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什麼寫這篇文章?
在人際關係的網狀結構中,我們常以被「喜歡」或「不喜歡」來衡量自己的價值和影響力。這篇會探討五種不同的人際互動類型,以及為什麼「被爭議」不是件壞事,或許能讓你對梳理與他人的關係和經營圈子有幫助。
2021 年 8 月我看了一本書《歡迎度》的介紹( Popular: The Power of Likability in a Status-Obsessed World ),台灣繁體中文的書名是《如何擁有好人緣:發揮好人緣的力量,擺脫成長的陰影》,我覺得可惜了。
因為在博客來上的介紹重心都是在講:「好人緣的重要性」。不過好人緣的重要性還要你說嗎?所以我雖然有印象這本書在我眼前出現過,但我就這樣錯過它了。
直到我重新整理我的訂閱內容時,看到萬維鋼老師在介紹這本書,讓我頗有啟發,所以今天想和你聊聊:「如果你覺得你是個受爭議的人,那你應該值得高興;怕成為爭議的人,在這個時代無法前進。」
生活觀察:受歡迎的人,做啥都對?
你有沒有一種經驗,在學校、職場,或者家族親戚朋友裡,有一種人明明能力沒你好,做事也不怎麼俐落,但遇到問題的時候,往往有人幫他解決(收尾)?好像受歡迎是一切的解藥,做什麼都對?
所以我們從校園時期就有一種認知——「受歡迎」是許多問題的解藥,於是市面上就有一堆課程和書籍,告訴你「如何受歡迎」或「培養好人脈」,或者有一堆貴桑桑的早餐社交聚會。
不過這本書有趣的地方在於,科學家關心的「歡迎度
」跟我們的角度不太一樣,他們關心「歡迎度是不是人的一個穩定特性」?比方說,「一個在 A 公司受同事歡迎的人,把他換到完全不同的單位上班,他還會受到類似的歡迎嗎?」他們用了一系列實驗來證明,而不只是看單一個案。
作者是北卡羅萊納大學教堂山校區心理系教授、臨床心理學研究中心主任,米奇・普林斯汀(Mitch Prinstein),他先提出了一個結論:「高中時期的人際關係,很大程度決定了你未來在社會上的人際關係。」
看到這先別擔心,因為後面這個概念才精彩。
這位教授指出:「喜歡」的反義詞不是「討厭」,而是「被忽略」。
雖然這句話我也常說,但我看到他提出的一個模型覺得實在太巧妙,我們重新繪製成會員專屬的錦囊圖了。
喜歡的反義詞不是討厭
❌ 過往我們認為「喜歡」和「不喜歡」應該是同一條軸線上的兩端,
✅ 但他把喜歡跟不喜歡變成兩條軸線,在線上移動的點代表「人數」。
所以越往上和越往右,代表越多人喜歡你,和越多人不喜歡你,按照這樣的維度來看「歡迎度」,我們可以把人分為 4 + 1 種類型:
🥊 總結 / 行動思考題
- 喜歡的反義詞不是討厭,而是被忽略。
- 以喜歡和不喜歡的人數多寡作為兩軸,可以把人們分成 5 種類型。
- 被接受裡包含了兩種人,一種是真正被人喜歡,一種是因為地位高而被人重視的人。
- 如果害怕被爭議,那你無法做出改變。
- 被爭議無法自己決定,但被喜歡可以慢慢培養,我們可以控制自己與每一個人相處的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