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什麼寫這篇文章?
從 2020 年至今,我跟柚子一共買了 5 張電動升降桌;除了工作辦公,還設計成升降中島餐桌。
從租房老公寓到自己的家,我知道我們比較難有完整的空間可以裝潢,但擁有一個屬於自己的桌面和小空間,幫助自己工作更專注,生活更滿足,是我們都能做到的事。
👀 我的工作桌面&升降桌進化史
從 2020 年買了 2 張小的升降桌做為創業的開始,那時我跟柚子把公寓的客廳沙發拿掉,改成小型工作室,一開始我們也是用固定的一般桌子,搭配 Loctek 樂歌的桌上型升降台,但後來把桌面壓凹了(桌子太便宜,不夠耐重…)。
於是,我們開始尋找品質好的升降桌,2021 年換上電動升降桌,開始打造我們倆人各別的專屬空間1。
2022 年打造智能工作宅時,一口氣又買了 3 張升降桌,把兩張工作用的升降桌換成大桌面(190*90),另外還有大家不斷詢問,請木作師傅專屬打造的「升降中島餐桌2」。
至於 2024 的 Desk Setup 開箱影片,預計 9 月份會來拍攝 🙌🏼
🤔 為什麼要淘汰傳統固定桌子,或者純粹好看的木作桌?
如果你是學習、工作的長時間用途,不是有錢人可以擺張好看的桌子在那就只是「為了好看」,那麼我會建議你不要再使用「固定的桌子」,因為:
- 工作常腰酸背痛肩膀酸?第一考量是,先讓你的桌子符合你的高度。因為桌子高度、深度不對,直接影響到你的手臂(連帶肩膀)、脖子(烏龜頸)。
- 在裝潢設計,設計師和木工幫你打造桌子時,常常會說:「一般書桌都是做 75cm 高。」但你的身高是大眾平均?是男是女的平均?是閱讀還是電腦工作者?結果完全沒考慮到顯示器、支架、鍵盤和滑鼠位置,花了好幾萬訂做了卡死的木作桌椅,好看歸好看,但用起來全身酸痛。
- 任何只追求好看,卻沒有功能性,不實用的設計,都是耍流氓或真土豪;「追求平均值」是傳統時代的遺毒。
- 腰酸背痛肚子大,主因通常是久坐。像我習慣在「非心流」狀態時,例如滑網路文章跟看影片用站立。升降桌也不會因為長大變胖而塞不下,能適應你的身高;小孩子也不用長大就換掉。
- 升降桌比傳統木作桌子更適合現代人,站立工作更健康之外,也能根據每個人的高度去調整。因為個人化和功能,才是最美的設計。
- 固定桌子 → 電動升降桌,不會因為久坐而腰酸背痛,你可以站立工作;不會因為長大變胖而塞不下;不會因為你的設備比較特殊而不合適,能以 0.1 公分的精細度去調整高度,還有配置記憶按鈕,我身高 178 公分,坐姿設定在 74.5 cm,只要按一下 1 就能夠回到坐姿的高度,按下 2 則是變成我最舒適的站立姿勢,109 公分。
💡 電動升降桌怎麼選?品牌推薦?5 年使用心得
- 電腦工作者,桌子接觸面用斜邊 ,長時間打字不會壓手臂、不舒適。
- 最推薦台灣品牌 FUNTE,桌板顏色最多、配件最齊全。因為原本就是傢俱工廠(在台中)轉型成升降桌品牌,能最細緻的客製化桌板大小,甚至能線上 3D 配置預覽,買之前就能知道自己的升降桌長啥樣,不用再額外買配件東拼西湊,還有客服很有耐心。
- 如果桌子有移動需求要裝輪子,只能買三節式的;因為兩節式(最低高度為 73 cm)的加了輪子(7cm)最低高度會太高,影響到健康舒服姿勢。
- 必裝配件是集線槽,桌面美觀、乾淨的關鍵。但記得往中間靠一點,否則要裝顯示器支架會卡到(我的 Ergotron 就卡到,所以重新打孔)
- 不建議裝抽屜在正中間,容易會卡腳、卡到椅子把手,桌子兩旁的抽屜配件,或者桌下放個 70 公分內的收納櫃是更好的選擇。
- 如果要自己組裝,記得請客服預埋螺母,否則要自己鑽孔到累死。(我第一次自己裝,一張桌子大概要 1 個多小時)
⬇️ FUNTE 升降桌旗艦店3突襲開箱影片,直接看
🎁 FUNTE 電動升降桌|雷蒙讀者 9 折優惠,請至「網站專屬優惠區」查看
純粹喜歡這品牌,特別跟他們要了折扣,希望能幫助需要的人 👍🏼
❓ 為什麼不選智能聲控版本的升降桌?
💬 另外曾有朋友問我:「為什麼你沒選智能電動升降桌?有的升降桌可以 Siri 聲控耶!」
好問題,可以從 2 個面向來回答。
- 個人美觀面:它款式太少,我更喜歡 FUNTE 的桌板的質感,無論顏色還是觸感。畢竟這桌子是一天中跟著我最長時間的夥伴,比床還久,當然要看得爽。
- 實用功能面:Siri 聲控在升降桌上我認為只是個噱頭,拍片展示很帥,但實際上用不到。
為什麼?因為個人用的工作用升降桌,99% 只會有兩種高度「坐姿」&「站姿」,我的分別是 74.5 與 109 公分,Funte 的控制面板上有記憶功能,能點擊一下就直接幫我切換到坐姿與站姿。加上你切換姿勢的時候,絕對是人正在桌子前,伸手過去也不用移動位置,怎麼可能會用到聲控?
比起燈光用聲控開關,走去開關需要時間跟體力,升降桌卻沒有這需求。所以升降桌聲控對我來說,是個炫砲意義大於實質意義的功能。不為了智能而智能,就跟我常說講的,讓工具回歸工具,讓你成為你,回到真實需求,才是個人化的終極目標,而是不為了功能而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