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Skip to content

成為自由工作/職業者的關鍵能力?如何經營個人特色?

成為自由工作/職業者的關鍵能力?如何經營個人特色?
越來越多人對「自由工作和職業」有嚮往,但只是看到了自由職業下的好處,「生活平衡」(Work-Life Balance)、「高度選擇權」,但你真的了解「自由」這兩個字背後的意涵嗎?成為自由工作者的普遍迷思?三個基本能力?如何找到圈子和特色?個人品牌的建立?自由職業不是讓你逃離職場。

📌目錄

成為自由工作職業者的關鍵能力?如何經營個人特色?

根據國外人力資源研究與諮詢公司 WorkplaceTrends 在 2016 年的一項調查,接受訪問的 600 位人資主管中,有 60% 計畫讓公司聘僱多於正職員工數量的自由工作者,由正職員工與自由職業者協作完成專案任務,節省企業內部成本,專注於核心業務,同時透過與外界建立良好的協作關係,增加外部品牌形象。

但這是國外的現象,什麼都比別人慢一步的台灣,可能要到 2022 年才會漸漸有所現象。

隨著國外的趨勢,也越來越多人萌生對於「自由職業」的嚮往,常常把自由工作跟「生活平衡」(Work-Life Balance)、「生活品質」、「高度選擇權」等概念連結在一起。

但是,你真的了解「自由」這兩個字背後的意涵嗎?


此為系列文,分為上下兩篇

上篇,談四點「底層觀念」:

  1. 自由工作/直業者,正確的解讀方式?
  2. 成為自由職業者,必須擁有的三大能力?
  3. 怎麼找到自己的圈子和價值?
  4. 自由職業者,不是讓你遠離職場。

下篇,為受邀至 706 青年空間「對話自由職業者」的線上沙龍的紀錄摘要。


「自由,工作者」,我們都解讀錯了?

「自由工作者不是自由,是工作者。」

自由工作只是一種比較貼近現代生活的工作模式,怎麼說呢?

你知道我們熟悉的「打卡制度」、「三餐習慣」,其實源自於工業革命時期,製造業的流水式生產線管理制度,目的是讓生產線上眾多的小螺絲釘可以同時休息、同時上工,以確保生產線的順暢。

然而,隨著產業比重的改變、共享經濟概念興起、新興產業的出現,現代的工作模式越來越不必仰賴集體式的管理,越來越多雇主和公司相信(也有實際驗證),彈性的工作型態才能激發員工的創造力。自由工作只是這個概念的最佳體現。

「可以自行安排工作時間」、「可以不受單一老闆規範」、「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生活型態」……上述都是我們對「自由」的詮釋,但「自由工作者」依舊是「工作者」,只要有工作的加入,就一定伴隨著責任

前者(自由)是形容詞,只是個點綴,後面的名詞(工作/職業)才是本質。

自由工作者最大的責任,在於打出自己的個人品牌、隨時精進自己的能力與技能,以及協調個人資源(例如:時間)和責任(例如:客戶的要求和截稿日)的調配。

換句話說,也就是「一人公司」。

你擁有什麼樣的職業能力,必須將這能力在個體上放到最大。

正因如此,能不能成為一個「自由的工作者」,全然端看你對於時間的掌握、效率和自我管理能力。在公司上班,有一個具體且固定的制度和環境,幫你清楚切割「上班與下班」的分線,除了某些責任制的職位之外,基本上還是能將工作與私人時間分開。

相反地,自由工作型態將一天二十四小時全數歸還給你,儘管你可以依照自己的生理時鐘和生活習慣安排時間的分配,如果你沒有足夠的執行力、自制力、時間觀念,你會發現你每天無時無刻都被工作追著跑,去哪裡都得帶著筆電找時間工作。

個人即公司,不是從此獲得更多自由,反而更該加強對自我的管理和要求


成為自由職業者,必須擁有的三大能力

自由工作者或許追求的是,更多的自主權價值實踐(至少我是哈),不過享受自主權的前提,是一定的經濟實力,以及這下面三個能力。

成為自由職業者的三個基本能力

產品設計、需求洞察力:「你」自己就是一個產品

這不僅僅限於你提供的專業和服務,而是如何將你的專業「包裝成產品」的能力?並能持續地自我精進,小步快跑,快速迭代,找到市場需要什麼,把當作個 MVP 去驗證。

品牌運營力:經營「精準用戶」的能力

如何找到適合的平台與管道曝光自己?如何做出用戶的銷售漏斗和社群漏斗,累積好口碑,賦能給用戶,使他們參與到你的品牌建設之中?

