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 164 期(9/2-9/10)封面照片:大阪愛電王逛起來挺舒服的,還有拉麵的專屬層
早上刷到一則討論《玉伯去字節後,他留下的語雀會被螞蟻高層一句話砍掉嗎?》,應該能做為:這時代為什麼會越來越多超級個體、獨立開發者的原因之一。
先簡單背景提要,玉伯做了不少知名的產品,像是「中國版 Notion」知識庫工具「語雀」的開發負責人,也主導開發全球知名的設計系統 Ant Design,他也曾是阿里巴巴 P10 級別的前端大神。
裡面有幾句話,挺扎心的:
你覺得自己獲得了權利,全心全意做好這個產品的權利。
然而,這個產品,從來都不屬於你。
產品負責人也好,所謂有壁壘不可替代持續學習的的核心研發也好,都是無主之地上勞作的玉米工人。
在大公司打工,如果你不是一心只想當個安穩的螺絲釘,或者享受交際政治力,其實你很難掌握些什麼,尤其最後做出來的成果往往不是屬於自己的。從產品方向、商業模式、甚至薪資分配,全都由上層決定。
雖然在現今這個 AI 時代,各種工具已經很齊全了,個人打造產品的門檻完全可行,但直接跳出來個人創業,風險依然高,壓力也很大,大多數人並不是天生就是和當個創業者。對於渴望自由和掌控感的普通人來說,比起一人奮戰,我覺得更好的路徑,是去找到符合你價值觀、工作原則的超級個體(一人公司經營者),成為他或她的左右手。你能學到的,不只是從 0 到 1 的技能,更重要的是「全局的經營思維」。
我常說:專業的個體工作者,不能只是「把事做好」,還要懂得經營,什麼意思?
不只經營自己,爭取更自由的工作彈性;也要經營你所幫助的品牌和對象。因為這時代真正的公平,不是讓大家領一樣的死薪水,而是「誰創造價值,誰分更多錢」。
基本月薪只能保證生活,但不該養懶人;你能替人省多少時間、帶來多少影響力,甚至能看透一個事成功背後的「成本投入分配」,這時候提出「按貢獻分潤」完全合理。讓獎金跟「有效努力」直接掛勾,這才是我常說的「超級個體的自由聯合」,一起把相信的價值觀和好產品做大做強,而不是當個隨波逐流的人,要求跟市場上齊頭的固定薪資。這種雙贏模式,才走得久,天花板才高。
換句話說,無論你是選擇獨立,還是跟隨值得的人,你都值得開始建立「經營思維」,讓自己不再只是領薪水、替人打工的角色,還是一位能分享成長紅利的合作夥伴。
線上課程學習管理 Notion 模版
《超級個體工作術》開課接近兩週發現,發現同學們都好認真在文檔上留言交流,於是我又開始動「歪腦筋」…怎麼幫助大家更好的做筆記?把一些很棒的交流整理起來?
於是手癢…直接做了「線上學習管理的通用模版」,並以「超級個體工作術」的課程單元為例。
也就是,全部 55 單元已內建,幫助大家省力!
既然都做成免費公開模版,歡迎公開分享出去給需要的朋友
任何形式的學習專案都能套用,像是閱讀也行,這也是 PAI 系統的一種變形~
我這兩年應該要來做多一些模版
也歡迎留言許願,讓我知道做啥比較多人需要 XD
🤝🏼 本期推薦:LG StanbyME 2 小宅族新生活方案 體驗開箱
LG StanbyME 一代我忍住沒買, 當時只有 1080p,拿來當店家展示機很好用,但追劇、日常娛樂還不夠爽。這次二代直接升級 QHD 1440p,還有 Dolby Atmos&Vision。甚至能把螢幕從支架拆下來,續航 4 小時,秒變觸控大平板。4 公斤的重量配上肩背帶,女生也能輕鬆帶著走,橫式直式自動切換,完全能實現「小宅也能哪都有電視」的願望。
用了一週,感受到它不只是「有輪子的顯示器」。放廚房看食譜、客廳運動打電動、辦公外接當副螢幕,甚至拍片、直播時拿來當逐字稿或背景畫面,都很好用。
總結一句,LG StanbyME 2 不只是顯示器,更是把「生活娛樂、工作辦公」的可能性拉高的生活方案。對小宅、創作者、遠距上班族,甚至實體店家來說,都是非常建議研究看看。
📍 本月&即將的重要活動和消息?
