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Skip to content

S01E18:從職場和社群裡的抱怨,來分析你的成長思維

從職場和社群裡的抱怨,來分析你的成長思維
從抱怨看出一個人的價值觀?找出路還是再求安慰?用強勢和弱勢價值觀來分析職場和生活裡的抱怨;主動的心境,決定了你的位置,提醒字ㄐㄧ別在可以學習的時候選擇了偷懶

📌目錄

你有沒有過,周遭的朋友常常跟你抱怨職場上、學校裡、家裡中的不滿?今天想和你分享的是,如何從「抱怨」看出一個人的價值觀?

有些人的抱怨,是喊著「憑什麼」

前陣子我們台灣做了一起群眾募資案,買紐約時報的全版廣告,主題是:「給全世界一封信」也是 #TaiwanCanHelp 這個標籤的起源。這個募資案的目標是 400 萬,但超乎預期的,一天之內就達標了,甚至在專案提前結束的時候,就已經達到新台幣 1000 萬的募資。

不過,我今天沒有要來分析這個募資,無論是關於設計,還是媒體的選擇,這兩個議題在網路上已經有很多專業的討論。我想來談的是,我在這次事件裡頭,看到很多「抱怨」,看到很多人在社群媒體上不斷喊著「憑什麼」是他們。

「憑什麼他們能代表台灣?」
「憑什麼他們能募資到這麼多錢?」
「憑什麼 YouTuber 這麼好賺?蹭流量吧!」

這個「憑什麼」的抱怨情境很有趣,
在職場上也很常見,我自己也曾經遇過。

在我大學時期,當我還是學生,卻開始做講師的時候,常常藉由第三者或者匿名評論看到一些討論:「你看侯智薰成績比我差這麼多,憑什麼他可以用講話就能賺時薪至少 2000 元的講師費啊!真的只會靠一張嘴!」

坦白說,我第一次聽到的時候挺難過的,讓我有一陣子不太敢在臉書上發文和分享,免得又惹大家閒話。直到聽到奇葩說的主持人馬東分享過一個概念,他說他們公司曾請來一位心理專家說:

「人的價值觀大致上可以分為兩類,一類叫做『弱勢價值觀』,另一類叫做『強勢價值觀』。」

馬東 米未傳媒老闆馬東|米未傳媒創始人 & CEO

弱勢價值觀的人,遇到問題會問「憑什麼」;
強勢價值觀的人,遇到問題會問「為什麼」。

他當時也有點聽不太懂,進一步問了,這兩種問法有什麼差別呢?

問憑什麼的人:抱怨規則

他說:「會把『憑什麼』掛在嘴上的人,是在抱怨規則。他們不認同規則,也認為期待落空自己沒有問題,所以不去承認規則,不然就等同否定了自己。」

舉幾個情境來看,如果我是弱勢價值觀的人,在學校裡,當我成績差了,我就會偏向思考「教育與考試制度不公平」,是教授和考試扼殺了我的才能,不然憑什麼我只能這樣呢?在職場裡,如果我薪水不高工時卻長,一定是公司制度不合理、一定是我的老闆慣性壓榨員工,或者這個同事有背景有靠山,不然,憑什麼我只拿到這薪水呢?

當我們越是覺得自己是個弱勢,越會習慣去攻擊規則,習慣去覺得背後有人在搞鬼,所以開始攻擊當事人,認為一切都是有陰謀的,這就是種「弱勢價值觀」。

問為什麼的人:相信規則

那什麼是強勢價值觀呢?

強勢價值觀的人,比較少會去質疑規則。
當然,可能也是因為他現在過的還可以,所以相信規則。

在這樣的前提下,如果出現了他不能接受的結果,強勢價值觀的人會傾向去問「為什麼」。因為既然規則是有點道理的,那麼一定是有什麼部分是「我自己沒注意到的」,那我就要去分析問題,找到對策,讓自己更好

所以,我們可以想想看
如果遇到了問題,一個人老是在問「憑什麼」
另一個人總是在問「為什麼」⋯⋯
久而久之,這兩個人的距離是不是就拉大了?

還記得我當初在面試助理時,有過一句話:「當我的影子實習生,你會發現其實我也有很多東西是不會的,但當我們遇到問題時,要去把每一句『我不會』變成我要去學,這樣我們才可以不太一樣。」

回到這次的紐約時報募資案,除了看到一些人在網上抱怨,不斷喊著憑什麼之外,我身邊也有一些朋友,是問著「為什麼」。

「為什麼他們能做到這次的募資?」
 「為什麼能有這樣的社群聲量?」

所以他們進一步去分析了募資團隊的分工,他們在社群和議題上操作的手法……等等,後續也呼籲了一批人加入 #Taiwancanhelp 的創作裡,一起藉由這議題打造個人品牌或者展示作品。

看著這些討論串,我另外也發現,

問憑什麼的人,會越問越生氣,
而會問為什麼的人,會越問越有深度。

弱勢與強勢,不是客觀處境而是主動認知

聽到這裡,你可能會覺得,廢話,如果我是既得利益者,現在的規則對我是公平的,那我也會問為什麼啊?但我現在就處於一個被壓榨的弱勢位置啊。

這一集先不論「公不公平」這件事,因為我覺得這世界本來就沒有絕對公平;就連在職場裡要爭取公平,我認為都是個「偽概念」(這邊未來有機會來談)。

我想說的是,這邊指的強勢與弱勢,
不是指「被動處境」而是「主動認知」。

打個比方來說,如果小明和小王同班,小明考全班第三十名,小王考了全班第三名,你說,誰強勢誰弱勢呢?

