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什麼寫這篇文章?
延續「新時代工作」這主題,在 非同步溝通:遠距工作者和現代人必備,提高線上協作生產力和效率的關鍵 分享了新時代工作者的高效關鍵技術後,我看到一篇文章《靠拖延症發財,95 後監督師月入 10 萬》,覺得很有意思,和你分享我從中獲得的三個啟發。
裡頭是在講疫情期間,因為大量的線上辦公、居家工作,使得「監督師」這個新職業水漲船高。
什麼是監督師?為什麼有需求?
監督師就是「提醒工具真人版」(遠距版母親大人?),防止你拖延,讓你的生活回到正軌的一種服務。
雖然現在有很多 App 應用和工具可以設定通知提醒,但沒有感情的機器,對我們拖延症的效果極其有限,因為機器很難激發我們的罪惡感跟羞恥心,我們能下意識的關掉提醒,繼續拖延。
像我看過不少說要戒斷臉書跟 IG 的人,一開始甚至把手機裡的社交媒體 App 都刪掉了;結果大概三天後,他就開始用手機上的「瀏覽器」滑臉書跟 IG 了 😅
畢竟,人是社會動物,所以有個真實的人來定時提醒(監督)你的效果好上太多。
無論是打電話、留語音訊息,還是傳個簡訊來提醒你:
「今天的讀書計劃如何了?打掃家裡了嗎?工作日報記錄了嗎?」
無論從學習、工作,甚至到感情維繫(叫你記得打電話給另一半),只要你會拖延的事情,就是需求,有需求就有商機。
當我閱讀完這篇文章,獲得了三個啟發點:「改變刺激需求、過程即是產品、工具賦能個體」。
💡 1. 任何大改變,都會引發新問題,就會有新需求。
加入 Lifehacker Premium 解鎖本頁完整內容。
包含:疫情下出現的問題和需求、我把需求變成服務的三個真實案例、三種新時代工作的創造者
🥊 總結 / 行動思考題
- 改變刺激需求:當大量的人被疫情關在家,出現了監督師這種新興職業,協助人們避免拖延。
- 過程即是產品:你改善自己的過程,就是你能提供的服務,因為總有人有同樣的困擾,他需要走在前面的你的經驗。
- 工具賦能個體:懂得運用數位工具和科技,才能讓自己的能力被放大,才能有效地創造制度,走出平均。
💬 思考題:
台灣身陷疫情的影響延續到現在,都成為「新常態」,你有發現什麼新需求是你能提供解決方案的嗎?
你覺得你過往的哪一個經驗,是能產品化的?在商業化的路上,你認為你還缺少什麼?
留言跟我分享、一起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