- 這週到大阪世博放鬆逛逛,結果一天兩萬步走到腳痛,有朋友推薦我去 asics 選一雙 GT-2000 或 KAYANO 支撐型鞋,意外發現很不錯!簡易選購體驗點此
- 家庭劇院情境光源:鬼滅之刃無限城前複習;好久沒有展示一下家裡的狀況了,目前預計是十月份能回歸 YT 影片固定更新的狀態,當時搞了不少功夫弄畫面同步的情境光源,入住至今三年多,完全沒後悔。
這週,我的輸入和閱讀?
—文章和學習筆記—
📝 放棄 20 萬美金年薪,自費出版的寫作探索的無路之路|超級個體案例
當所有人都在追求更高薪水、更好頭銜時,他卻開始反問:「如果工作少一點,收入也少一點,會怎樣?」當我們被社會期待綁架,盲目追求「看起來很棒」,但內心無感的工作時,真正的風險是財務不穩定,還是錯過了真實的人生?Paul Millerd 顛覆多數人對工作與生活的想像,這是一趟重新定義成功,看見更多人生可能性的冒險;本文也記錄(雷蒙柚子)柚智夫妻和 Paul Angie 夫妻的故事,如何數位遊牧、夫妻創業工作的真實難題?
💡 關於問責:接手,而不是接鍋
這一段實在寫太好,我也好幾次講過這個概念,但實作起來還是不容易:「作為個人,我們也需要理解,我們不能拿要求自己的標準來要求世界上的每一個人。責任和分工各有不同,我們只需要專注於讓自己變得越來越好。對於那些持續保持在較差水準的人,過度投射我們的關注,其實是對自己最大的不尊重。」
—數位工具和 AI 應用—
🍎 Apple 發表會上沒告訴你的事
我還是希望 Apple 能推摺疊機,盡快把 AI 弄好,不然真的越來越多人跳槽去三星跟 Google 了。只好說服自己,搞 Air 這種神奇定位,只是為了摺疊的前置。還有 HomePod 到底啥時要更新…
📂 Blip:類似 AirDrop 但不用人在附近的傳輸服務
一般透過雲端硬碟傳檔案給別人,流程是「上傳、等待、分享、下載」,但 Blip 做到類似 AirDrop 的體驗,直接拖拉就能把大檔案傳送給指定的用戶,也就是點對點,但是不用限制對方在附近。蠻值得嘗試看看,未來跟剪輯師夥伴或許就能用上。
🔍 雷蒙的社群動態精選&會員限定內容&學員見證:
- 親身感受「超級個體工作術」不只是課,而是雷蒙把過去 10 年以上的人生經驗、思維方法和工具技巧,全部濃縮進來,不只教材、音檔、補充筆記,單元互相補充跟串聯,甚至連上千位同學可以應用備註共學的內容在裡面。
- 雷蒙的課程前幾堂完全沒讓我失望,超期待逐步優化工作流,以及後續知識累加和社群。
- 在課程單元〈怎麼培養成長思維?為什麼付費買時間最划算?〉中, 被雷蒙舉的一個小小例子點醒
- 雷蒙的教學之所以獨特,在於他不僅僅是教「操作步驟」。市面上多數課程讓我們學會「用」,但他的課卻能引導我們體會「通」。
👉🏼 點此加入 Lifehacker Premium 會員&進入會員社群,更多限定內容,一起交流進步。
🤝🏼 如果你喜歡〈雷蒙週報〉並願意幫助我繼續分享下去
〈雷蒙週報〉是繁體中文圈 Top 的數位工具應用、科技產品的電子報品牌,提供現代人如何聰明工作、提升生活品質的方法。訂閱者超過 19,000 人,開信率 > 60%;為了讓這電子報長久經營,我可以協助你推廣好的產品、服務或活動被更多人看見,點此進一步瞭解如何跟我合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