答案是,不一定。

因為如果當考三十名的小明心中想的是:「為什麼第一名可以考這種分數?」進一步去研究他的學習方式,這時候小明就是種強勢價值觀;然而,如果第二名的小王心中不能接受這樣的事實,認為這不是他該得的,開始抱怨說:「憑什麼第一名是他?而不是我?」這時候小王所抱持的就是弱勢價值觀。

相信你生活周遭應該也有很多這種例子,這時候可以套句我身旁很多創業朋友們常常說得那句話:「創業是比氣長。」

所以你看,這裡的「強勢」和「弱勢」不是種客觀現象,
而是主觀心態,你的心態決定了你是哪種價值觀。

提醒自己,別在可以學習的時候選擇偷懶了

等等,這一集不是要灌你雞湯,叫你去容忍現在的處境。

而是你對現況的不滿意是正常的反應,當期待跟實際狀況有所落差的時候,我們都會生氣、都會在意,但這並不是件壞事。只是提醒自己和各位,別讓自己掉入了弱勢價值觀的陷阱裡,因為這樣不僅僅是以受害者自居,還會攻擊和忽略那些你本可以學習的事情

什麼意思呢?

回到職場上,當某些人不斷抱怨公司的制度不合理,領導和老闆的決策不公平,同事暗算我⋯⋯等等。這時候他們除了在攻擊制度和人之外,整個行為背後的底層邏輯是:「我很好,我不需要改變,是他們要改變來配合我」。

所以他們習慣的行為模式是:「等待」

等待那個屬於自己的規則,以及懂自己的人來到他眼前。

我們在社群網站上常常看到這樣的人,站著說話罵人不腰疼,我過去也會挺氣憤怎麼會有這樣的人,但後來我想想,我們也不需要去譴責這樣的人,只是覺得很可惜,選擇用了最偷懶的方式來假裝成長。

奇葩說的幕後公司米未傳媒,公司裡頭有一條標語寫著:

感覺疼的時候,你正在成長。

馬東曾經說過,這句話是寫給他自己看的,不是因為他年事已大(XD?)是因為他很害怕當他遇到挫折時,會忍不住冒出了一句:「憑什麼」,選擇用個情緒的出口,把這個本該學習、往前走的機會給丟失了。

弱勢價值觀的人,會選擇用站在原地等待、攻擊他人的方式,來讓自己的相對位置提升,但其實他們可能沒意識到,一味的攻擊和「憑什麼」,只會讓他們停在這個讓他們不滿意的位置上。

所以,我們可以抱怨鳥事,也可以去討厭人,但要多去問「為什麼」,少去質問「憑什麼」;去向這件事和這個人(如果是你討厭的,那更應該去)學習,去研究為什麼他能做到這種程度,我們也進一步學習之。

這樣你的生活會快樂一些。

為什麼和憑什麼,差一個字,卻是完全不同的心態。

「憑什麼是找安慰,為什麼是找出路。」

好,今天的雷蒙三十大概就到這,希望這幾個小故事對你有所幫助。

你上一次聽到身邊同事或朋友抱怨「憑什麼」是什麼時候呢?你來幫他想一想,如果他這時候問的是「為什麼」的話,答案會有什麼樣的不一樣呢?你能從這件事上學到些什麼嗎?

歡迎你把你的觀察分享給我們,無論到 IG(@yuiraymond)#雷蒙三十,或是到我們雷蒙三十的臉書社團參與討論,期待你的分享。

Apple Podcast 評論回應

雷蒙三十 Podcast 評價

謝謝辣心底和 caiiicat 同學,你們的支持是現階段我們繼續下去的重要的助推,我們會繼續努力讓內容和社群更好的,本週五晚上十點在社團內會有【例會直播】,我們會分享這一週節目的發現、反思和下一步行動,也歡迎我們的聽眾蒙友們,給予我們任何反饋和分享喔!

沒時間聽的話沒關係,我們一樣會剪輯成 Podcast 音頻在週六晚上上傳的!
(直播不會回放,所以只有週五晚上可以見到我們喔哈)

雷蒙三十 Podcast

網路時代未來個體的音頻節目,紀錄自己的學習和反思,也去訪談「而立人物」
不是普遍被宣揚到膩的成功人物,而是看似一般,卻走出不一樣成就模型的 30 故事

點此收聽 Podcast|臉書社團

立即分享

關於作者

留言回應

Subscribe
Notify of
guest
1 Comment
Newest
Oldest Most Voted
Inline Feedbacks
View all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