的「超級個體」,是因為經歷了什麼?觸發了什麼行為?

以及我們該如何「服務」不同階段的 TA?
(這部分沒寫在圖上,這也未來有空額外開篇分享)

看到這邊,你一定會疑惑,「為什麼要畫出來」
為什麼要把節目這麼「工具化」

因為這樣能讓我們清楚知道每個階段的「目標」和「驗證指標」,有了指標跟數據反饋,才能知道該怎麼不斷逼近目標,讓這個節目越來越好。

也因為我們節目不僅是做自己開心的,還是為用戶賦能和服務的

如果利他,能夠利己,那不正是一件最幸福快樂的事情嗎?

我也希望我們的用戶們,都能成為生活黑客,懂得算法跟系統思維,不斷優化自己。所以我必須實踐試錯,先走在這條路上,和你一起前行。


▍覆盤系列文|延伸閱讀:

  1. Podcast 覆盤系列文:怎麼說話才不會像唸稿?聲音空間與對象感
  2. Podcast 從 0 到 1000 訂閱經驗
  3. 後製技術篇|響度、系列單元、襯樂和預告、章節設定

雷蒙三十 Podcast

網路時代未來個體的音頻節目,紀錄自己的學習和反思,也去訪談「而立人物」
不是普遍被宣揚到膩的成功人物,而是看似一般,卻走出不一樣成就模型的 30 故事

點此收聽 Podcast|臉書社團

立即分享

關於作者

📌 目錄

留言回應

訂閱
接收通知
guest
1 留言
最新的留言
最舊的留言 Most Voted
Inline Feedbacks
View all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