請注意,你的品牌不是自己說的算,是你的用戶說了算。

財務、法務與商業能力:將組織經營濃縮為個人經營的能力

具有一定程度的商業思維或嗅覺,能為自己的服務與產品談判價碼、培養市場行情價格的敏感度;了解有關你產品與服務的法條,懂得保障自己權益;獨立管理收入與支出,製作簡單的財務規劃,雖然收入是變動的,但不至於餓死。


怎麼找到自己的圈子和價值?

除了上述提到的三項基本能力外,你也必須在自由工作的市場中,找出適合「自己特色」的技能與專長的市場需求,在目前常見自由職業裡,像是設計、程式、翻譯、文案、演講……等等。

如何找到圈子,累積自己的特色?

在所有職場上,想要與人不同、獲取印象、加薪升職,我們都必須要有個人特色

對自由工作者而言,個人即品牌,技能即服務,擁有特色(為該圈子持續輸出提供價值),這不僅僅是進入自由職業市場的門票,更是在自由工作領域的人,能做出持續做出與公司組織的差異性擴大客源的核心。

尋找與累積特色的過程中,有幾個重點需要考量:

  1. 你的主要圈子是?
  2. 這個圈子有什麼喜好?
  3. 這個圈子有什麼需求?
  4. 你喜歡(擅長)什麼?
舉例而言,你是一個對啤酒有極高熱情的大三學生(圈子),
你發現因為你的熱情,能吸引到一批也對啤酒有興趣的人(他們的需求是?),
於是你花時間替大家研究、整理各種啤酒的差異、用途、品嚐方式,
你的喜好就能幫助到同樣喜歡喝啤酒的群體,透過時間的磨練與累積,
這種喜好逐漸成為一種「特色和擅長」,
而群體的需求被持續滿足後,也成為你的價值

或者說,當你發現你所在的某個圈子喜歡聚會交流,但往往缺少凝聚討論的主題,而你透過啤酒這話題聚集了群眾,讓群眾們找到身份認同和歸屬,這時你提供的價值是「聚會和社群組織」。(先找到自己內心中的那個「為什麼」,是否能感染他人,不僅僅是提供解決方案而已。)

最後,舉我自己為例,我在做自由職業的一開始做了一個「九零後社群」,這就是另一種「聚會與社群組織」的價值創造。我發現這時代下,有群人渴望不一樣的成就路徑和想像,我身邊又有一群人擁有多元的能力模型和不同的選擇能夠交流,於是我利用自己的「將人連結」、「分享寫作」的喜好,逐漸成為我累積特色和價值升級的方法。(當然,最近就是升級成《雷蒙三十》音頻節目)這就是另一種「聚會與社群組織」的價值創造。

簡單總結下,養成自己的特色,分為四個步驟:

寫下自己圈子的關鍵字 → 列出這些關鍵字與群體的需求 → 梳理自己的喜好與專長 → 結合需求和喜好,輸出並累積 → 找到個人特色,持續發展。

你的特色是價值的昇華,而價值的累積,來自於可以滿足需求的興趣。


自由工作不會讓你遠離職場

看到這,你應該已經能發現,原來自由工作者的現實,和大眾的想像不太一樣。

個人等同公司的情況下,選擇自由職業的人,得付出更多的心力找到自己的圈子和特色,透過輸出服務和產品來打造自己的品牌形象,獨自負責和客戶協商溝通,持續性地精進自我以免被市場淘汰。

最重要的是,自由工作不是逃避職場的方法,而是要投入更多工作熱忱。

自由工作不代表你不再受職場限制、不必為職場負責,你的電腦與書桌就是你的職場,你一天的二十四小時都可能是必要的工作時間。(2018 年 Remote Taiwan 的講座邀約文字紀錄

自由工作/職業,表面上或許是更貼近現代生活的工作型態,但我認為它的本質是價值實踐,實現你想要的生活形態,並不代表人人適合。在決定投身自由工作的行列之前,你應該停下來反思,檢視自己的心態是否還停留在朝九晚五的上班族穩定規律?是否有練習站到客戶的立場尋找共同價值與利益?是否不再只是個接收指令才會行動的人?

最後,誠實地告訴自己:「你想要的是逃避職場,還是準備好投入更多的時間和熱忱?

下篇:對談自由職業者,典型一天、教育轉跑道、反面聲音、工作能力和未來想像


立即分享

關於作者

留言回應

Subscribe
Notify of
guest
0 Comments
Inline Feedbacks
View all comments